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

寶藏巖燈節展覽 Thav Lantern Festival - 鬧巖宵 Now Is Here

By 欣建築2014/02/18
article cover

圖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編輯/何?融(何熊貝)

地點 : 綠野地
媒材:竹子、鋅板、鐵絲

這些年來,人們早已習慣時時把耳機插在耳朵裡了;因此,作為藝術家,洪素珍希望能提醒人們周遭聲音的美。






這件裝置主要的媒材是竹子。此種螺旋狀的結構在史前文明中相當常見,台灣原住民的生活圈裡亦廣為使用。在豐沛的陽光下,作品的影子不時跳躍,在地上形成不斷改變的律動。每當微風吹來,吊著的竹枝便互相碰撞,像中空的風鈴一般,敲出流洩的聲響。觀眾在螺旋狀的裝置裡走動,用手輕拂吊掛的竹簾—— 他們也像自然的微風一樣,在這件戶外的聲音裝置作品中,化身為作曲家和演奏家。

==========
洪素珍

臺灣高雄市人。東海大學社會系畢業。1977年入舊金山藝術學院,1981年獲攝影學士,1985年獲電影碩士學位。

洪以多媒體創作,涵蓋室內、室外、短期及永久性的裝置作品。洪的藝術創作,不論是有濃厚個人性的作品,還是對文化和社會諸多議題的探討,都以觀念和視覺為中心點切入,運用多種媒體,像光、空間、聲音、動和靜來表達。空間裡細微的動靜和時間移動的過程尤其是她注重的兩個焦點。洪的裝置藝術,都是把創作融入特定公共空間中,使觀眾的參與成為作品本身的一部分,進而完成創作的藝術生命。洪的藝術關注多元文化和環境保護兩方面。

地點 : 邊境廣場
媒材:光纖、塑膠



2014寶藏巖藝術村的年度燈節,以「狂歡節是人人參與、生活在其中」的概念出發,希望透過公共藝術裝置作品來營造一個大眾能夠一起參與的「共有燈節」。這樣的藝術狂歡節,正好呼應了德國哲學家高達美的「藝術遊戲論」:藝術作品把觀眾帶入遊戲中,而觀者也開放自己,讓作品文本將他帶入其中,與之共在。從慶典的舉行和參與遊戲的過程,觀者得到對作品的理解和詮釋,也同時得到自己的本性。



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沿著這樣的思考脈絡,以「遊戲論」─「藝術作品」─「共有燈節/狂歡節」為創作概念的主軸,提出洋溢著遊戲和玩耍氣氛的《捉光踏影》光纖藝術裝置展,目的在邀請觀眾輕鬆愉快地走入作品,興高采烈地一起參與燈節的演出。

==========

由交大應藝所、音樂所及建築所共同組成的跨領域藝術團隊成立於2007年。目前參與此團隊的教授包含賴雯淑、董昭民、侯君昊、謝啟民和許峻誠等多位老師,以及三所的研究生,團隊師生每年會因展演計畫而略有更動。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成立的目標是希望在跨領域藝術的創作上,能突破單一藝術形式的表達、思維和創作模式,尋求各種藝術和不同學門或領域之間對話的可能。該團隊企圖透過作品呈現出台灣另一種正在發展中的藝術風格,亦希望能涵蓋傳統藝術之轉化和應用,為現代數位科技藝術指出另一種可能性,讓未來的台灣跨領域藝術作品能尋求更廣闊的國際藝術表演舞台。

地點 : 萬聖溪
媒材:玻璃纖維、冷烤漆

人對應於自然、環境與生命的姿態,決定了彼此之間的關係方式,而此關係方式是互動共生的。水面場域與作品產生多樣化的物理性對應關係,並導引釋放出場域中的非現實能量

人在自然中開闢人造環境與空間,在河邊有了公園,有了建築物, 然後 種了花草,長了樹木,來了鳥兒、松鼠…一個水泥叢林裡的小小自然洞天出現了…
現在,放入人造的水花漂…給魚兒遮蔭,給鳥兒駐足,給人們觀賞.
層層跌跌交錯的自然與非自然不斷地發生…

==========
黃蘭雅

生於台灣嘉義,專職藝術創作。曾參與於美國、比利時、韓國、日本各國美術館、藝術村駐村創作計畫。曾獲台北美術獎優選、亞洲文化協會視覺藝術受獎人,近年並參與公共藝術創作計畫。擅長以熱塑性樹脂為創作媒材,碎形是近幾年創作的主要概念,由零碎的幾何形狀、以及造形自我相似性無盡的疊代衍生,推演出生命或事物的整體形態。透過碎形的概念,以及樹脂材質的特性形塑個體內在的有機樣態。在創作中展現人工材質與自然環境的互動與融合,在視覺場域裡呈現具有對比性調和的美感。

展覽資訊:

展期:2014.2.15(六)- 3.16(日)
開幕:2014.2.15(六)19:00– 21:00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歷史斷面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媒體聯絡人:0937-510-769 / joanna@artistvillage.org (孫小姐Joanna)
活動網站:FB臉書搜尋「寶藏巖燈節展覽|Thav Lantern Festival」

設計思潮公共藝術寶藏巖國際藝術村2014台北燈節國立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