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By 欣中國2020/02/07
article cover

安徽,人傑地靈。這裡很早就有人類生活,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自遠古以來,先哲先賢們就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堅實的步履。安徽,人文資源豐富。名山秀水古鎮等資源引得古今文人墨客為其傾心,筆下生輝。美好安徽,迎客天下。今天,我們從安徽的人文說起…… 皋陶:司法鼻祖六安城東有一座皋陶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吸引了無數法律界人士前來瞻仰。皋陶墓為圓形土冢,墓頂平面直徑4米,上有黃連木一棵,形同華蓋,墓前有清同治時期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手書「古皋陶墓」碑刻。唐代詩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等都曾為皋陶墓賦詩、撰文。皋陶墓皋陶是上古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安徽,人傑地靈。這裡很早就有人類生活,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自遠古以來,先哲先賢們就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堅實的步履。

安徽,人文資源豐富。名山秀水古鎮等資源引得古今文人墨客為其傾心,筆下生輝。

美好安徽,迎客天下。今天,我們從安徽的人文說起……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皋陶:司法鼻祖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六安城東有一座皋陶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吸引了無數法律界人士前來瞻仰。皋陶墓為圓形土冢,墓頂平面直徑4米,上有黃連木一棵,形同華蓋,墓前有清同治時期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手書「古皋陶墓」碑刻。唐代詩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蘇軾等都曾為皋陶墓賦詩、撰文。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皋陶墓

皋陶是上古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關於他的故事在六安地區代代相傳。相傳,在帝堯時代,一個叫皋陶的村子裡,有一位美麗又善良的女子叫女修。有一天她吃了一個巨大的玄鳥蛋後,生下了皋陶。這反映了人們對皋陶的崇拜。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皋陶畫像

皋陶為人正直,看問題辦事都從事情本身出發,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秉求公正。鯀治水失敗後,該如何處理,大家意見不一,有人認為鯀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主張放了他。皋陶卻主張處罰鯀,他認為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鯀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剛愎自用、一意孤行。

聽了皋陶的一番話,舜將鯀流放到羽山。鯀後悔不已,告訴兒子禹不要重蹈覆轍,而後跳淵而死。鯀死後,沒有人主動承擔治水任務,皋陶推薦了有治水經驗的大禹。大禹治水時,皋陶全力協助他考察,出謀劃策,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隨著治水成功,皋陶又協助大禹發展生產。當時是我國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最後階段,正處於文明時代的「門檻」,部落林立,信仰、習俗不一。皋陶認為需要法律,便制定了《獄典》,刻在樹皮上。大禹覺得很好,讓他去實施。

皋陶對法理的精通程度和獨特見解,影響了後世。作為司法者,皋陶認為對於行為過激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進行教育改造,如果一絲悔意都沒有,就需要懲罰;對於不是故意犯下罪行的,應該從寬處理。他還主張不要牽連罪犯子孫。到今天,他這些思想還在應用。

皋陶提倡「德治」,將道德與法律結合,並且教導君主要愛護百姓,多聽聽百姓的心聲。大禹繼位後,想造華麗的宮殿,皋陶立即勸阻,告訴他要以德行服人,實行德政。他強調君主大臣要修身,有個人主見,那些德才兼備的人才能臣服。皋陶又為大禹宣揚美德,樹立大禹治水英雄的形象,政治得以安定,出現了盛世。

經過倡導並施行,「皋陶文化」逐漸建立,一直到今天還發揮著德化作用。它的內容概括起來主要是興「五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倡「五禮」,即「吉、凶、賓、軍、嘉」;創「五刑」,即「甲兵、斧鉞、刀鋸、鑽笮、鞭撲」,這是我國刑法之始。他強調執法公正,是當之無愧的司法鼻祖。

西遞:桃花源里人家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西遞村口走馬樓

中國民居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北京四合院、西北窯洞、紹興台門、閩南古厝、客家土樓等,都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長江、淮河橫貫安徽,帶來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也造就了不同風格的民居。皖北民居具有北方四合院的特點;江淮之間天井式民居是皖中地區分布最為廣泛的傳統民居樣式之一,融合了北方院落的布局模式和皖南徽派建築的部分元素,形制古樸;皖西北圩寨則集生活、軍事、防洪、生產等功能於一體,比如劉銘傳故居,有著鮮明的時代及地域特色。

皖南古民居是中國南方民居的代表。粉牆黛瓦是徽派建築的突出特點;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功能。徽派民居的另一特點是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皖南古村落,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西遞與宏村,是安徽古民居的代表。

青山環繞的西遞,宛如一幅水墨畫。這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他們的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據縣誌記載,唐朝天祐年間,唐昭宗李曄在遷都洛陽的途中得一皇子。為躲避追殺和戰亂以保全幼子,昭宗便將他託付給奶娘,讓她抱回家鄉婺源。皇子隨奶娘丈夫姓胡,名昌翼,隱居鄉野。北宋末年,胡昌翼第五代孫胡士良在去往金陵的途中經過西遞,見這裡「背山面水,東水西流」,認為是一塊風水寶地,便舉家從婺源遷到西遞,繁衍生息。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來源:黟縣徽黃旅遊集團

西遞原名「西川」,又名「西溪」,取村中三條溪水向西流之意;後因村西三里處為徽州府古驛道,設有「鋪遞所」,而改稱西遞。西遞風光秀麗,周圍群峰連綿,村落平面呈船形,是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的村落街巷系統。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是西遞胡氏子孫繁衍昌盛的時期,他們大興土木,建有書院、祠堂、廟宇40多幢,住宅千幢之多。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來源:黟縣徽黃旅遊集團

歷史上的西遞由於少受戰亂侵襲,整個村落的原始形態保存完好,至今仍然存有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座。完整的古村落原型和存留的文物以及精美的建築藝術,被人們譽為「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世界上保護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築群」。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來源:黟縣徽黃旅遊集團

粉牆黛瓦,加上階梯狀錯落有致的風火牆,無論是遠觀還是近看,無論是襯著藍天白雲還是籠罩在煙雨中,都是完美的組合。在西遞,家家戶戶基本都是天井院的格局,設計獨特,能夠起到採光、通風、換氣、排水、遮陽、避暑等作用。

精美的雕刻 燦爛的文化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來源:黟縣徽黃旅遊集團

走近西遞村,一座石坊矗立眼前,這就是胡文光刺史牌坊。胡文光於明朝嘉靖乙卯年(1555)中舉,擔任過山東膠州刺史、湖北荊州王府長史,有「奉直大夫」「朝列大夫」的頭銜,被譽為「判藩首相」。在任期間,他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明神宗恩准他的家鄉豎立了這座牌坊以示表彰。

胡文光刺史牌坊與徽州其他牌坊式樣不同,如歙縣的牌坊大都是四根大柱直衝雲霄,叫「沖天柱式」;而眼前的這座牌坊有五個層次分明的樓閣,有頂有檐,叫「樓閣式」,準確地說應該稱為「牌樓」。

這座牌坊以四根見方抹角石柱支撐坊體,底座是四座長方柱墩,中間是兩柱底座,東西兩側分別雕有四隻石獅,特別之處在於獅子前爪朝下呈俯衝式。雄獅懷抱繡球,雌獅摟著小獅子,一方面為了美觀,另一方面增加了牌坊的穩定性。此外,牌坊上還有許多生動逼真的鏤空浮雕,工藝精湛。

沿著西遞村的明經湖畔行進,走馬樓赫然立於眼前。走馬樓原名「凌雲閣」,是西遞村江南六大首富之一胡貫三為了迎接自己的親家曹振鏞而耗巨資興建的。曹振墉是歙縣雄村人,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元老,曾任太子太傅、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現在的走馬樓是仿舊樓式樣所建。園內西側樓閣飛檐翹角,古樸典雅,上有「胡氏繡樓」平台,可演藝奏樂,現在經常表演一些民俗節目。沿園牆南北建有廊式樓,樓上有長椅「美人靠」,登樓遠眺,群峰疊嶂,景色宜人。

西遞村裡,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這裡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追慕堂……無不是富麗宅院、精巧花園,精美的雕刻,散發著濃郁的書香氣息。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一)

更多資料請查閱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