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基隆中正公園兒童參與式工作坊」三個月共學培訓過程大公開!

By 欣建築2020/05/06
article cover

多雨的基隆,孩子們在雨中也能盡情嬉戲,玩出更多不同面貌;圖片提供/意點創異

【地理背景】基隆人的浪漫:把整座山稱為公園
在談中正公園兒童遊戲參與式工作坊前,先來聊聊這座位於基隆市中心的綠林山景,30多年前這裡曾是基隆人引以為傲的新公園,長形範圍的兒童遊戲場在半山腰處,有著恐龍、章魚滑梯,累積不同世代人們的童年記憶,但因年久失修,目前現地僅有幾座俗稱罐頭遊具、搖椅、磨石滑梯。於是,自2018年公部門開始規劃進行兒童遊戲場的改造,直到今年初決定透過兒童參與式工作坊的舉辦,納入在地兒童遊戲行為,落實使用者參與設計。

中正公園兒童遊戲場位於基隆市中心一旁,山坡地形的優勢也使這座即將變化的遊戲空間,能擁有更多想像;圖片提供/林穎青


【工作坊參與原因】紮實在地培訓 聽見兒童聲音
『為什麼會想來參加兒童參與式遊戲工作坊,擔任共學孩子王呢?』在基隆中正公園兒童遊戲參與式工作坊進行到收斂會議的此刻,計畫承辦人員開始拉著鏡頭,詢問起參與其中的孩子王夥伴。
身為在基隆為兒童遊戲權與表意權倡議多年的民間組織角色,筆者與幾位基隆特公盟(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基隆分部)夥伴共同走過這段工作坊培訓,收穫豐厚。想起首次得知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願意將走到一半的遊戲場改建設計暫停,另行透過兒童參與式工作坊,分析並納入在地遊戲行為,筆者心裡想的其實不是要不要參加,而是如何排除萬難的一起投入,因為:基隆公部門開始願意聽聽在地孩子的意見。
這不是一個讓孩子做粘土畫畫圖的表面參與,而是連續13週,每個週六下午三個小時的腦力激盪,所謂的共學孩子王,其實參與的是一趟密集的在地培訓過程。

共學孩子王的參與者們來自各個關心基隆社區環境的夥伴,中正公園是其中部分孩子王的成長記憶;圖片提供/林穎青

承辦團隊意點創異累積過往在台北舉辦遊戲工作坊的經驗,讓這次課程設計前後紮實,深耕基隆社區多年的他們,集結20多位關注基隆在地環境與孩童權益的民間組織、學校家長、公部門科室人員共同參與。工作坊分為『課程培訓』『現地遊戲觀察』『轉譯遊戲行為』三大階段,2月中旬開始,預計將於5月底完成收斂,歸納觀察生產設計準則,並持續與設計單位進行未來整合討論。

【工作坊第一階段】參與式工作坊沒有SOP!連續課程與溝通練習
工作坊前5週時間是紮實豐富的講座課程,由台北而來的專業講師,在知識面為孩子王們分析兒童參與式工作坊的過往經驗和可能困難、遊戲空間改造的近年歷程,另從景觀設計談公園設計原則、介紹現行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

中正公園兒童遊戲場工作坊第一天就在現地探勘,讓參與者們一同了解地勢環境特性;圖片提供/林穎青

我們就在中正公園山腳下的里民活動中心,進行一次次的培訓課程,圖為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發起人林亞玫,正在分享2015年來的遊戲場改造歷程與空間變化,聽見兒童聲音,看見兒童行為,轉譯是參與式工作坊的重要關鍵;圖片提供/林穎青


在此同時,課程內容沒有忘記要幫我們腦補如何和孩子快速做朋友,因為孩子王接下來會有兩個週末,在中正公園帶著報名試玩小玩咖一起遊戲,一個孩子王(共學參與者)會在現地遊戲中陪伴一個小玩咖,每對都初次見面,如何快速破冰、如何陪伴引導挑戰、如何面對各個年齡層孩子的情緒與遊戲方式,都在課程間趣味學習。
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在練習破冰的活動分組扮演不想玩遊戲的孩子,由另一方來透過各種方式說服孩子打開心防,現場有些你跑我追、有些坐在地上、有些置之不理,這些細膩的與情感溝通練習,步步穩穩地為每個孩子王強健起遊戲心臟,而一次次的不同情境分組與討論,也讓共學孩子王更認識彼此個性,知道未來相互輔助的方式。

不只課程,每週六下午的深度小組討論,一次次培養著各組參與者的默契,形塑對現地遊戲搭建的想像;圖片提供/林穎青

【工作坊第二階段】現地遊戲晴雨無阻!基隆孩子玩出山坡地形新樣貌
就在時晴時雨的四月天,孩子王們累積了遊戲知識,走出戶外,開始進行空間搭建和孩童遊戲行為分組觀察,絞盡腦汁在現有山坡起伏的兒童遊戲區內,用木材、竹筒、繩網等各式鬆散素材,為6-8歲、9-10歲、10-12歲三種年齡層的孩子,搭建屬於他們體能發展認知的挑戰空間。
我們想看看基隆孩子對於高度的接受程度、對於鑽爬的喜好、對於目標性遊戲路徑的挑戰行為,看看他們可以怎麼在滑梯上玩出新花樣、什麼年齡層的孩子能夠接受什麼尺度的搖擺、速度刺激,在中正公園這座山林中,孩子最想看到些什麼?

透過搭建討論圖面,各組孩子們王在現地和木工師傅、童軍團隊討論可行性;圖片提供/林穎青

從零到有的現地搭建過程,現場陪同的孩子是各組最佳試驗員;圖片提供/林穎青


於是,在童軍團、木作老師、社規團隊的協作下,現地營造了高低不同的攀爬、平衡、躲藏、搖擺等遊戲動線,成為一座冒險山林。連續兩週的半日活動,大雨、豔陽不同天候風情,孩子王們觀察理解孩子體能與面對挑戰的接受程度、情緒反應,企圖藉由第一次現地活動的『我可以』『我還要更高』『我覺得再晃一點』『我想讓挑戰再延長一些』等回應轉譯,帶入第二次的改造行為。

平衡木太簡單?利用現地搖搖馬設施,孩子王們測試著8歲小玩咖對搖晃平衡路徑的接受度;圖片提供/林穎青

中正公園的山坡地形,是現場最佳應用,在一般的斜坡增加不同向上溜下動線,有紙板、有巧拼不同鬆散素材,孩子自然可以玩出他的玩法;圖片提供/林穎青

圖片提供/意點創異


過程發現,這種路徑式的挑戰吸引大齡孩子不斷突破自我;圖片提供/意點創異

在這兩天的遊戲現場,常聽到孩子說:『這要怎麼玩?』他們會用手去晃晃設施,探測安全性,然後用身體測試自己對於這項挑戰的接受度。身為孩子王的我們,負責的是在旁陪伴,讓他自行試看看,就是這樣透過孩子的遊戲行為和前進路徑,發現另一種遊戲可能和合適與不合適。
看著孩子跟隨地面符號跳躍,看著孩子透過繩網繩梯大幅運用他們的肢體核心,聽著孩子們互動討論改造遊戲方式,真的很感謝這些孩子願意信任我們、願意認真的思考改造、給予我們真誠回饋。

孩子王在旁陪伴,讓孩子在安全範圍下不受限的想出不同路線,原來從繩網中鑽上去,也是前往溜滑梯的另一路徑;圖片提供/林穎青

因為,遊戲中的很多細節是需要和孩子一起合作調整,才能成為理想的狀態。當初覺得很簡單跳過去就好、溜下去就好、爬上去就可以的東西,對孩子並不是那樣。這些難能可貴的經驗,若設計師在進行遊戲場設計時,沒有孩童或陪伴照顧者的即時回饋,就無法將經驗共同導入。幸好,這場兒童參與式工作坊記錄著孩子不同的遊戲行為,透過孩子王的一對一陪伴觀察,作為下階段轉譯的重要起點。

【工作坊第三階段】轉譯遊戲行為!落實使用者共同參與設計
收斂意見程序,當然是這場參與式工作坊的重要階段,因為孩子很難完整表達自己喜好,有時因為現場遊戲過後的情緒過嗨,有時因為既有遊戲經驗限制,導致紙筆所能表達的有限,所以孩子王透過眼睛觀察、嘴巴提問,紮紮實實的紀錄了每個場景。
我們在收斂會議分階段寫下自己的觀察,讓各組的每個遊戲畫面,化為遊戲情境、化為遊戲行為,進入細緻的思考與歸類,而這還只是初步轉譯,在場每一位孩子王的努力連結,在於第二階段現地遊戲時給小玩咖們的承諾,相信這一切設計回饋的收斂,可以被化為設計準則圖面,導入未來遊戲空間的規劃整合中。

收斂會議分組腦力激盪,把前兩週陪伴下的動態畫面,一一化為文字與回饋,提供承辦團隊進行收斂設計;圖片提供/林穎青

【孩子王的其它觀察】社交力/解決問題能力/兒童參與式工作坊還能給孩子些什麼?
若要談到擔任孩子王的驚喜觀察,筆者驚喜的是這群小玩咖『交朋友』的能力。有些孩子很擅於在這樣的場合,和原本不相識的孩子成為遊戲朋友,他們一起玩、對話、創造遊戲規則、破壞遊戲規則、又討論新的遊戲動線,身旁各自有著『孩子王』一路鼓勵引導,照顧者也在旁邊溫柔陪伴,就算東西玩到壞了,大家也會合力想辦法修回來,這樣的情境其實跟一般在外頭的公園遊戲空間樣貌,非常不同。

應用排油煙管來進行鬆散素材的物品傳導,孩子們在一起玩的過程中,發現不同素材會發出不同聲音刺激,也會透過這樣上下傳運的方式建立各種遊戲規則;圖片提供/林穎青

或許,兒童參與遊戲工作坊所能傳達的不只行為轉譯,更有鼓勵孩子在公園練習社交力,正面陪伴孩子遊戲,共同維護難得擁有的遊戲空間,讓孩子透過不斷嘗試突破自我,這才是一輩子的事。

【待續進行式】收斂成果導入遊戲場設計的美好 需要你我共同關注
或許我們可稱這是在地培訓,或許可稱這是實驗性的社會擾動,目前遊戲行為的收斂成果,仍待承辦單位於5月中旬進行分享,也是參與其中的每一位所共同期待,因為這場兒童參與式工作坊,讓孩子王們更接近兒童,理解適合年齡發展需求的遊戲行為,對他們身心有多重要。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基隆分部在地倡議3年,今年由市府主動執行這個充滿意義的參與式工作坊,身為主辦單位的基隆市府都發處,能否落實聽見兒童聲音,將改造遊戲意見,導入正在進行的規劃設計中,讓充斥塑膠遊具的基隆,真正在設計階段導入孩子的遊戲行為,跳脫些大人思維,也是重視孩子遊戲權益的各界將持續關注的焦點。
身為關切兒童遊戲權益的一份子,基隆特公盟更感謝所有參與者三個月來的無私分享,讓基隆孩子有機會透過肢體發聲、接觸更為不同的遊戲體驗,期待小玩咖們再回到這片山林時,能很驕傲的說:『這是我一起蓋的遊戲場!』

兩週活動結束當下,參與小玩咖均會留下觀察探險日記,構思夢想基地地圖。而承辦團隊將收斂孩子王們的遊戲行為觀察,透過這一張張的童言文字收斂轉譯, 納入未來中正公園兒童遊戲場改造的設計參考;圖片提供/林穎青

文章筆者:林穎青

社團法人臺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成員,主力基隆,住在基隆,育兒階段發現居家環境周邊盡是待修老舊罐頭遊具,孩子無處伸展肢體。2017年起加入在地倡議組織《基隆特公盟》,同時擔任「基隆特色公園養成計畫」FB社團小編,與同樣關懷兒童遊戲空間的在地夥伴,一起透過各種形式活動的倡議,進行理念分享與合作,持續擾動基隆公部門對兒童遊戲權、兒童表意權的重視。


【延伸閱讀】
>「基隆市中正公園兒童遊戲場參與式工作坊 」孩子王陪伴小玩咖 共創基隆中正公園「夢想基地」!


>「基隆市中正公園兒童遊戲場參與式工作坊 」計畫啟動!廣邀市民遊戲王陪伴小玩咖統整設計原則!

>「特公盟」以孩子為主體 從「還我特色公園行動」到「兒童重返街道遊戲」共創友善生活環境

>特公盟「守護遊戲權:支持兒童重返街道」活動熱鬧展開!開啟「城市公共空間」解放行動新契機!


【延伸資訊】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臉書粉專

>看好基隆 臉書粉專

>基隆特色公園養成計畫 臉書社團


==========
圖文提供/林穎青
編輯/邱佩儀
校閱/吳宜晏、王彤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基隆都市再生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KEELUNGPLAY基隆市中正公園兒童遊戲場參與式工作坊社區營造特公盟意點創異都市里人小玩咖孩子王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