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旅行

[長野][建築] 長野縣東御市本海野之海野宿/江?時期

By 欣日本2013/06/05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曲線流暢的屋簷型式,具備大宅氣息的江戶街屋風情。


在日本,戰國後期與幕末維新的題材總是大河劇票房的保證,由德川家康一手開創的江戶時代,更是國人熟悉而感興趣的一段。由豐臣家手中以武力取得政權的德川幕府,對於各地大名是否真心臣服都懷有戒心,因此施行一連串的削藩措施以鞏固領導核心,最著名的兩大政策就是保留主城廢除支城的「一國一城令」以及頒佈限制大名行動的「武家諸法度」。

寬永十二年(1635),三代德川將軍家光修訂武家諸法度,將原本是自發性的「參勤交代」改列為義務,要求各地諸大名必須率領家臣由領國輪流到江戶述職,妻子則留在江戶城作為人質。表面上是為了聽取政績、反映民情,實際上是箝制各地諸侯的行動,真正目的是在虛耗其金錢及精神體力,以防止可能發生的軍事叛變。每年的4月為交替期,而後演變為江戶時代的重要活動之一。海野宿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所產生的傳統宿場建築群,由於街道與建築風貌保留相當完整,於是在昭和六十一年(1986)由日本建設省將其列入「日本の道百選」,昭和六十二年(1987) 選定為「重要伝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

圖片說明:明治時期因興起養蠶製絲的風氣,為調節室內溫濕度在屋頂上另外搭建一個高起稱為「越屋根」的建築樣式。


相較於傳統的京都、奈良等近畿地區,地處關東的江戶城(今日的東京)在德川幕府之後才繁榮起來,為建立以江戶為中心之放射狀傳驛系統網絡,特別設置以江戶為起點的五條陸上交通要道,稱為「五街道」,中山道即為其中之一,主要從江戶通過近江(現今滋賀縣),最後抵達京都。北國街道則是連接中山道與北陸道的重要街道,主要運輸佐渡地區所開採的金礦,並用於北陸各大名參勤交替與江戶間的交通連絡。

圖片說明:屋前立有石碑刻著「本陣跡」三個大字,標示此屋為當時專供高階武士或官員宿泊之用的宅邸保留至今。



圖片說明:2樓突出的窗木格柵為著名的「海野格子」,由長短木條交替組合而成,是江戶時代在海野宿特有的優美木條編織圖案。


1625年,海野宿作為北國街道「信濃十二宿」之一而開設,位處交通要衝,是參勤交代的必經之地。動輒多達2,000?3,000人的隊伍,在往返過程中所需的食物飲水補給、住宿歇腳之處,形成今日所見的海野宿。每年4月的例行祭祀,12杆大旗排列在街道上,自古以來的風俗延續至今。然而這些宿場到明治時期陸上交通改以鐵路為主後逐漸沒落,恰巧此時政府大力提倡養蠶製絲工業作為出口大宗,當地由於水質良好水量充足,於是轉型成為養蠶為主的農家小鎮。

圖片說明:貫穿海野宿傳統屋街的清澈水道,是當地有別於其他舊街保存區的重要特色,而潺潺流水滋養著過去也涵養著未來,至今仍是附近小朋友夏日戲水的好去處。



海野宿長650公尺的街道兩旁,完整保留江戶時期至明治初年的建築風貌,可以欣賞到包括專供武士、官員宿泊的「本陣」、「?本陣」,容納官方驛馬和信差的「問屋」以及提供一般旅客投宿休息的「旅籠」。另有明治時期因興起養蠶製絲風氣,為調節室內溫濕度在屋頂上另外搭建一個高起稱為「越屋根」的小屋頂,具排煙及通風採光功能。走在散發濃濃江戶風情的古道上,遙想當年武士與隨從蜂擁而至的繁榮景象,在懷舊的情境中帶有些許滄海桑田的淡淡愁緒,對於建築愛好者而言是非常好的古建築巡禮場所,可以挖掘到許多日本傳統民居構築的智慧。

圖片說明:明治時期的海野旅店。為防止火災延燒至鄰房,突出設置於一、二層屋頂之間支撐屋頂稱為「本柱」的短柱形成防火牆功能,富者則做成更具裝飾性的「袖柱」。



撰文 / 攝影:陳益民

Profile
陳益民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安那堡分校(Ann Arbor)建築碩士、民國八十年建築師高考榜首,現為陳益民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攝影俱樂部召集人及國外建築考察團召集人。

[相關文章]
[輕井澤][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一)
[輕井澤][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二)
[輕井澤][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三)
[群馬][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四)
[長野][建築] 2012日本關東甲信建築參訪筆記(五)
建築江戶時代海野宿街道參勤交代大名德川德川幕府幕府民居養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