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建築快訊]X site 地景裝置計畫 『邊緣地景』隆重登場!!

By 欣建築2014/04/11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C.J.S Architecture-Art Studio 團隊的蘇富源建築師


編輯、攝影 / 吳宜晏

2014臺北市立美術館首次舉辦「X site」地景裝置計畫,這項融合建築裝置與當代藝術的計畫,將於北美館正門廣場設置一件臨時性的公共活動地景,展期持續從四月十二日(六)開始至五月十八日,大眾將目睹一個全新面貌的美術館廣場。

本次是採公開徵求提案的方式,對象以建築師團隊為主,並呼應全球關注之環境永續經營、環保等議題,鼓勵低碳、再利用、減量等構築概念;評選的另一重點為鼓勵創新工法與探討城市公共空間議題;第三是對於裝置基地的圓山文化資產地帶及城市博物館聚落內的美術館周邊環境提出一個適切的觀察並反應於作品之上。美術館期望這個計畫能激發更多人對於建築的未來想像,及每年藉由不同團隊的創意思考,有助於推動建築藝術做為城市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2014 計有29 個團隊參加,選出10組入圍者,最後產生獲選團隊。

2014獲選作品『邊緣地景』,創作團隊陳宣誠+任大賢+蘇富源建築師事務所(C.J.S Architecture-Art Studio),選用竹鷹架做為裝置呈現的概念原形,透過竹子反覆垂直水平的線性構築,將原本是早期台灣建築生產系統中輔助的臨時性構造物、大型廣告招牌及蚵寮的主要結構元素進行再重組,轉化?觸動身體感覺的構築系統,進而探討這臨時性的都市景觀,如何承載人為建築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視覺、觸覺、聽覺等經驗。整個計畫透過在地性濃烈的格狀竹子林、環場步道與金屬線性扶手等三大組裝部分,共構成一個容納感覺發生的場域,呈顯如鷹架城市般的巨大氛圍。

圖片說明:蘇富源建築師(左)與陳宣誠(右)針對裝置的施作在現場進行討論。


團隊認為:「不論是建築生產系統中的附屬鷹架,臨基隆河的北美館主要廣場與整體裝置空間的思考都以一種邊緣(boundary)的特性存在,也是這次『邊緣地景』(The Landscape of the Boundary)名稱概念的由來。整體裝置表達了建築因身體透過遠觀及不同「間隙-運動」的作用,以及遊走在不同高度的竹鷹架所呈現更為抽象的視覺、影像與物質觸感,因而消弭了界定建築的視覺範圍。這個由鷹架裝置轉而思考身體感覺的當下經驗,讓僅及於視網膜的作用及平坦影像輸出的當代建築皮層的「影像空缺」重新獲得了生命,藉此論及建築史中未觸及的,生成建築的方式,思考建築的另一種感覺向度,不是大與小的尺寸關係,而是可見與不可見的間隙生成,也是感知層次不斷地消長與滲透。


『邊緣地景』的鷹架概念,由大量孟宗竹與桂竹交錯形成的建築裝置自大門口連接至廣場。對早期台灣社會常見的鷹架,只能遠觀或是當成廣告架的功能,這次塑造的鷹架城市,著重於真實的體驗,民眾可走入構造體並依照工作人員管控人數往2 層及3層體驗6~9米高的空間。竹子性質接近草且生長快速,往往須要定期砍收,以利下次生長環境,且全台灣皆有生產,不像人工材料對環境造成的負擔。

『邊緣地景』佔地約400 平方公尺,由超過2000支竹子組成,竹子獨特的材料韌性,當有作用力發生在竹構材上時,其動能立刻相互傳遞,人如同走在現實與潛在之間的夢遊者,進行一場空間體驗。在這廣大的切片場域中,身體的溢遊狀態與感知,將不斷地被周遭的鳥鳴聲、鄰近高架橋的車速聲響、場域內隱約低頻的吵雜聲、走動所產生的力學流動、風力拍動竹構材所產生的聲響等介入,身體因此留下被切片的感覺記憶,並且影響到接續而來進入美術館參觀的情境。

『邊緣地景』也是一個充滿時間性的作品,由移動性的身體產生的視覺形態的差異,竹子因時間產生本質上的變化,隨著天氣顏色由綠逐漸轉為黃褐色的外表,整體裝置宛如自然地景從開始到結束不斷關照大地的變化,從覺察與關懷而來的本質,期望帶動每一位參與者的身體意識。

C.J.S團隊自行實驗開放性的竹材接合方式,捨棄一般畫完圖委由營造場施工的方式,從搬運、加工、焊接、組裝,以近乎工廠操作、游擊作戰的方式,帶領約100 位中原大學建築系學生在數個星期的工作期限內與機器、竹材共處,從體會竹材的視覺感受開始,了解自然竹材所具備的時間性與生命力,透過手做實踐,在新世代年輕建築師身上延續關於建築教育的重新思考;建築如何被傳承與學習也展現在這次『邊緣地景』的創作團隊理念,對參與此計畫的執行團隊及所有觀眾而言,這是一個多方對話的開始。


『邊緣地景』展覽期間,也會在周末假日,舉辦《X-site Forum 對話學苑》《TFAM Nights 星夜迷航》等活動,同時在北美館地下樓展出《2014 X-site計畫入圍展:解放空間的9種想像》,展出參與此計畫提案團隊的9組入圍作品,以模型、圖稿、文字、影像動畫及材料裝置等素材呈現提案內容,並重回理念、背景、材質、技術與藝術思考等表現。

====================
[延伸閱讀]

X site 地景裝置計畫 『邊緣地景』 / The Landscape of the Boundary
>創作者:陳宣誠+任大賢+蘇富源建築師事務所
>執行團隊:陳冠帆、王國信、吳緯鴻、郭振銓、朱亭璇、鍾孟穎、余敏慈、中原大學建築系

作品導讀|陳宣誠+蘇富源+任大賢|邊緣地景—感覺的物質線
http://goo.gl/unMRQO

相簿|陳宣誠+蘇富源+任大賢|邊緣地景—感覺的物質線
http://goo.gl/E1cmq0

[展覽資訊]

《X-site地景裝置計畫:邊緣地景》
>開幕記者會:2014年4月10日(周四)下午二時
>展覽時間:2014/04/12 - 2014/05/18
>地點:北美館前廣場


《2014 X-site計畫入圍展:解放空間的9種想像》
>時間:2014/04/12 - 2014/05/18
>地點:美術館地下樓D區

>邊緣地景—感覺的物質線 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nsationline

>北美館 活動資訊
http://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New.aspx?ddlLang=zh-tw
陳宣誠陳宣誠蘇富源蘇富源任大賢任大賢X-siteX-site邊緣地景邊緣地景北美館北美館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