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老屋創生25帖》新書暨「老房子•新生命」活動開展!探索25棟老屋的場所精神!

By 欣建築2019/04/29
article cover

開展茶會在迪化二0七博物館舉辦;攝影/鄭?倢

擴大老屋的想像,充實老屋的故事

「老屋再造」在你的想像中,是在裝潢明亮的咖啡店中喝一杯咖啡嗎?除了成為咖啡廳、成為文青場所之外,還有什麼樣的選擇與想像呢?《老屋創生25帖》經過兩年的累積與採編,收集25棟老屋的故事、提供25種經營老屋的方式,希望成為「老屋經營者的食譜」。今日隨著這本書的出版以及應運而生的特展《老房子?新生命》,在迪化二0七博物館舉辦了盛大的開展茶會。除了迪化二0七博物館及本書總策畫陳國慈女士擔任主人邀請大家共襄盛舉之外,遠流出版暨華山1914董事長王榮文先生更是百忙中撥空前來參與,許多老屋的主人更從臺灣各地來到大稻埕分享自己與老屋的故事,彷彿一場屬於老屋的派對。

迪化二0七博物館內部空間;攝影/鄭?倢

「老房子•新生命」展場;攝影/鄭?倢


跨越時間與地域,串聯空間和故事:老屋的任務

「有很多人的家裡有老房子,常常跑來問我該怎麼辦。」陳國慈總監一開口就點破出版這本書的目的,她希望這本書能給想要老屋盡心力,卻不知如何起頭的人們提供方向。在新書策畫的兩年期間,不僅收集了不同時空與地域的老屋,這個過程也讓迪化二0七博物館意外成為了老屋串連的結點,讓各地的老屋可以相互學習結盟,共同累積經驗與知識,讓臺灣老屋創生的路走得更順遂。陳國慈女士是臺灣第一位以個人名義認養國家古蹟的「老屋傳教士」,更藉此創辦了台北故事館,活化撫臺街洋樓,所以這本書也包含了他這幾年的邏輯與視角,因而有很多屋主經營策略的分享與反思。此書收集的25間老屋加起來總共2473歲,「想想在這些時空中,跟這些老屋接觸過的人有多少呢?不管是住在裡面還是上學經過,都是臺灣共同記憶的一部分。」陳總監在發言最後感性地說道,他希望老屋的串連可以形成一個網,將臺灣的歷史跟生活編織在一起。

迪化二0七博物館創辦人陳國慈發言;攝影/鄭?倢

王榮文先生所成立的華山文創可以說是臺灣老屋改造、文史創新的重要成果。他於茶會分享自己經營華山的經驗,也說道臺灣文資保存的法律如何促成官民合作,讓日本學者也想效法學習。「每一個城市都有歷史古蹟,都有建築、閒置空間需要活化再利用,老屋如果能夠透過好好地保存或活化,發揮各自的創意,那可以帶給那個地方的風景就會不同。」王榮文董事長這樣說道創辦華山的本質,因而大力支持此書的發行。除了願景之外,成大建築系傅朝卿榮譽教授亦提到了對於老屋創生永續的擔憂,他所籌備的臺南「老屋新意」計畫的第一代已經邁向老年,如何讓後續的世代延續老屋的精神,是他的擔憂。此書經驗的傳承、網絡的串連使他羨慕,更希望計畫可以繼續延續下去,變成250間、2500間。

華山1914董事長王榮文發言;攝影/鄭?倢
傅朝卿榮譽教授發言;圖片提供/迪化街二0七博物館

老屋的新生父母,幕後推手的故事

成就這些老屋再生的幕後推手是這本書的主角們,也是孕育老屋新生的父母。這個過程一方面浪漫,但更多的是辛苦與血淚。此次的茶會除了領頭羊們的肺腑之言,也邀請到這些工作者們來分享他們跟老屋的情緣。

  • 臺北大稻埕:台原亞州戲偶博物館/納豆劇場

 「老屋是這塊土地長出來的東西」創辦人林經甫提到,這也是他為何想保存老屋的原因。對土地的感情其實跟對人的感情相同,我們如果要活得有溫度,對於孕育我們的空間也該投入相當的情感。林經甫創辦的戲偶博物館及劇場,希望能夠藉由空間來保存活著的傳統文化,讓老屋更有新生的意象,也期望能夠一起推動大稻埕的文史復興。

臺北大稻埕:台原亞州戲偶博物館/納豆劇場;照片提供/迪化二0七博物館

  • 桃園大溪:蘭室

 八個外地人,買下大溪的老屋能夠做什麼呢?蘭室的主人有建築師、古蹟修復師、畫家、大學教授…是少數合資老宅的例子。今天與會的代表人張瓊文女士一開始就跟夥伴表明,「蘭室不是為了賺錢,想賺錢可以不用來。」但為了讓老屋可以「活著」讓大家看到,蘭室便利用咖啡館的名義「開門」讓大家進來看看清代秀才的家。除此之外,蘭室想做的事情更多,集結各路空間領域好手成立了「老屋情報館」,提供老屋整修免費的諮詢以及跟文化部等單位合作的經驗傳承,成為老屋修建的平台。

桃園大溪:蘭室;照片提供/迪化二0七博物館

  • 新竹關西:石店子69有機書店

 今天前來分享的徐紫?小姐是關西在地人,因為有機書店的機緣而返鄉,成為石店子69的管家之一。這棟一百年的老屋還保留著傳統的泥牆,泥牆的前頭本來都是老闆從家裡帶來的書,在以書換書的狀況下慢慢促成了書的旅行。在這之外,位於台3線附近的石店子69也成為了背包客棧,迎接著各式旅人的到來,也為書店的永續經營提供了一條出路。

新竹關西:石店子69有機書店;照片提供/迪化二0七博物館

  • 台東池上:池上穀倉藝術館

 池上穀倉藝術館在一望無際的池上平原上是一座美麗的存在,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夫人陳啟蓓女士為了保存這座美麗的建築本來邀請了藝術家駐村,後來進而發展成展覽場地。在創辦藝術館的過程中,陳女士不斷強調與在地結合,長期跟地方人士深入交流,以在地的需求與人為主軸,在旁協助經營是這棟老屋再生的精神。

台東池上:池上穀倉藝術館;照片提供/迪化二0七博物館

  • 高雄鼓山: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老屋能被保存有兩個狀況:土地是國家的,或是產權複雜到不知道是誰的。」郭晏緹女士開頭語畢,現場便笑聲四起。而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的確是在一個非常艱難的狀況下成立的,為了不要再遇到拆遷問題,高雄鼓山的這個佈滿老屋的街道在文林苑被拆遷的一個禮拜內集結了兩百多個人。在這樣的狀況下,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逼迫」成立,許多人辭掉工作回到這裡,重頭開始進行街廓設造,像是農夫一樣從播種開始,以老屋為田地耕耘打狗。

高雄鼓山: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照片提供/迪化二0七博物館

  • 屏東恆春:恆春信用合作社

恆春信用合作社的前身是一間咖啡廳,而創辦人們是在這個咖啡廳喝咖啡認識的。王重橋先生和伙伴們採用「分時」的概念將空間依照不同時段出租出去,早上是咖啡廳,晚上是酒吧,樓上有住宿空間,有時也辦市集,多元經營的方式好讓這個老屋能夠繼續生存下去。恆春是旅人時常聚集的所在,王重橋表示隨著經營的時間越長,不僅在地人會主動來跟他講以前誰在這裡打過架、以前的街道長什麼樣子,更有年輕旅人慕名而來,換他有機會跟別人分享恆春的故事,這樣的傳承就是他想要的。老屋乘載的是記憶,也是旅人的在地歷史補充劑。

屏東恆春:恆春信用合作社;照片提供/迪化二0七博物館

老屋的場所精神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各個老屋的故事未免太不容易,但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老屋的形式和故事各有不同,每個人在追求都是藉由老屋這個空間媒介,來建立地方的認同與歸屬,進一步促進人與人,人與土地的互動。近來「老屋再造」成為一種潮流,展現的不只是臺灣建築領域對空間利用成熟度的提升與視野轉換,更是一個臺灣文史的探索運動。改建的過程摻雜浪漫熱血和辛苦沉重,但老屋的主人們眼睛是發亮的,來到這些老屋的人也能滿載而歸。今日新書《老屋創生25帖》以及特展《老房子?新生命》的開展茶會要告訴我們的或許是:老屋復興的不只是空間,是地方的認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實踐,更是場所精神的展現。

特展《老房子?新生命》;攝影/鄭?倢

開展茶會合影;攝影/鄭?倢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老房子•新生命」特展
展覽地點|迪化二0七博物館(臺北市迪化街一段207號)
展覽期間|2019年4月24日至9月29日(週二休館)
活動詳情|https://www.museum207.org/index.php
免費參觀!

【新書資訊】
書名|老屋創生25帖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
總策劃|陳國慈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9480

【延伸閱讀】

2018「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為「在台北,與老屋一起生活」提供更多想像!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61349-taipeiface

【中國老屋】Wutopia Lab作品「二更之眼」/他造了一隻眼睛,用它看這人間喜劇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64962-WutopiaLab

=====
圖片提供:迪化二0七博物館
撰稿、攝影、編輯:鄭?倢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現場直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46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www.xinmedia.com/archi-channel


老屋新生地方創生百年老屋開幕活動新書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