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林建佑-當我們同在一起 高雄市五福國中公共藝術

By 欣建築2015/05/22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飛船作品夜間;圖片提供/林建佑



本次公共藝術作品的基地是五福國中教學行政大樓兩側、歷時悠久的混凝土浮雕牆面。此種混凝土浮雕,是台灣早期大型公共建築中特有的裝飾手法。這一類的浮雕不同於西洋藝術中將立體雕塑平面化的浮雕傳統,毋寧說其較接近國民政府來台後於公共空間中大量施行的「壁書」,是一種具有意涵的造形符號。透過視覺傳達學與色彩學觀點的設計,此類浮雕企圖傳達出合乎規範或官方期待的意識形態,於公共空間中強化「健康、整潔、正向、勤奮」等國民教育意圖。五福國中的浮雕即為當中的典型之作。面對如此具有時代意涵、但或許有點過時的壁面裝飾,創作團隊並未採取挖除剷平再行重製的方式,其反倒是在這個棘手的限制條件中,再度透過逆反常理的操作邏輯,尋獲了一個概念與視覺上的好梗。

圖片說明:基地舊浮雕;圖片提供/林建佑

圖片說明:飛船製作過程;圖片提供/林建佑



在作品《當我們同在一起》中,我們可見藝術家們透過平面間的增疊、掀露,讓原本的壁面浮雕脫離了平面性構成的侷限,以輕巧的書頁一角暗喻出空間中的深度,而達到近乎裝置藝術的整體氛圍營造;而此種「掀起或覆蓋」的視覺特徵,除了強烈暗示出「時代的另一篇新頁」之外,其有關層疊、揭開的動態感,亦讓靜止的壁面呈現出向內延展的空間深度,呼應著當代生活在各種屏幕間進行閱讀與瀏覽的視覺慣性,一種僅存在於屏幕中的虛擬深度。此種虛擬深度的建構,讓觀者在面對作品時因而具有一種閱讀時空的縱深視野。換句話說,這不僅僅只是藝術語彙的開發,更進一步地,其乃是試圖脫離「說明性創作」的直述性語調(特定的造型往往附帶著特定的詮釋),超越了強調意義傳達的符號範疇,而進入到「作品與觀者之關係」的再思考。也因此其作品中的有梗,毋寧說更接近某種強度的製造,透過視覺直觀上的反常、突兀、弔詭乃至於驚喜之處,展開一種對於觀者的巧妙勾引,也就是以日常的識讀經驗為基底並對當中的環節再行設計。

圖片說明:飛船作品日間;圖片提供/林建佑

圖片說明:摺頁作品日間;圖片提供/林建佑



在近年來的「藝術介入空間」思潮中,公共藝術作為公眾參與或參與公眾的藝術型態,已成為一種在吾人的生活空間中大量出現的藝術形式。然而在「公共」與「藝術」之間,往往成為藝術家必須加以權衡與抉擇的難題。換句話說,每一次的公共藝術規劃與施作,都在考驗著藝術家如何重新思考空間與環境的可能性,它必然是一種極具針對性的腦力激盪。準動力團隊的創作,明確抓住了這個核心的原則,在通俗大眾與私己創作之間,其探勘出一條將尋常轉化為有梗的奇異路徑,一種往往不僅止於其色彩與造型那般甜美卡通的深度思考,與暗藏著某種批判與前衛性格的幽默意識。

圖片說明:飛船作品夜間;圖片提供/林建佑

圖片說明:摺頁作品夜間;圖片提供/林建佑







==========

設計團隊:林建佑、林韋佑、蘇家賢、法客誠
負責人:林建佑
聯絡電話:0919507586
Email:edward48913027@yahoo.com.tw




文/黃?瑩;圖片提供/林建佑;編輯/何?融(何熊貝)

【本文授權範圍僅限於欣傳媒 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7708-trend



何熊貝何熊貝設計思潮設計思潮阿木司Amuse阿木司Amuse林建佑林建佑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