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交大義築實驗室─ 學生創新提案 峨眉居民柑橘交流

By 欣建築2015/12/29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同學們與居民橘子合影;圖片提供:江怡萱


2015年11月27日週五這一天,是義築實驗室與峨眉湖光村居民提案開會交流的日子,這次提案主要分為兩部分,社會設計和建築設計,四組同學分別拿出準備兩週的成果,製作了大型的海報,解釋設計理念。除了四組同學對社區居民簡報之外,社區居民也帶了一箱美味多汁的自種柑橘,來請同學品嚐,讓這場發表會除了同學們創意提案的火花之外也多了柑橘芬芳清甜的暖暖人情味。
此次計畫將結合物聯網科技,即是整合多項資訊在一個平台,也讓使用者能夠達到遠端操作之效。目前設定最優先的地點為無負擔農場的平台。

築我們與自然的房 —竹閣樓
「築我們與自然的房」與「竹閣樓」是由黃煒程、楊怡倫、莊絜晰、陳彥辰以及江怡萱等五位同學所提出。「築我們與自然的房」是社會設計的命名,期待能夠透過此建築作為自然和人之間的橋樑,出發點是為讓農村生活更加深入小孩的心中,無負擔農場時常舉辦各類給家庭的活動,那些關於食物的、農田的生活就在小孩跑跑跳跳的過程中,給予他們童年來自大地的養分。這組結合農業、科技、教育、趣味與行銷於一間類網室建築,稱它為「竹閣樓」,所謂類網室建築是運用物聯網科技控制各類植物成長的變因,陽光、空氣、水,但並不表示要讓植物遠離人類的照顧,只是使用這樣的方式讓這個栽種的過程更加科學化、明朗化。也將設計一些互動式裝置,讓植物和孩子有了更深的接觸,並使用自然建材竹子製作一些內部器俱。
從這組的模型可以看到,「竹閣樓」四面皆為可移動式的紗窗,可以達到隔絕害蟲以及通風之效,並能在主人想要通風時將紗窗向上收起,成為一個涼亭,達到多功能的應用,並於內部增加LED燈的設計作為模擬夜間燈光的效果,以期能夠成為峨眉湖光村入口意象的重要擔當。

圖片說明:竹閣樓內部夜間燈光模擬;圖片提供:江怡萱

圖片說明:竹閣樓模型及夜間模擬;圖片提供:江怡萱

圖片說明:竹閣樓模型及夜間模擬;圖片提供:江怡萱


食農教育思考—掬菜知食
「掬菜知食」由鄭筠諺、謝宗庭、林泱辰、黃詠婷以及張韋提出。「掬」取自峨眉特產柑橘的諧音,同時也表示手捧起東西的動作。以樸門永續(Permaculture)方式思考,達到友善土地、照顧人類、分享剩餘的概念,並以食農教育的方式提出「RPG遊戲農村」,以遊客一天的行程規劃各類與農村相關的活動,讓遊客和當地的居民有所互動,達到深度認識峨眉湖光村的效果,也讓人與土地、人與食物建立新的關係,而此棟建築扮演著RPG遊戲中心的角色,讓人能在此了解生態。同時,「掬菜知食」也期望做到以每月為單位與國中、小甚至大學生的產學固定合作,長期而言,希望能夠結合全台有機生態農村,推廣有機生態農法。
「掬菜知食」的建築物設計,為一半在田中,一半在陸地上的建築,期望能達到親近自然、直接教學的目的,並在上面加上一個透光的遮罩,讓人們有休憩的空間。目的是作為一個屬於農村的教室,來訪的客人在學習中就能直接接觸到正在栽種的蔬果,讓此不同於一般都市的水泥鋼筋教室,以自然素材竹子和大地勾勒屬於峨眉在地的農村教室。

圖片說明:掬菜知食組員與教授許倍銜合影;攝影:王斯右


圖片說明:掬菜知食3D模擬圖;圖片提供:江怡萱


社區支持型農業—向陽市集
向陽市集的提案者為王斯右、陳欣慈、林皇佐、許逸誠及潘若虞。在第一次的工作坊時,觀察到峨眉湖光村的潛在需求為增加農產品曝光、增加銷售管道和品質保證的認證,於是提出以社區支持型農業結合農夫市集的方式改善現況。社區支持型農業建立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信賴關係,通常指的是生產者鄰近地區的社區消費者,生產者可以在農忙前確認市場,並與消費者交流、掌握需求,可以分攤歉收風險,簡單的配送方式也減輕生產者的負擔並由此省下高昂的有機認証費用;對消費者而言,可以獲得新鮮多樣的蔬菜,會定時配送到取貨站,並能了解蔬果生產過程。透過社區支持型農業的方式,建立長期客戶,同時,農夫市集也可以吸引外來的觀光客。
向陽市集的建築提案為農夫市集與花的結合,希望能用爬籐花類增加建築的自然美觀,更有活力且賞心悅目。於是在農夫市集的一邊加上棚架,讓花朵有地方依附生長。

圖片說明:向陽市集組員合影;攝影:王斯右

圖片說明:向陽市集3D模擬圖;圖片提供:江怡萱


農村展示櫃—竹方舟
由李騏任、曾奎銘、莊效丞、郭書竹及曾紹慈所帶來的竹方舟外型亮眼,一格格的玻璃窗內裝者峨眉在地的乾燥農產品展示,例如柑橘皮、鴨蛋殼等,像是一個精美的展示箱。在此竹方舟內,可以一口氣看到所有關於峨眉湖光村的資訊,同時這個建築的設計也做到單元化,使得建築物各類結構的元件大小一致,方便施工。
竹方舟期望能夠透過竹方舟結合物聯網科技,將資訊整合於此建築內,讓遊客可以一覽峨眉的概況,建立資訊透明。同時也希望能夠在各農村內打造具有地區特色的竹方舟,到時運用物聯網科技將資訊串連,使得遊客可以透過網路平台了解各地的特色農業概況,增加整體台灣的資訊透明度。

圖片說明:竹方舟組員與設計海報合影;攝影:王斯右

圖片說明:竹方舟模型展示;圖片提供:江怡萱


整合各組優點 任務分組啟動
四組的提案都各有其精湛之處,在提案過後,當地居民也發表了他們的看法,無負擔農場主人劉盛展認為目前農場引進的滴灌系統可以加入學生們的建築計畫,而建築公社的成員顏學理也提出一些方向讓同學們思考,例如:其一為運用技術的思考,在使用app的同時會不會讓人更遠離植物蔬果等問題,其二為建築的在地性,完成後的建築放在峨眉鄉有沒有展現其差異,成為獨一的峨眉特色。這些建議點開了一些未發現的問題也開啟了新的方向。義築課程未來的規劃,將整合各組優點,開始任務分組。
許倍銜教授將之後的設計分為四組:建築內部架構、建築外部樣貌、物聯網與人機介面、感測與機電整合。每組將各司其職,在未來兩週內規劃出完善且符合峨眉特色的農村社會設計!

圖片說明:全體同學與峨眉湖光村社區居民合影; 攝影:王斯右


【延伸閱讀】
交大義築實驗室-農村社計
https://www.facebook.com/nctufab/?fref=ts
>交大義築實驗室─都市青年與傳統鄉村的邂逅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56434-AHA
>交大義築實驗室─來去農村蓋房子!交大義築出訪湖光村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56404-AHA
>交大義築實驗室─智慧生活與場域「峨眉竹構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55964-AHA
>交大義築實驗室 ─農村社會設計入課「峨嵋義築工作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55957-AHA

=====================
圖片、撰文/江怡萱

整理/王進坤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現場直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46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交通大學義築峨嵋社區營造構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