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米蘭:文創力與設計力

By 欣建築2014/10/31
article cover

2015世博主辦城市在米蘭,每一屆世博選定的主辦城市都有其背後的意義與故事。2010世博選定上海,除了當時大中國經濟熱的背景外,更重要的是以一個快速與都市化的開發城市做為背景,以符合當時世博的主軸「城市,讓生活更美好」;2015世博選定米蘭作為主辦城市,著重義大利「文化大國」與米蘭「設計之都」的背景,透過此更強調2015世博的軟議題「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

一、 尊重傳統的文創設計

米蘭是北義的重要經濟大城,也是南歐重要的節點。米蘭的原文「Milano」在原本意思為「Middle of the Land」,不論是由北向南、由東向西,米蘭都處於中介之處,也因此在兩千四百年歷史之中奠定了相當多文化、藝術與經濟的古文明背景。

因此,米蘭這座城市以「古都」的設計與規劃方式發展,其以單核心都市的方式向外擴展延伸,米蘭大教堂為都市中心,延伸出一環、二環與三環的都市紋理。從早期多數的歷史著名建築,皆坐落在米蘭的一環都市中心範圍內,如著名1386年開工的米蘭大教堂,其為整座城市的中心,圍繞在這個大教堂(Duomo)周遭的不乏米蘭著名的歷史建築,「如何結合現代元素於歷史建築元素中」為米蘭近幾年都市發展的重要課題。

在米蘭大教堂旁著名的阿仁伽里奧宮(Palazzo dell' Arengario)即為很好的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案例(參照圖一),由米蘭知名建築師Piero Portaluppi等人規劃,興建於1936年,歷經二次大戰延遲以及轟炸,遂於1950年完工。「Arengario」在義大利文原始的涵義,為法西斯時代的地方政府意涵,從名稱即可辨識原本建築在當時年代的意涵。在完工後期,連同米蘭王宮(Palazzo Reale di Milano)作為藝術收藏的展館,直到1998年米蘭政府宣布關閉展館並創建20世紀藝術博物館與米蘭王宮博物館等兩個獨立單位,其中將20世紀藝術博物館定址於阿仁伽里奧宮。是故,米蘭政府開始針對阿仁伽里奧宮興辦改建計畫,由Italo Rota與Fabio Fornasari兩位建築師開始改建計畫,在保持原本的建築結構下兩位建築師以玻璃帷幕中柱的設計方式變更原本建築內部設計,為了產生透視的效果以符合「現代感」與「未來感」(參照圖二)。直到2010完工並開幕,至今20世紀藝術博物館(Museo del Novecento)為義大利重要的20世紀義大利與國際藝術展品收藏的展地。從這個案例中,要展現的是米蘭在這幾年積極從不同的傳統建築改建案中,以保留結構的方式透過不同的建築設計,以強化傳統與現代感的結合。

圖片說明:圖一;阿仁伽里奧宮的建築外體;圖片提供/鄭羽竣


圖片說明:圖二;阿仁伽里奧宮改建之玻璃建築設計;圖片提供/鄭羽竣



不僅在建築設計上的精神實踐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在2015米蘭世博吉祥物Foody的設計上也運用傳統的巧思設計(參照圖三),Foody是由義大利迪士尼團隊所設計,運用不同的11種蔬果設計出獨立的11種角色,並融合出Foody這一個吉祥物。這種藝術設計手法,源自16世紀的藝術家朱塞佩阿爾欽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參照圖四),其為出生於米蘭著名的文藝復興藝術家,他的作品多為蔬果與自然元素推砌成人物的肖像,其作品風格對於20世紀的義大利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影響甚大。因此,米蘭世博結合了這位藝術家的藝術傳統特性,設計世博吉祥物,讓更多人可以透過世博認識米蘭的過去與傳統。


圖片說明:圖三;米蘭世博吉祥物;圖片出自/米蘭世博官方網站


圖片說明:圖四;魯道夫二世肖像;圖片出自/維基百科



二、奠定小而美的文創品牌

從米蘭的建築與吉祥物中,看見米蘭社會的包容傳統、尊重現代的社會氛圍,進而可以理解米蘭設計之都的背景源自其「多元文化」。米蘭是一個創作極佳的場域,許多創作者夢寐以求的環境即為多元且不受拘束的城市氛圍,從米蘭的文創品牌即可看到這個現象。

米蘭近幾年著名的文創品牌10 Corso Como,10 Corso Como Milan乃Carla Sozzani(前時尚雜誌編輯)所創設的文創基地,透過Gallery與book shop作為發展核心,並結合美食、藝術、生活與設計等時尚設計,奠定其文創場域,並且透過多元使用顛覆原本的零售行為與空間,現行已將其品牌衍生至首爾、上海、北京與東京等城市,為「地方特性全球化」的一項指標案例。

在米蘭的10 Corso Como場域中,選以米蘭都市再生基地Porta Nuova中一個傳統街區中設立,緊鄰商業大樓區域,10 Corso Como選擇傳統街區的二層樓傳統建物設立文創基地(參照圖五),一樓以咖啡廳與設計家具日用品作為銷售空間,走到二樓為10 Corso Como主力的設計書店(參照圖六),不同於傳統書店為以主題及設計導向的方式配置書籍區塊。

圖片說明:圖五;10 Corso Como以傳統街區做為商業場域;圖片提供/鄭羽竣

圖片說明:圖六;10 Corso Como的設計書店;圖片提供/鄭羽竣



書,是知識交流的場域;走到現代不僅是透過書籍認識世界,10 Corso Como更著重「主題策展」的精神,在書店旁的策展空間為透過空間的釋放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主題策展,讓更多人前來交流而獲得新的靈感與創新的來源,在今年六月筆者前往的時間點為策展攝影大展,透過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攝影作品陳述不同的故事(參照圖七);同時,10 Corso Como更進一步推翻了傳統的商業空間利用,將天臺也作為交流場域(參照圖八),融入在地創意設計師的設計作品提供開放的空間。

圖片說明:圖七;10 Corso Como的策展場域;圖片提供/鄭羽竣

圖片說明:圖八;10 Corso Como天臺開放空間;圖片提供/鄭羽竣



10 Corso Como並不是由米蘭或義大利大型企業所扶植的連鎖品牌,而是透過米蘭的知名流行雜誌所創辦的小眾品牌,而為何小眾品牌會選擇米蘭創立?起因為米蘭是一個開放都市,湧入不少的文創人進駐這座都市而具有相當多創意的匯聚,因為這樣的背景,在米蘭誕生相當多如10 Corso Como這類型的小眾品牌。在眾多的小品牌中,10 Corso Como不同於其他品牌的地方為快速將其品牌價值擴展到亞洲大城市,進一步奠定米蘭的文創設計力。

三、從設計力到市場經營

米蘭不僅是相當多文創人才開創品牌價值的好基地,更是具備深厚「創意經濟」實力的城市。米蘭的設計能力之所以能夠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取決於從民間的品牌創立到政府以策展經濟的方式引導鼓勵,奠定米蘭的文創經濟基底。

每一年度四月的米蘭家具展就是非常好的案例,米蘭具有相當多設計獨立品牌,米蘭政府透過米蘭家具展的方式匯聚不同的設計師進行交流,進一步讓設計產品有更多的機會創造經濟價值。每一個設計品牌,會以類似家庭工廠的模式營運,但不同於我們想像中以前台灣的「家庭工廠」模式,米蘭的家具生產不以大量生產,而是以精緻生產的方式創造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作品,實踐藝術融入生活、融入經濟的精神。

其中,你不能錯過米蘭知名的藝廊品牌Spazio Rossana Orlandi,創辦人Rossana Orlandi為義大利知名的家具展策展人,每一年四月的米蘭家具展Rossana Orlandi皆為眾所矚目的對象。Rossana Orlandi看準米蘭家具設計的文創潛力,在2002年接收一家廢棄領帶工廠的棕地,將其改造為設計師的基地Spazio Rossana Orlandi,將工廠、藝廊與精品展覽空間合而為一。在Spazio Rossana Orlandi的一樓開放空間中,就像是個工廠也是一個展場,有不同設計師所設計的椅子給予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品味生活(參照圖九);在Spazio Rossana Orlandi的內部,每一個設計師擁有自己不同的生產空間,進而創造出不同的產品而擁有一個共同的展場,提供給消費者選購。只是,不同於傳統的家具大賣場,每一個家具選購不是機能導向,而是品味導向(參照圖十)。

圖片說明:圖九;Spazio Rossana Orlandi的一樓開放展場;圖片提供/鄭羽竣


圖片說明:圖十;Spazio Rossana Orlandi的內部設計展場;圖片提供/鄭羽竣



這就是米蘭在塑造設計品牌的模式,將工廠與展場合而為一,透過設計師的匯聚與聚集經濟的方式,創造不同品味與設計感的產品,讓米蘭的社會不是為了功能而生活,而是為了品味而生活。從生產到消費的環境營造,奠定了米蘭的品牌與設計力。

很多人在問,2015米蘭世博的特點在哪邊?第一集會跟大家說,2015米蘭世博不只是聚焦在200公頃的園區場地,而會在於米蘭的每一個角落。從阿仁伽里奧宮、10 Corso Cormo到Spazio Rossana Orlandi等三個城市的角落,為了讓大家更認識米蘭的文創基底與設計力,更認識米蘭、認識2015世博會。

走過米蘭的文創角落,不能錯過米蘭的新都市再生計畫,敬請期待第三集「米蘭都市再生新計畫」。

※參考資料:
1. 米蘭世博官方網站-吉祥物: http://www.expo2015.org/en/learn-more/the-theme/the-mascot
2. 維基百科Giuseppe Arcimboldo: http://en.wikipedia.org/wiki/Giuseppe_Arcimboldo

圖文提供/鄭羽竣,編輯/何?融(何熊貝)

【本文授權範圍僅限於欣傳媒 請勿轉載】

==========


鄭羽竣 Paul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學系碩士、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士,專營都市更新、都市規劃、不動產管理與整合企劃專業。

2010 年受遠見雜誌徵選擔任上海世博台灣青年代表,前往上海世博考察,並與上海世博指定規劃單位「同濟大學」進行雙向交流;2011年受遠見雜誌徵選,擔任 2011西安世園會台灣交流大使,前往西安世園進行交流考察;2014年「From Expo to Local:慢城、慢食、慢世博」獲選為龍應台基金會思想地圖計畫之首肯,前往義大利進行慢城Orvieto、慢食組織與2015米蘭世博訪談交流專案考 察。

講者為台灣現今少數兼具都市計畫與不動產管理專業,結合兩屆世博城市考察經驗之青年,透過本次講座將結合過去博覽會經驗,併同米蘭世博最新的「義大利在地文化」,提供目前最完整的「2015米蘭世博大攻略」。

何熊貝鄭羽竣2015米蘭世博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