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

LIFE攝影展 經典照片「勝利之吻」

By 欣攝影2014/07/21
article cover

美國著名的新聞攝影周刊《生活》(LIFE Magazine),在1963年創刊後,累積大量攝影作品;以LIFE Magazine《生活》雜誌的攝影作品為主的「LIFE:看見生活-經典人生攝影展」已經開展了,包括紀綠1969年阿波羅11號駕駛員伯茲?艾德林,在月球漫步的歷史性時刻,及二戰結束後在紐約曼哈頓的「勝利之吻」,各類經典照片,都傳遞當代的生活態度。

圖片說明:二戰結束後在紐約曼哈頓的「經典之吻」。(圖片來源:聯合報系提供)

《生活》雜誌為美國著名的新聞攝影周刊,1936年由美國新聞界巨擘亨利?盧斯(Henry R. Luce)創立,報導內容涵蓋各種新知、重要時事、名人動態等,在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大量照片搭配文字的《生活》雜誌,成為美國50、60年代人人必讀的指標性刊物。
 
LIFE攝影展精選其134幅經典作品、20本原版雜誌、7段珍貴的歷史影片,並分為「People」、「Moments」、「It’s life」、「Our life」四大展區,主辦單位特別舉辦「Show Your life攝影徵件計畫」,募得逾2000件素人作品,其中20幅將在「Our life」展出,要用台灣人特有的詮釋感受生活,分享專屬台灣人的生活感動。

圖片說明:1969年阿波羅11號駕駛員伯茲?艾德林,在月球漫步的歷史性時刻。(圖片來源:聯合報系提供)

其他展覽作品中,「阿波羅11號」正記錄下1969年阿波羅11號駕駛員伯茲?艾德林,在月球漫步的歷史性時刻。那說出「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的尼爾?阿姆斯壯呢?仔細端詳照片就能發現,阿姆斯壯藏在艾德林頭盔面罩的反射當中,除此之外,還能看到阿姆斯壯旁的登月艙呢!

而1945年8月14日,二戰結束的喜悅渲染全美,一名水手在紐約時代廣場忘情擁吻素昧平生的護士,攝影師阿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碰巧拍下這刻感動,刊登在「生活」雜誌,成為經典的「勝利之吻」。照片中的男女主角如今都已離世,但這幅象徵二戰結束的作品,將永世流傳。

圖片說明:墳前放置花朵的照片,則見證了瑪麗蓮夢露及愛人喬迪馬喬偉大的愛情。(圖片來源:聯合報系提供)

另一張墳前放置花朵的照片,則見證了瑪麗蓮夢露及愛人喬迪馬喬偉大的愛情。夢露與「洋基快艇」迪馬喬的首次婚姻,僅9個月就宣告離婚,但兩人關係並未畫上句點,多年後決定二次結婚,夢露卻在再婚前逝世。之後20餘年間,迪馬喬每隔三周就會到夢露的墳前,獻上半打法國紅玫瑰以表追思。

《生活》雜誌也挺進非洲採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沒有人能真正了解我,除了那些與我一起在非洲生活的人們。」史懷哲與非洲人民的情誼,與美國報導攝影家威廉.尤金.史密斯在痲瘋村史懷哲醫院前拍下的黑猩猩抱著小貓的畫面相對照,發人省思。

圖片說明:一張醫師抱著小嬰兒的照片,背後也有深刻的故事。(圖片來源:聯合報系提供)

一張醫師抱著小嬰兒的照片,背後也有深刻的故事。照片中的鄉村醫師亞伯特.內斯特雖然失明,但憑著正直的個性及護士太太的幫忙,仍能持續為村民看診。失明行醫的22年間,他接生的新生兒逾4000名,這張照片是內斯特為出生3個月的孩子看診的模樣,他不用聽診器,直接將耳朵貼在寶寶背上,聆聽他的呼吸和器官運作的聲音,並掌握寶寶的健康狀態。

LIFE攝影展透過歷史人物、生命百態人生寫真的對照、呼應,提醒民眾即使活在同個世代,仍可能面臨不同人生,即使擁有相同意念,仍可能活出相異人生,如邱吉爾、希特勒與蔣介石雖都是國家領袖,卻帶領國家走向不同道路;而甘地、切?格瓦拉以不同的方式吹起革命號角,卻同樣引導國家走向新的世界……,藉由攝影大師的不同角度、LIFE攝影展獨特的敘事方式,從照片看見世界,進而思考自己擁有的人生。

「LIFE:看見生活-經典人生攝影展」即日起至9月21日假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主辦單位也舉辦「看見生活,看見世界!」講座,邀請展覽代言人謝哲青與知名作家王文華對談,其他活動詳情請洽官網 http://life.ishow.udn.com/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lifetaipeiexhibition

攝影展攝影展LIFELIFE勝利之吻勝利之吻阿波羅11號阿波羅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