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旅行

[郭媽看文創] 平民神技 蝶古巴特 活用美麗圖樣 貼上家具當貴族

By 欣音樂2013/11/02
article cover

家中汰舊傢俱,丟棄太可惜,花點心思「日常生活的用品也可以是藝術品」。剪下餐巾紙、包裝紙貼在筆記本、桌椅上,將舊物品變成藝品,這是「蝶古巴特技法」特殊神效,縱使不會畫畫的你,活用紙張,從平面到立體,也可以全面打造風格雜貨和佈置,輕鬆創新生活美感。圖片說明:剪下餐巾紙、包裝紙貼在筆記本、桌椅上,舊物品就能變藝品。(卡夫卡紙藝拼貼工作室提供)從事「蝶古巴特」教學近十年,卡夫卡紙藝拼貼工作室老師黃思維表示,「蝶古巴特」是翻譯自法文Decoupage,意思是將美麗圖型,或任何喜歡的圖案剪下來,透過黏貼色紙、剪紙、金箔並結合特殊塗料,拼貼裝飾於家飾物品或傢俱上。蝶古巴特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相當盛行,當時

家中汰舊傢俱,丟棄太可惜,花點心思「日常生活的用品也可以是藝術品」。剪下餐巾紙、包裝紙貼在筆記本、桌椅上,將舊物品變成藝品,這是「蝶古巴特技法」特殊神效,縱使不會畫畫的你,活用紙張,從平面到立體,也可以全面打造風格雜貨和佈置,輕鬆創新生活美感。

圖片說明:剪下餐巾紙、包裝紙貼在筆記本、桌椅上,舊物品就能變藝品。(卡夫卡紙藝拼貼工作室提供)



從事「蝶古巴特」教學近十年,卡夫卡紙藝拼貼工作室老師黃思維表示,「蝶古巴特」是翻譯自法文Decoupage,意思是將美麗圖型,或任何喜歡的圖案剪下來,透過黏貼色紙、剪紙、金箔並結合特殊塗料,拼貼裝飾於家飾物品或傢俱上。

蝶古巴特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相當盛行,當時皇宮貴族的家飾精品設計得精緻,但平民百姓根本無法買得起,因此有許多平民就從印刷品、報紙上剪下喜愛的圖樣貼在家具上,這種從民間發展出來的手工拼貼藝術稱為「蝶古巴特」。目前在義大利最盛行,義大利不僅有專門的學校、專門開發設計蝶古巴特紙的公司,每年還舉辦蝶古巴特展。

「蝶古巴特技法」對黃思維來說原本是陌生的,有一次她到捷克旅行,被一家飾品店展示的蝶古巴特藝術品吸引,回台灣後找老師學習相關技法,為了學蝶古巴特,她辭掉原有的上班族工作,專心成立工作室,並取得義大利「To Do」蝶古巴特師資證書,投入教學。十年了,黃思維說:「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學生完成作品,尤其是把日常生活的用品便成藝術品,更是她最大的驕傲。」

黃思維說,蝶古巴特技法非常簡單,學習者不需要像畫畫還要學筆法,只要會剪紙、黏貼就可以完成,就算做錯,都可以補救,對於沒有耐心的人來說,蝶古巴特非常容易入門,且成品可隨即完成。

「完成一項完美的蝶古巴特作品需有六部曲,就像化妝一樣,從打底,背景色處理開始,接著用剪刀把喜愛的圖樣從餐巾紙、棉紙或包裝紙剪下,剪好先拼,剪下來的圖樣貼上去,再將特殊塗膠塗在物件上,最後再上第二層塗膠,蝶古巴特藝術品就完成。」黃思維說,其中剪是蝶古巴特的原動力,拼則是蝶古巴特的靈魂,加以其他技巧和劑料輔助,獨一無二的作品應生而出。

黃思維表示,每次看到路上許多被丟棄的家具,都覺得可惜,「生活中任何的用品只要舊了,其實只要花點巧思氣力,就可以把家具大改造,不僅可省下買新家具的費用,用蝶古巴特拼貼出來的家具,還可做為點綴空間的藝術品。」在黃思維工作室,一張張貼有花色圖樣的椅子,看似是用畫的,但其實都是用蝶古巴特拼貼出來,就連冰箱的外觀也可以貼,甚至還可貼出一幅畫。

蝶古巴特更可與其他工藝素材作完美的結合,黃思維說明,包括布作、木作、玻璃、鐵器、陶器、黏土,這種混合媒材的奇妙力量,讓拼貼成為許多手作的靈感刺激!「小至飾品,中到雜貨、家飾、家具,大到空間改造,只要學會活用蝶古巴特技巧,就算不會畫畫,一樣讓你風格獨具,輕輕鬆鬆打造屬於自己的美感。」

黃思維指出,現代人都重視文化創意,而拼貼裝飾於家飾物品或家俱上,「蝶古巴特」就是創意設計的裝飾藝術。「早在西元十二世紀時, 東方國家的門窗、燈籠、飾盒及禮品箱等生活中常見的實用物品,裝飾著生動活潑的彩色剪紙造型便為蝶谷巴特的最早形態。」

但提到「蝶古巴特」在文化創意中的產值和價值時,黃思維說,在台灣「蝶古巴特技法」現已漸漸受重視,但要談其產值,還無法和義大利及其他歐洲國家相比,但她提到,學習的成員大都是家庭主婦,有很多是面臨孩子長大「空巢期」的媽媽,原本來上課只是為打發時間,沒想到居然拿到「蝶古巴特」師資證書,開起工作室;甚至這些媽媽完成的作品拿回家後,受到孩子和先生的肯定,也在藝術市集受歡迎。黃思維表示,「蝶古巴特技法」最大意義是為這些媽媽學員找回「自信」的價值。

 

所謂「拼貼」就是利用剪下想要的圖案與想組合的材質相結合的裝飾性藝術,最後再給予亮光的保護層。像是彩繪作品、胚布拼貼、木器拼貼、玻璃拼貼、蠟燭拼貼及廢物利用,給予不同的思考和簡單的材料,都能搖身一變,成為獨一無二作品,不只增加不同樣貌也讓不起眼的東西賦與新生命。

圖片說明:(卡夫卡紙藝拼貼工作室提供)



拼貼藝術可追溯至十八世紀從義大利開始,然後在英國與北歐國家漸漸擴展出來。在十九世紀中,歐洲大陸上的時髦女子們,使用立體浮雕的設計來裝飾在盒子、屏風、鑲板和傢俱上。在二十世紀中葉進入六十年代「拼貼藝術」是非常受歡迎的工藝,儘管總是要花上好長的時間才能到達精製的效果。至少必須三十次以上的打光及上保護劑才能完成亮光的表面,但人們依然樂此不疲。

由於現今化學工業的發達,減少了許多過去繁瑣的步驟,即可達到比過去更好的效果,同時可利用的素材及圖案也比以前豐富很多,例如:各式包裝紙、相片、卡片、餐巾紙等。

‧ ‧ ‧ 關於黃思維 ‧ ‧ ‧

圖片說明:卡夫卡紙藝拼貼工作室創立者,黃思維。(卡夫卡紙藝拼貼工作室提供)


2008年創立卡夫卡紙藝拼貼工作室,自幼喜愛旅遊與藝術,一次捷克的個人旅行中,在巷弄裡巧遇了蝶谷巴特的美麗,對於這項拼貼藝術,產生極大的興趣,回國學成後成立工作室,不僅是想推廣紙藝拼貼的樂趣,更希望能將當初的感動與讚嘆讓更多人分享。

後取得瑪米工房第一屆種子老師,澳洲國際藝術拼貼第一屆師資,TO-DO decoupage art 師資,及日本皇家瓷器彩繪第一屆師資。

作品特色:結合油畫專才,在作品構圖上,備受好評,另外在各國旅遊的經歷,強化了作品配色的獨特性,大膽的用色,跳脫了業界的局限,近來著重於於大型老舊家俱的翻新與再造。

※原文刊載於人間福報/轉載請註明出處※

「郭媽看文創」部落格:http://blog.sina.com.cn/u/2689839841

========================================================

【作者Profile】
郭士榛/現任人間福報文化線記者

資深文化線記者,曾任職中央日報,並於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獲得中華新聞記者協會之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