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旅行

[群馬][建築] 片倉工業富岡工場(?富岡製糸場)、1872

By 欣日本2013/10/30
article cover


1853年日本於江戶時代末期結束了兩百多年的「鎖國政策」,展開對外貿易,當時的出口商品大宗是生絲,由於海外需求量激增供不應求,劣質生絲產品大量出現,嚴重影響日本絲製品的聲譽。明治政府為樹立品質優良的生絲榜樣,改善並提高製絲品質及增加生產力,決心建造具備最新製絲機械設備的模範工廠,明治政府特別聘請法國專家保羅?伯內特(Paul Brunat)作為外國指導人員。明治3年(1870)伯內特選定了富岡為建廠地,在明治4年(1871)開始修建,於隔年的明治5年(1872)7月竣工,10月4日開始歷史性地投入生產。並從法國請來製絲廠所需要技術人員,更遠從法國訂購專門為適合日本人體型而改良過的機器設備。

圖片說明:富岡製絲廠內部已改為歷史文物展示區仍可清楚看到木構骨架及樓板。


設廠地點的選擇必須諸多要件的配合方能完成。首先要求在廠區附近就能充分供應生絲的的原料——蠶繭;其次是該城鎮能徵用大面積的工廠用地;再者是保證生產生絲所需的用水及就近供應作為燃料的煤炭;最重要的是得到當地居民的同意,願意接受外國人來指導建設工廠及進入製絲廠工作。綜合上述理由,於是富岡市雀屏中選。然而在那樣的年代日本人對於外國人仍因誤解而懷有恐懼與敵意,在創廠初期招募女工入廠工作時,因傳言外國人會榨乾血汗,更有人把喝紅葡萄酒的洋人誤傳為喝人血的蠻族,造成無人願意報名擔任女工。政府只好要求各府、縣分配人員數進行招工,聚集一些武士家族的女兒前來,才終於解決缺工問題而開始生產。

圖片說明:富岡製絲廠工作車間內部仍保持著1987年停止生產時的風貌。


建築設計由曾參與過橫須賀煉鐵廠修建的法國人Auguste Bastien擔任。採用木構造骨架中砌築紅磚的手法——「木材骨架磚瓦結構」方式建成這座近代化的製絲工場,成為日本第一座磚造工業建築。採用西式新材料磚的同時,覆以傳統的日本瓦屋頂,將日本和西方的建築技術巧妙結合。

圖片說明:富岡製絲廠工作車間外迴廊充滿印象中和風氣息。


繅絲廠長約140.4公尺,寬12.3公尺,高12.1公尺,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工業建築。主要材料由石頭、木材、磚、瓦構成,鐵框玻璃窗和雙重門鉸鏈等從法國運來。磚頭在當時的日本仍是十分罕見的材料,所以須由法國技術人員教導製瓦工匠製作方法,在日本當地修建磚窯,將磚和瓦同時燒製。紅磚砌法採法蘭德斯式(Flandre),體現法式建築的優雅風格。

圖片說明:富岡製絲廠正門立面可以看出木材骨架磚瓦結構的構造方式。


從開始運轉以來,不斷進行生產,在二次大戰期間以及戰後,製絲廠堅持不斷生產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昭和62年(1987)3月才因生絲價格過於低迷停止作業。現在工場內所陳列機具即為此時所保存下來的,包括繅絲廠、東西蠶繭倉庫、外國人宿舍(女工館、檢查員館、伯內特館)等主要建築物(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歷經超過140年至今依然維持良好,而明治政府時期所蓋的國營工廠,如此完整保留下來也只剩富岡這座製絲廠。現在富岡市正在積極爭取登錄為世界遺產,2007年「富岡製絲場和絲綢產業遺產群」已被列入世界遺產暫定名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視,讓珍貴的工業建築遺產得以受到更好的保護。


撰文 / 攝影:陳益民

Profile

陳益民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安那堡分校(Ann Arbor)建築碩士、民國八十年建築師高考榜首,現為陳益民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攝影俱樂部召集人及國外建築考察團召集人。

[相關文章]
[輕井澤][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一)
[輕井澤][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二)
[輕井澤][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三)
[橫濱][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