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EDM=電音搖頭趴?精神分裂的政府與媒體無盡地妖魔化

By 欣音樂2015/07/09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彩虹派對=EDM=搖頭電音趴?三立新聞也做了和壹電視一樣的報導。(林承瑨提供)你對「夜店」的印象是什麼?狂歡、喝酒、嘔吐、辣妹、撿屍?你對「電音派對」的印象是什麼?高分貝、強節奏的音樂以及助 high 的藥物(吸毒)?這些印象,是誰告訴你的?八仙塵爆之後,「派對」被媒體再度抹成髒字了,這回甚至連「EDM」這種曲風都一口氣拖下水。週六晚上噩耗傳出後,蘋果《壹週刊》便循著時事,於 7 月 1 日貼出一篇名為〈彩粉偷渡違法電音趴 八仙煉獄夜〉的封面故事,內文開頭,宛如抓到把柄一般地寫道:「原來呂嫌所舉辦的彩色派對,是國外俗稱的 EDM,曾有青少年暴斃紀錄的搖頭電音趴。」該文後段還引述「一名

圖片說明:彩虹派對=EDM=搖頭電音趴?三立新聞也做了和壹電視一樣的報導。(林承瑨提供)

你對「夜店」的印象是什麼?狂歡、喝酒、嘔吐、辣妹、撿屍?
你對「電音派對」的印象是什麼?高分貝、強節奏的音樂以及助 high 的藥物(吸毒)?
這些印象,是誰告訴你的?

八仙塵爆之後,「派對」被媒體再度抹成髒字了,這回甚至連「EDM」這種曲風都一口氣拖下水。週六晚上噩耗傳出後,蘋果《壹週刊》便循著時事,於 7 月 1 日貼出一篇名為〈彩粉偷渡違法電音趴 八仙煉獄夜〉的封面故事,內文開頭,宛如抓到把柄一般地寫道:「原來呂嫌所舉辦的彩色派對,是國外俗稱的 EDM,曾有青少年暴斃紀錄的搖頭電音趴。」

該文後段還引述「一名熟悉青少年次文化的新北市警官表示:『若細看有關彩色派對在網路的資訊,會常見到『EDM Festival』文化的類似介紹,不知情的人會誤以為是一種新流行的慶典文化,只有內行人知道 EDM 就是 Electronic Dance Music,講白了就是過去的搖頭電音趴,多加噴彩粉、灑油漆的噱頭而已。』」

暫且不管寫出「重低音喇叭是起火原因」有多麼反智,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這篇新聞當中,電音 DJ 與派對主辦人的完全被消音了。

圖片說明:EDM=電音搖頭趴?精神分裂的政府與媒體無盡的妖魔化。(圖片來源:flickr,作者:Brian Roberts)

被妖魔化的 EDM 派對


追本溯源,「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本來只是「電子舞曲」的集合名詞,是推廣者為了方便行銷類型標籤繁複、多款的電子樂而用(詳見:Earwarm 的好文《EDM字源考》)。可「EDM」在這篇新聞的開頭與結尾,都被拿來和「有青少年暴斃的前科的搖頭電音趴」畫上等號,一再釋出該音樂類型及其活動,並不正派、安全的訊息。

《壹週刊》甚至特別強調受訪警官「熟悉青少年次文化」,加強其言論的專業與可信程度,並坦蕩蕩地讓他以「內行人」的身分教育我們這些「不知情的人」:參與者加入的是個本質上就是犯罪雲集的派對,是披著七彩噱頭的黑色毒窟。

我們不難想像,一名對 EDM 感到陌生的讀者看完後,會如何理解這三個英文字母組成的單字,並認為電音派對多麼危險、可怕,拜託身邊人最好別去,甚至數落參與者活該,然後...。沒有然後了!你在這篇新聞裡,學到對塵爆的警惕方法,不過是老套的「不要參加電音派對」,以及新奇的「不要使用重低音喇叭」。

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唬到,不少人都察覺到了異狀。該文一出,長期推廣派對文化的 DJ Mykal a.k.a 林哲儀便於臉書上撰文質疑道:「上周六這樣的意外發生誰都不願意見到,但這場事故發生到底跟這場 Party 是甚麼類型有甚麼關係?還是說傳媒把 EDM Party 妖魔化成搖頭趴,只是要轉移風向讓大家忽略更多實際該追究的行政或民事責任?」

台灣的電音派對被視為非法集會早已不是新聞,夜店臨檢頻仍,活動不堪其擾而暫停,甚至整間店都關掉的消息也時有所聞(當你玩地正開心時,突然開燈叫你排隊檢查證件,你會開心嗎?還會想再去玩嗎?)。你可能會質疑,夜店的確有搜出過藥物阿。藥物使用該不該合法、道不道德、傷不傷身是另一大議題;可即使是查藥,為何也被查獲過的 KTV 沒事,還能一間一間地開呢?

圖片說明:比利時的大型電子音樂節活動「Tomorrowland」。(圖片來源:flickr,作者:MIXTRIBE)

你不會覺得去 KTV 唱歌是很怪的事吧?


去 KTV 唱歌是多麼平凡的事情,可到電音派對跳舞,聽 DJ 刷碟,怎麼隱隱染得揹上一些標籤?

電音文化從九O年代到台灣,永遠無法扶正且場景長期疲弱,媒體的汙名化絕對是一大原因。試想,當只有牽扯殺警、失火、打架與某某明星被抓到摟妹的時候,夜店才會躍上新聞版面,對未親身經歷的人會產生多少恐懼?今日再添一個粉塵爆炸的惡名,不僅對努力推廣電音的人不公平,也顯得我們的文化政策與視野有多麼狹隘、偽善與可笑。

現狀是,我們政府羨慕的文創榜樣——韓國——的音樂人,早已經站上大型 EDM 音樂節讓世界聽到(詳見:DJ Mykal a.k.a 林哲儀的短文),國內的有牌夜店卻頻頻被當作不入流的八大行業,無力地接受臨檢。而我們政府愛講經濟與國際,EDM 這款音樂類型正符合趨勢;結合新科技,在全球成為娛樂與產業潛力極高的類型音樂節,值得投資正視(詳見:袁永興〈產值飆升的電子舞曲音樂〉);國內的戶外派對卻被扣上邪惡的帽子,是墮落、死亡的陷阱。

我們精神分裂的政府,一邊誇口 Live House 是樂團能量蓄積的重要據點,卻對另一種音樂文化的派對空間不屑一顧並刁難之,甚至認定 DJ 算不上一種表演。難道設立金音創作獎的電音獎是設辛酸的?

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大堆這樣子,試著去除電音/夜店/EDM 汙名化,並討論背後成因願政府正視,老套且重複文章。它的「老套」正是它的悲劇,代表台灣電音文化仍舊包袱重重;它的「重複」卻是它的希望,代表有許多人正在在意這件事情。

事實上,最好去除汙名印象的方式,其實就是去親身接觸電音文化,跟著節奏晃動(解放)身體。如果你聽到這句話會覺得不自在,覺得怕,我想你跟我一樣都中了媒體的毒,且越來越抗拒發展自己的身體文化。而那正是威權想要你幹的事情——開朝會時,排隊整齊,立正站好!畢竟那樣最「安全」了。


▲最後為您點播,野獸男孩名曲:You gotta fight for your right to party!

其他參考資料:
看看這些DJ的學歷 你還覺得聽電音是壞孩子嗎
電音世代啟示錄 :台灣的瑞舞及電音文化
台灣派對文化出了甚麼問題嗎!?
Everybody Dance Now! 逐漸成形的台北銳舞文化
什麼是電子舞曲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