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陳宣誠+蘇富源+任大賢] 旅行座標與時間門牌

By 欣建築2014/02/26
article cover


撰文 / 何?融(何熊貝)
攝影 / 陳宣誠、蘇富源 提供
人物攝影、編輯 / 吳宜晏

書店裡的書,沒辦法傳遞香味、聲音、觸覺以及溫度,即使作者在書頁中賦予豐富的照片,也無法傳遞雙眼所見、親身所處的瞬間感動。人類的所有感知能再一剎那中,創造足以讓「畫面」保鮮的元素,使回憶能夠在這些零件拚湊之下還原。但不斷旅行到底是在追求什麼樣的發現或是意義?

旅程中的定位系統

圖片說明:陳宣誠(左)


中原建築系講師陳宣誠說:「每次旅行過後,我都會有種感受,就是『旅行』,其實是重新尋找另一種座標定位的方法。」因為到了一處陌生的地方,所以會希望很快地去透過某些方式,尋找位置的可能,就以紐約與威尼斯來做舉例,紐約的街道都是第幾街來區分,由棋盤式街道所排列的都市紋理,它其實就是一套座標的系統,藉由標示數字大小來區分南北,數字越小偏向北方,南方則反之,因此旅人可以透過街道的數字可以判讀自己身在何處。而威尼斯,這個古都則是透過大小不一的廣場來區分,以身體去感知當下處於哪條道路的交叉點與位置。

圖片說明:在紐約,旅人可以透過街道的數字可以判讀自己身在何處。

圖片說明:威尼斯是透過大小不一的廣場來區分位置。





陳宣誠感受的是地理上的座標性,透過旅行將記憶標定在某個特定的場所,並非只有記住該場域的位置,藉由了解背後的故事與涵義,不論是在台灣先預習或是回台灣再複習,都是回憶的方法。

洪流中的時間切片

圖片說明:蘇富源(右)


而曾旅居英國的蘇富源說,倫敦其實會再許多名人的故居門口貼上一塊藍色的牌子,並寫上時間標明他住過的時間、生平等,讓大家知道經過了哪裡?誰到過這裡?例如:19 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狄更斯曾住過的小民房、已變成倫敦大學生物研究室的達爾文故居,或是韓德爾以前作曲時所居住過的地方。另一個例子是1666年的倫敦大火,燒毀了大約1/3 的倫敦,但在某個公園旁的兩層樓矮房幸運地未遭波及,至今也沒有因為都市變遷被拆毀,英國官方也在建築物上裝了藍色門牌,並將倫敦大火的時間與歷史紀錄等在上面,讓事件能原地被民眾所閱讀。

圖片說明:倫敦在許多名人的故居門口貼上一塊藍色的牌子,並寫上時間、生平等,讓大家知道誰住過這裡。

圖片說明:英國官方也在建築物上裝了藍色門牌,並將倫敦大火的時間與歷史紀錄等在上面,讓事件能原地被民眾所閱讀。



再舉的例子,梵谷曾住在普羅旺斯的聖雷米(Saint Rémyde Provence)聖保羅療養院,而院方也在他作畫的角度上,放置了一幅複製的畫作,並說明梵谷作畫的起源與角度等,不僅展開了時間性,也把它在當時所帶有的意義都保留下來。

陳宣誠認為,這對步調很快的台灣來說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他也說道,對台灣而言,我們逐漸累積某些經驗與文化厚度,留下了中國都市與地名,出現在台北的街道路名上,同時也看得見台灣不斷地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地標性與時間性。透過這一片片的藍色門牌,標註出「時間」於都市之間的位置,也挑出了時間於流動時,鮮少被人注意的「細紋」,倫敦人們為自己的城市的另一個層次座標,也就是歷史在都市中的「時間座標」。


「每個國度與地區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處世方法與態度,不管它做得多或少,走過、待過這些,才能夠深刻體會並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所以照片無法讓你了解更深的故事,這也是為什麼要透過旅行不斷體驗生活。」蘇富源開心地說。

創作、旅行與生命的交叉點

圖片說明:salisbury大教堂


創作者,如果沒有去旅行世界是悲哀的。因為藝術創作是藉由洞悉萬物變遷與情緒轉換後,於腦中昇華並逐漸浮現的結果。建築與都市設計的過程,就是持續重複這循環的結果,透過了解環境、使用行為,以理性去分析並描繪出空間區隔與機能;藉由感性的摸索並加入無法用語言訴說的「詩性」,使空間的美增添一分感動。那就是為什麼人總想著遠離自己熟悉的環境去旅行,因旅行而經歷過這些故事,那樣的感動與激動真的無法精準的表達!

[延伸閱讀]

人物專訪|旅行觀點|陳宣誠+蘇富源+任大賢|旅行座標與時間門牌
http://goo.gl/CnCNRI

作品導讀|陳宣誠+蘇富源+任大賢|邊緣地景—感覺的物質線
http://goo.gl/unMRQO

相簿|陳宣誠+蘇富源+任大賢|邊緣地景—感覺的物質線
http://goo.gl/E1cmq0


[延伸資訊]
預計展出期間:2014/3/29至2014/6/29

邊緣地景—感覺的物質線 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nsationline

台北市立美術館
http://www.tfam.museum/index.aspx?ddlLang=zh-tw

====================
Profile
陳宣誠
2002年中原大學建築系、2006年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畢業,目前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同時為中原大學建築系專任講師、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藝術顧問、策展人,曾任順天建設設計部課長、創作與理論研究室主持建築師及建築繁殖場領航員。

蘇富源
1972年生,成功大學化工系、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美國賓州大學建築設計碩士。曾任職於Antoine Predock Architect事務所擔任專案設計師。2010年於台北成立蘇富源建築師事務所,目前亦為台北市建築師公會學術委員。2007年起曾先後於私立中原大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實踐大學等建築系任教。

任大賢
1977年生,2004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畢業。2010年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畢業。2006年曾獲台北美術獎。2007年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個展〝放設線〞。現居住及創作於台南。
陳宣誠蘇富源任大賢X-site邊緣地景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