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安藤在臺灣】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空間篇

By 欣建築2013/10/07
article cover


撰文 / 孫維利、圖說 / 亞洲現代美術館提供、攝影 / 陳德偉、吳宜晏、何?融

從位吉長屋、淡路夢舞台、德國朗根基金會美術館(Museum der Langen)等建築作品後,安藤忠雄先生於2013年在台灣完成了第一棟建築作品。這個作品為台灣建築業起了不小的漣漪,激起人們對此館的好奇,引領企盼想一探究竟。相信親自造訪必能感受到這作品所帶給人們的感動與震撼,就如同安藤忠雄所說的:「一棟好建築,要精彩十年。」

談起亞洲大學為何要在校園內建造一座世界級的美術館?亞洲大學副校長劉育東先生說:全世界知名大學如哈佛、牛津、劍橋、史丹佛等,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知名博物館,學生在校園內學習美學涵養,如沐春風。如果台灣校園有機會能擁有這樣的國際性視野的美術館,就能與許多名校接軌。


圖片說明:亞洲現代美術館 安藤忠雄素描手稿



三角量體與光滑如絲細部

對建築而言,三角形的建築非常困難,但安藤卻於近幾年實踐三角量體的建築物,此館以三個角度錯落的三角量體作為設計概念。從選水泥、石頭、模版、決定施工師傅等每一個環節都得完全確認後才往下施作。這棟建築共分為三個樓層,包含展場、設備與公共空間,安藤將正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成三層,因為錯落堆疊的關係產生了無數個三角形。



因此在三個三角形樓層疊合的中央地帶,留下如天井般的空間與採光,讓雨水直接落下,這是多麼詩意又大膽的設計,也因此有許多人到了三樓空間時,站在大片玻璃前望著天井般的空間而久佇多時,又或是來到挑高的梯間空間,為了仰頭而上的三角藍天而感動不已。建築師邱文傑先生甚至說:「就像回到三十年前第一次看到路易斯?康(Louis Kahn)作品時的感動。」靜靜在每一個空間中,撫摸每一個細節,那光滑如絲的牆面、隱沒的軸線對稱、體貼的防碰撞摺角等等,都讓每一位建築愛好者讚嘆不已,而純粹的背後,其實更應該探尋的,反而是精彩的施工合作過程。

圖片說明:工地現場展 施工照片

圖片說明:工地現場展 施工照片

圖片說明:工地現場展 施工照片



排名前五困難的工法

亞洲大學副校長劉育東說:「建築是人的表現。」從細膩的線條對齊、滑順服貼的水泥觸感,更可以感受的到對建築的堅持。安藤是個嚴謹的人,即使來台也會安排兩天一夜就離開,下飛機即談公事,吃飯僅僅三十分鐘,每日開會到半夜午時。施工過程只要遷撤到實驗與挑戰性質的,就會在一旁做1:1試作,所有錯誤的工法在正式的建築中,因檢討而避免再次犯錯。這棟建築的困難度同時也被安藤先生的副手岩堅先生認為是作品中排名前五名難完成的,聘請六位日本專業工匠師做清水模,來台駐守只為了達到最高水準,終於於2013年落成完工此鉅作。

在神聖空間中眺望遠方

在立面設計上,採用玻璃和清水模柱組成,由V形鋼構架支撐突出的懸臂下方空間,對日照強烈的台灣而言,正好形成如騎樓般舒適的遮蔭空間。而大片立面玻璃與天井的詩意空間,讓人忍不住會在此停留。




令人著迷的梯間與光

空間中有三座主要的樓梯,卻各自有很不一樣的表情。即使你從相同的角度,所看到的氛圍卻如此不同,許多人來回許久,為了那灑下的一道光而迷戀著。甚至可說,安藤的空間在書寫著光影的溫度。



1樓

以往賣場與咖啡店常被放在不重要的地方,但安藤卻將其翻轉到最主入口處,即使是單純想來此空間喝杯咖啡的人都很歡迎。因為這棟建築最精彩的是過程,紀念品販售部將販售這十年間有著清水模板、構造鎖件等,都請工業產品設計師重新設計限量產品。再往下走別有洞天,是內聚三角空間型態的「安藤講堂」。





2樓

三角形對於建築機能是非常困難,必須符合這塊基地、館設與各類使用者的機能。二樓主梯上來後,提供了長形帶狀的展示空間,因應展覽的光線需求,將布簾安裝天花中,需要時再拉下。安藤為了多年後可以看到大片落地窗外的綠意,開始有計畫的種植綠樹。


3樓

許多神聖空間都令人著迷,走到三樓之後,大家都會在相同空間中停留著,這就是如教堂般的神聖空間,在三個三角形樓層疊合的中央處,產生了像天井般的戶外空間,戶外與室內透過玻璃與挑高手法,產生了身體知覺上的錯位,雨水落在地上,觸碰不到卻如同滴落在肌膚上地讓人感動。仔細抬頭一看,還會發現許多天花管線都細膩地收藏在三角形線狀的細節裡。

世界名校接軌與近期展覽計畫

館內除了羅丹的沉思者雕塑外,即將推出法國雕塑家妮基•聖法爾(Niki de Saint Phalle)的作品放置於戶外,燦爛活潑的雕塑將與安藤先生建築的內斂相呼應,連安藤都非常期待。繪畫部分除了館藏雷諾瓦,接下來會以台灣解嚴後的台灣當代藝術做出發,不同於北美館以全台灣的畫家為館藏重點,此館則定位為解嚴後的台灣藝術。同時接下來會與世界名校作策略聯盟與論壇交流,鎖定哈佛大學的科比意卡本特視覺藝術中心、史丹佛的肯特藝術中心、劍橋大學的菲茨威廉博物館、還有牛津大學與東京大學的博物館等,作為這些名校間彼此交換展覽內容。第一檔的展覽是第一檔是「創世紀:展羅丹與亨利摩爾」,即將展出有亞洲現代美術館的鎮館之寶:羅丹的「沉思者」,令人十分期待。

夜宿安藤-宿砏( SU BING )

70年代建築師查爾斯•穆爾(Charles Moore)曾說過:「一棟住宅,最重要的是你醒來那一刻的空間,看著光線如何從窗戶落到空間當中。」日本有一位作家延伸他的話:「如果你想要了解建築,你就要在裡頭睡一晚。」因為這樣的概念與對安藤作品的熱愛,亞洲現代美術館大膽提出「宿砏」,在館內夜宿一晚,就如同親臨蒙娜麗莎名作般獨特的體驗,在歐美的美術館常會舉辦如此活動,因此亞洲現代美術館的工作人員即使再苦再累,也要讓這樣的獨特體驗得以實現。因此「宿砏」會於開館前舉辦,從下午入館後的建築導覽、夜晚會在沉靜內斂的空間中點上蠟燭圍聚、入睡一宿後,隔日再早起欣賞第一道光線如何灑入建築裡,晨起作瑜珈與禪修等。每一位熱愛建築的人,都值得透過這樣的體驗來認識這一位認真的日本建築師。


「如果你看到一棟建築名作,你沒有在那邊待過白天、中午、晚上,你如何說你了解這棟建築。」劉育東先生如是說。



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Asia University, Asia Modern Museum of Art, Asia Modern)前身為亞洲大學藝術館(Asia University Museum of Arts, AUMA)、台中現代美術館(Taichung Museum of Modern Art, TCMOMA)。由亞洲大學創辦人蔡長海先生設立興建、哈佛大學建築博士劉育東副校長暨美術館館長主持,力邀普立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安藤忠雄設計。

經歷安藤建築師多次親自赴台勘查、設計,由清水混凝土構成的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是為安藤建築師於全世界的第一座校園美術館建築。歷經數年設計修正、討論之工期、對於施工品質之要求,聘請6位日本專門工匠施作清水模、地坪打掉重做,於2013年終告落成,10月24日正式開幕。
亞洲現代美術館除了建立優質展覽品質,開創美學理念之外,亦協助亞洲大學美術設計產業做為人才培育之場所,發揮亞大教學成果、推廣藝術教育功能,為教學與實證,具備實習與實用的基礎。以在地藝術發展,擴及亞洲、乃至全球藝術創作的產業鏈做為文創產業的基地,體呈現當代多元化的展覽策畫、美學交流和思想激盪。以文化觀光為基調,豐富典藏品的研究與展現,充實臺灣文化軟實力、美學、設計、建築的創意工程及其事業之延伸。

美術館的設置,除了增強校園的文化張力外,結合地方政府、公益社團、各級學校或工商團體,做有效的橫向結合,務使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在營運上有更寬廣、更精采的表現,達成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所認同之非營利的公益組織與理念。

亞洲現代美術館建築體共分為三個樓層,包含共1,244坪的展場、設備與公共空間。以清水混凝土建築聞名的安藤,將正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成三層,再錯落堆疊,產生無數個三角形。因此在三個三角形樓層疊合的中央地帶,留下有如天井般的空間,讓雨水直接落下,即使在室內也能欣賞蔚藍天空。此外,於立面設計上,採用玻璃和清水模柱組成,由V形鋼構架支撐突出的懸臂下部空間,對炎熱及日照強烈的台灣而言,正好形成如騎樓般舒適的庇蔭空間。館內斜向支撐的V型柱,顛覆一般直立柱式的作法,因此由V形鋼架構造而成的空間及玻璃窗也都呈現三角形,成為本建築之特色。

從「三角形」的設計概念、推進到建築規劃,校方、設計者、建築團隊追求「超越」的期許,落實成營運中將運用藝術策展、文創營運和人文教育為媒介,秉持「求知、求真、求善、求美」的研究精神,以亞洲大學創新、服務辦學理念為基礎,提供學校教學及大學美學實踐,結合台灣、亞洲及世界藝術文化發展的美術館,探索世界各國文化傳統良善與極緻的展現,發展獨特創新、全球在地、寬闊的跨領域視野,提升美感智能,活化創意經濟,為21世紀人類追求幸福未來理想,挹注生生不息的能量。(亞洲現代美術館提供)

[延伸資訊] 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 臉書粉絲頁

[經典走讀]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


安藤忠雄劉育東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