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七月流火》展場設計篇─空間與策展主軸的巧妙融合

By 欣建築2016/09/02
article cover

《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圖片說明:《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七月流火》展的緣由乃因王明蘅教授,2016年六月將自成功大學建築系退休,為期二十九年的研究室即將熄燈。因而半甲子以來的研究室成員,匯聚一同決定為研究室舉辦展覽,以研究室的研究成果為主體,展出給專業界及一般大眾所瞭解。

此次欣建築與《七月流火》幕後三位推手陳耀如、孫啟榕及龔柏閔相約在展場進行訪談。三位分別代表研究室的前中後三段過程,由他們不同時期參與研究室的角度來看王明蘅老師、研究室的學習氛圍,以及今日展覽呈現的樣貌。耀如跟啟榕離開研究室已久,至今各有一片天空,此次回首暢談求學時老師的教導,及畢業後與王老無壓力的互動。兩人從學子到今日扛起責任,扮演展覽及後續活動策畫的召集人,從旁能感受兩位內心的悸動。而年輕新銳的柏閔,在兩位大學長身邊卻不顯生嫩,此次展覽能夠被落實完成,全靠他居中聯繫,擔任老師與學長、學弟間的橋樑,讓耀如及啟榕兩位大學長贊不絕口。本次專訪共分成三篇呈現,分別是策展的展示設計、研究室的核心理念,以及學長學弟間的互動關係「類型學」以及精神傳承。本篇先聚焦於策展的展示設計,請三位談談展覽空間的設計由來。

【七月流火】
受訪者:
陳耀如/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副教授
孫啟榕/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
龔柏閔/建築師

採 訪:王進坤
時 間:2016.7.22
地 點:台南市公會堂
-------------------------------------------

策展主軸
《七月流火》展位於台南市市定古蹟台南公會堂,展場設計由同為研究室畢業的劉國滄(打開聯合)操刀,而展覽內容與系列活動也均為王明蘅教授研究室畢業的學生們,彙整研究室的歷年畢業論文及研究資料策展而成。其策展主題將歷年研究拆分「所為何事」、「重返現場」、「誰主興造」、「還與幽晦說明媚」四大主題,做為空間展示及座談主軸。

展場布局呈現
踏進展場最初感受到的並非展架或是展覽內容,而是空間中較為幽暗的空間氛圍。七月的台南日頭炎炎,城市及街道都被太陽打的白閃閃,因而在踏進公會堂展場時,感受燈光設計未採用全區均勻打亮的方式,而是讓燈光在內,穿透展示版面薄布漫射而出,這個內外轉換的落差讓人的心靈能快速沉靜下來。加之光線透過版面薄布,光顏色會受其影響而改變,也讓展場呈現少許夢幻氛圍,但也因為燈光由內射出,在長時間閱讀版面後,會使眼睛的疲勞感較易累積。

台南公會堂為市定古蹟其空間不可被破壞,而其展間為一方正空間,《七月流火》的佈置從垂直來看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平面來看則呈現兩側圍塑包覆,中間的空則留為周末講座活動所使用。展架分為地板的山型、垂直的牆型以及高處的棚型。而三種不同高度的展版,各有其不同意義,其中高處的棚型,採用投影的方式,將作品及研究室影像投影其上,並環形轉動讓靜態的展覽空間,多出動態的感受。展架的構材是採用鋼條、鋼管等焊接而成,置放於展場之中,可隨展覽結束後移動撤場,而不破壞空間。展覽的版面輸出於薄布之上,薄布並非固定於展架上,而是上端以長尾夾等固定,下端則掛銀夾當重物,讓薄布能隨空氣流動而擺晃。
《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圖片說明:《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圖片說明:《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策展過程及目的

而今日所見的展場樣貌,其實歷經多次修改,耀如就笑說國滄是個傲氣十足的人,也只有王老能夠讓他乖乖的不斷修改了。原來初始劉國滄提出的版本為魚骨頭組織,再來提出七個島,接著將七個島轉為立體,而這些皆被王明蘅老師打槍。在簡聖芬老師加入團隊後,她提出將展覽全部改為數位化,讓這些成果能讓大家都直接觀看瞭解,也被打槍,至此已是調整第四次,接著劉國滄不放棄再提出用角鋼設計的平台式展場,也被打槍,現在展場的面貌已是第六、七個方案了。

此次展場是以主題來區分各區塊,每區的版面乃由多篇作品所組成。柏閔與王老師討論版面規劃時,王老師認為每篇皆是獨立作品,應該保有其個性,因此團隊尊重設計者讓他們能自由發揮,只規定版面尺寸及建議字體大小,提供各區的color code供其使用,其餘排版及展示內容呈現,皆交由參展人自行決定設計。由於研究室二十九年來,所產出的碩、博論文以及各項研究規劃案數量太多,成員畢業後的專業實踐作品也極多,因此在選擇展出作品時,讓耀如跟啟榕兩人煞費苦心,雖然呈現展覽品的份量已頗眾,最後仍有不少遺珠頗為可惜。

而且每件作品的研究內容頗深,就算是跟隨導覽聆聽解釋,要能夠在短短時間內掌握每區作品的意義,並不容易。柏閔為此補充說道,這些展出作品大多是已經公開許久的研究或作品,因此在導覽時,主要是讓參觀者能瞭解研究者的核心想法,讓大家可以記下關鍵字,上網去搜尋瞭解。耀如分享他在現場帶導覽時的觀察,認為這其實是要談緣分的。他自己在講解時,也會覺得有些版面好閱讀講解,有些則會卡卡的,但有時上次難講的版面卻在這次變得很好解釋,這很難去解釋原因,但這應該是導覽人、觀眾及作品三者間,每次不同的化學反應所造成的。

耀如並以這個經驗,來說明《七月流火》展覽的意圖,為何需要實體展覽展示,而不是採網路平台,在於展覽本身為實體的媒介,能提供紮實的內容及空間,讓人能自在進入,遊走於空間中感受氛圍,讓這個實體展覽能對專業界、大眾具有擾動力。至於停在哪看到什麼,離開後又記得什麼,就讓人回到自己的主體,自己決定吧。孫啟榕也說到:「《七月流火》展覽目的並非像公眾或專業界,宣揚王明蘅老師的研究室有多厲害,而是希望讓這個展覽成為觸媒能引動對話,讓有緣進來展場的朋友,能瞭解研究室並跟我們交流。」
七月流火展幕後三推手,左起孫啟榕、龔柏閔及陳耀如;攝影王進坤

圖片說明:七月流火展幕後三推手,左起孫啟榕、龔柏閔及陳耀如;攝影王進坤

《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圖片說明:《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圖片說明:《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圖片說明:《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圖片說明:《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圖片說明:《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圖片說明:《七月流火》建築展場樣貌;攝影:王進坤



【受訪者簡歷】
陳耀如/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副教授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碩士、博士
經歷:李俊仁王立甫建築師事務所、德國達姆城工業大學進修、張文明建築師事務所、陳耀如建築師事務所

孫啟榕/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
學歷: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學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設計組碩士。
經歷:孫啟榕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龔柏閔/建築師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碩士
經歷:「和光接物」建築事務所專案設計師

【活動連結】

>七月流火官方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midsummerflare/?fref=ts
>七月流火官方網站
http://www.midsummerflare.com/

【延伸閱讀】
>「七月流火建築展」 王明蘅教授研究室總回顧活動7/9正式展開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78020-midsummerflare
>談《七月流火》展與王明蘅研究室之一─「人人平等,人人自由」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99949-midsummerflare
>談《七月流火》展與王明蘅研究室之二─「研究所的點點滴滴」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99959-midsummerflare
=====================
受訪者:陳耀如、孫啟榕、龔柏閔
採訪、攝影:王進坤

更多建築人物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人物專訪】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news/interview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midsummerflare七月流火陳耀如孫啟榕龔柏閔王明蘅成功大學建築系都市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