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葉熾仁-避世而居,建築的奇想與真實

By 欣建築2014/12/15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圖片/蘇國輝 攝



這裡沒有地址,只有依循著路程牌。
能夠造訪葉熾仁(稱B.K)算是一種緣份,B.K 的低調個性完全展現,不上媒體、不浮出檯面,然而這次因與林芳怡老師在與這裡共聚、同事們也拋開暫時的繁瑣、與他開懷暢飲之後,很多事情在這台東的午後,都變得很「奇檬子」了。

開著車走在一條不確定的斜路小徑上,果然想要造訪隱士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見到B.K 大家感到又熟悉又陌生。大多數的建築人只聽過其名,在網路上找不到太多的資料,這樣的模糊訊息也開啟了這一趟建築行旅。野居山林的他一見到我們第一句話就問:﹁啤酒在冰箱自己來。﹂然後便帶著我們繞了自宅與周邊的綠地。

圖片說明:圖片/蘇國輝 攝

圖片說明:圖片/蘇國輝 攝



順應自然的機制


原本這塊地長滿了及合歡,B.K把其中一塊樹林留下來變成自己的植物,任由他們生長,他說,植物有自己的機制,他則順應自然。﹁這裡是我的野菜區、水裡有一些空心菜、地瓜葉吃不完,旁邊的釋迦任他自由長、檸檬是我種的?。﹂B.K 細數著每一處他與自然的關係,我們則在遺忘許久的蟲鳴聲中,轉開了台東的緩慢模式。一邊聊著邊就跑來三隻家裡的成員跟著:一隻叫做「阿巧(台語巧合的巧,撿到是巧合)」、一隻叫「ちょうちょう(蝴蝶結的日文)」、一隻叫黑妞。前兩隻同時來到這個家,小時候他們兩隻會窩在籃子裡,長大後則每天都會在一起玩、一起互咬著;既然是野生的狗兒,在結紮檢疫後就讓牠們在野外生活。

圖片說明:圖片/蘇國輝 攝



自成一格的水池


屋子本體的後面有一塊長池,以及B.K 戲稱會躲在裡頭胡思亂想的﹁水濂洞﹂。水池中有貝殼、小蝦、山上來的小魚苗,魚苗長大後就變成了大魚,只是這次颱風帶也走了不少的魚。水池的存在就是氣溫調節,當達到平衡後也就沒有惱人的青苔。但B.K 說有一點非常困擾他,就是晚上鱸鰻會慢慢游,狗看了會忍不住在半夜咆嘯,他很想把鱸鰻捕撈起來算了。除此之外,這水池還是狗兒可無限暢飲的地方;晚上友人相聚,兩人星光夜下把酒談心,再把腳泡在池中好不愜意。


餐桌是我每天生活的地方


睡睡午覺、練練琴、陪狗聊天是一天的生活。台東很多人都這樣過生活,像阿美族的人會下海捕魚,晚上在沙灘烤起魚來吃,拿了鍋子煮起魚湯,他們的享受絕對不是名廚可以做得出來的。很多人喜歡來台東過生活,但經得起考驗的微乎其微,最後他們文明的思維中就會顯現得出來。

B.K 說,其實來這裡生活,可以觀察到這裡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這些季節、氣候、環境,看似粗糙但他們的所有方式都非常的合理。這件事情反映在建築空間上:空間很多想說的、精彩的,是在隱含的部分,而非彰顯處。這也解釋為何他不喜歡看其他人的作品,會覺得好像用很多複雜的方式要告訴你很多事情,反而讓自己更累。

廚房下的練團室

在餐桌邊的鋼琴旁有一把電吉他,是B.K 的生活重心。兩年前他開始不接案子、打算六十歲的時候做一位心目中理想的吉他手─有非常完整的思考體系及技巧。目前的他擁有很好的思考體系,但凌駕於技巧之上,需要時間將兩者連結,這讓他進入了一種互補狀態,這過程產生很不一樣的影響。這群與他一起玩FUSION 的夥伴大有來頭,五個人中有盲人薩克斯風手、專業錄音師玩KEYBOARD、怪胎專業鼓手、悟性極高的年輕BASS 手,大家都學、經歷非常完整。他們的練團室在廢棄糖廠樓上,練團時是在一個大漏斗下方,管它叫做「廚房下的練團室」。大漏斗在他們眼中就是一種充滿著生命、並非一般制式建築認知裡所觸及到的
空間,充滿著無限的想像。

圖片說明:圖片/蘇國輝 攝



透過建築師的sketch,了解他如何解讀別人


除了生活中透露著他的建築思維,在旅行中也是。「我在旅行的時候,完全是一個僧侶。」B.K 說。因為旅行是抽離的,同時白天做計劃、晚上要做整理,這種苦行僧的狀態是可以讓自己用另一種眼睛看建築世界。他曾用半年的時間走過十六個國家、六十座城市,所領略事情的敏感度與專注度透過苦行僧的態度會更為顯著。此外,他透過不斷地手繪速寫(Sketch)去認真看建築。因此他說要檢視建築師的旅行,看旅行的速寫就知道─畫到最後,其實就是建築師如何去解讀別人的過程。如果自己在過程中不夠認真,就無法進入身心全張開的情況。「當我在看這些速寫時,我能把當時的場景、氛圍、溫度全都找回來」,例如有一張畫著未完成的火車彈簧局部圖,B.K 腦中連結到當時九月微涼的火車月台上等候的心情,離火車行駛還有幾分鐘的時間,他正專注畫著火車局部,列車長突然要全部的人都趕快上車,因此畫到一半就停了。從一張速寫鐘就可以讀到當下許多的訊息,Sketch 很多時候都是在講與人之間的關係。而此半年的旅行計畫是花了他一個半月去設定,他認為建築師要有很縝密的思考,但到了真正做建築的時候,又必須很放鬆地看待自己、並將自己置身在整個環境中,順應著。(聊到一半,B.K 衝跑出去勸阻狗一邊追貓、一邊吠叫)

圖片說明:圖片/蘇國輝 攝



呈現美好的內在世界給別人


在台東做了十二個建築案,在沒有人幫忙、他也不需要他人幫忙的情況下,他更清澈地看到了建築的思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晚上在喝完啤酒、在素描本上胡思亂想慢慢醞釀。他說:「空間跟你內在的世界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都沒有辦法理解你的內在,你又怎麼有辦法去呈現美好的世界給別人?」他厭惡堆砌繁複漂亮的建築,因為真正好的設計是把許多東西整理完、用很精鍊的方式去呈現,這也是他一直在檢視自己的部分。「好的建築師,在設計想法上天馬行空,但在執行上要落地生根。」他說。

與當地人如何溝通做建築

在台東做建築的困難點是需要花心思跟工班溝通,從他們的角度來理解事情。﹁你不能質疑在地人為何看不懂設計圖,他們根本就懶得理你,因為你干擾了他們的生活模式。「這時候是考驗自己是不是一位真正建築師的時候,促使自己對建築材料與構造有更清楚的理解,慢慢生出一個工法給他們依循,這才是最難的。我們的建築教育也沒有教如何碰觸自然,去講樹與樹、與建築、與其他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反而很吃力。」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施工團隊有誰,蓋房子時今天來三個、明天兩個、後天四個,理由是要上工的表弟跑去釣魚了、還曾有一次是美女原住民立委選輸了,心情不好不想來做了。情感的理由在這裡變得很合理。B.K 邊講邊笑了,這時候在旁邊窩躺著的「家族成員們」也不禁抬起頭看了看B.K。

在這裡,很多事情都變得浪漫了起來。連無法想像的不上工理由,都因為B.K 的笑容而變得溫柔了起來。聽打兩三個月前造訪的台東之旅的錄音檔,在人聲背後有滿山遍野的蟲叫聲,又瞬間回到了那日懷念的風景。對B.K 而言是再普通不過的日常蟲叫聲,對我們這些來自文明的城市人來說,是一種療癒。已經很久沒有吹過這樣的風、坦然開窗、放著爵士樂、與來自日本的那一群設計師(你知道他們有多厲害,但在台東那一晚你完全不想指出他們任何頭銜或名氣,只因為炭火烤起的雞腿肉分食有多單純),這一晚的台東,真的很夢境;你只想交心,不想交換任何頭銜名片。



撰文 / 孫維利
攝影 / 蘇國輝
編輯 / 何熊貝

[延伸閱讀]
>葉熾仁|人物專訪|避世而居,建築的奇想與真實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964-interview

>葉熾仁|作品導讀|這些個野地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909-works

>葉熾仁|作品導讀|Naked Cabin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911-Works

>葉熾仁|作品導讀|風穿堂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913-Works

>葉熾仁|作品導讀|趙小姐的?室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916-Works

==========

葉熾仁
人稱B.K,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曾於Hellmuth, Obata+Kassabaun 舊金山事務所工作。二○○四年至今於台東做了許多私人住宅,個性低調不喜歡浮出檯面,這次因欣建築團隊造訪,讓其友人終於從片刻網路中獲得到他的一些消息,現隱居台東,笑稱想要避世而居,卻沒有太成功。

人物專訪SENSE建築人的愛物情節建築人的旅遊觀點葉熾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