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從美學深呼吸,以貫徹生活的谷地-勤美學 山那村

By 欣建築2016/12/29
article cover

山那村夜景;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圖片說明:山那村夜景;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苗栗擁有海拔較高的平地與山谷地形,交通動線流串著大大小小的城鎮,使苗栗像是交通驛站般,匯集了客家、閩南、原住民等文化,其中包括擁有精湛手藝的工藝匠師、料理人與藝術家等,他們在此發展著屬於該地的城鄉特色,並努力將它們發揚光大。開發較其他縣市少上許多的苗栗,不論是天際線或是連綿地山嵐背椎比照片都來得清晰,這裡是一個從繁華日常逃脫的絕佳去處。

山那村;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圖片說明:山那村;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松林平台;攝影/何?融(何熊貝)

圖片說明:松林平台;攝影/何?融(何熊貝)



樂園的存在不應只是「一陣歡笑」,而是可以創造更多可能性的場域,近日在諸多社群網絡上都可以看見關於「香格里拉」、「露營」、「勤美學」等文章、相片等片段的文字與介紹,或許難想像它是「勤美學CMP Village」有著直接地連結關係,可能香格里拉早期是綜藝節目《百戰百勝》拍攝地點的關係,也正因這裡開始注入新的酵母與沸騰地新血。

勤美集團於三年前將香格里拉納入旗下,並以「勤美學CMP Village」這新生品牌為平台,以「在地連結」、「職人精神」、「自然永續」三個原則,一連串地實驗,從在地生活與美學為出發,促使自己成為一串連在地文化與產業的平台,並持續透過媒合設計、藝術、生態、農業、飲食等領域,藉以跨界的方式讓不同的人在這裡匯集,互相學習,並讓自己成為這塊土地共生圈中的一角。

不見入口處?!是漸入桃源的暗示


山那村入口;攝影/何?融(何熊貝)

圖片說明:山那村入口;攝影/何?融(何熊貝)



踏入香格里拉樂園停車場,遠遠只看見樂園本來的入口大樓,卻不見任何關於「勤美學」或「山那村」的標示,隨著山那村村長的帶領下,停車場旁有個與環境近乎融為一體的竹構架,沒有標示與指標,那是由王文志老師操刀創作的入口與通道作品,只能同時有兩個人錯身而過的棧道,先是走入因風颼颼而擺的樹林之間,再看見遠方林間的竹構平台與五葉松教室高掛的米白色棚帳,深能體驗陶淵明所說,「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寬廣的草皮上有著像是雨後草菇,於土中冒出的帳篷與王文志老師所創作的《情天幕》,這集聚手工感的作品結合苗栗再地材料與工匠,以在地材料形塑與自然共生的地景。

夢的入口;攝影/何?融(何熊貝)

圖片說明:夢的入口;攝影/何?融(何熊貝)

五葉松教室;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圖片說明:五葉松教室;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勤美學執行長暨香格里拉總經理何承育說到,「這個作品經歷了幾次颱風摧殘,但這個作品一根竹片都沒有鬆動,真的很厲害。」

王文志作品《情天幕》;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圖片說明:王文志作品《情天幕》;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王文志作品《情天幕》;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圖片說明:王文志作品《情天幕》;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沿著棧道前行不過兩百公尺,從竹編的通廊走入天幕中,陽光的野烈少了,倒添了幾分柔美地鵝黃色陽光從縫中流下,從城市來的喧囂就像被抽空般消逝在藍天,再往前步行則是藝術家曾靖婷的作品《織築》,作品的拱狀開口就像是連結著住宿區《睡夢帳》路徑,引導著我們前往那暫時的家。

《情天幕》內部景緻;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圖片說明:《情天幕》內部景緻;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王文志作品《情天幕》;攝影/何?融(何熊貝)

圖片說明:王文志作品《情天幕》;攝影/何?融(何熊貝)



真切體驗山那村的生活態度


睡夢帳;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圖片說明:睡夢帳;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睡夢帳;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圖片說明:睡夢帳;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和風帳內景致;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圖片說明:和風帳內景致;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勤美學CMP Village」於《情天幕》旁,以大型帳篷打造一個微型村落《睡夢帳》,棚與棚之間的隔閡是嫩綠的草皮,房前的平台上頭有著一張桌子、兩張露營椅,讓人得以臥坐在上盡情發懶,並抬頭望著天空發呆。帳篷分為和風帳、親子帳、精靈房,每種帳棚內都有專屬的風格與物件,就以和風房為例,拉開拉鍊撲鼻來的是榻榻米的草梗香,房內有著兩張莫大的雙人床、小桌與沙發,簡單的室內配置代替山那村的主人們表達,希望我們能夠放下所有煩惱盡情放鬆的慾望。

陳建智作品《森林浴所》;攝影/何?融(何熊貝)

圖片說明:陳建智作品《森林浴所》;攝影/何?融(何熊貝)



《睡夢帳》的後方是洗手間與浴室空間,這裡是藝術家陳建智作品《森林浴所》,他以鋼筋製作成洗手台與椅子的結構、木頭粘板製作成椅面、玻璃燈罩轉換成洗手台等,除了巧妙運用材料的特性,營造了工業手感的洗面台與化妝台,並讓作品融入舊建築之中,且透過螺絲、螺帽區分男女,焊接過後的鐵件與木材,使浴場成為擁有獨立個性的建築,透過作品與建築再生的過程,告訴大家「丟棄容易,給予新生才是最難的功課」,從建築到內裝都可看見陳建智手中,融合著「舊」與「新」的構架與故事。

重新認識在地文化


草地餐桌;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圖片說明:草地餐桌;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在這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時針走向傍晚時,《草地餐桌》旁忙進忙出的人漸漸多了。

村裡的晚餐都是由在地團隊逐一尋覓在地食材,透過傳統料理手法呈現食材的最佳風味,例如:《酸柑鍋》裡主要的味覺是來自用客家傳統茶品-酸柑茶。酸柑茶經過「九蒸九曬」的步驟,藉由將虎頭柑挖口後,將茶填壓置入,讓茶吸收過酸的果汁,使其於陳年後,由茶葉與果皮散出酸甜柑香。藉由它的酸甜成為鍋內上湯的要角,使湯體清爽而不致油膩,湯內的菌菇、蔬菜等都是從當地選購的食材,讓一道料理也成了餐桌上的藝術品。勤美學與在地農家的緊密連結,實踐了「從產地到餐桌」的精神,藉由品嘗與說明的交替作用,以淺移默化的方式,將古智慧傳給每一個到訪的民眾,讓用餐亦可成為飲食教育的一環。

山那村為村民準備的晚餐;攝影/何?融(何熊貝)

圖片說明:山那村為村民準備的晚餐;攝影/何?融(何熊貝)

山那村為村民準備的晚餐;攝影/何?融(何熊貝)

圖片說明:山那村為村民準備的晚餐;攝影/何?融(何熊貝)

山那村為村民準備的晚餐;攝影/何?融(何熊貝)

圖片說明:山那村為村民準備的晚餐;攝影/何?融(何熊貝)



山那村會為每次入住的村民安排各種不同的體驗課程,並依照時節的轉變去調整課程的內容,例如天氣較暖時,可以做柚子果醬、冷一點的時候可以烤橘子及體驗擂茶;晴天時,則可以體驗「日光顯影」課程,透過親手操作去學習如何利用植物做簡單的相片沖洗,以身體為媒介吸收文化的成果,並傳薪後人。

客家擂茶體驗課程;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圖片說明:客家擂茶體驗課程;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

日光顯影;攝影/何?融(何熊貝)

圖片說明:日光顯影;攝影/何?融(何熊貝)

日光顯影;攝影/何?融(何熊貝)

圖片說明:日光顯影;攝影/何?融(何熊貝)

日光顯影;攝影/何?融(何熊貝)

圖片說明:日光顯影;攝影/何?融(何熊貝)



兩天一夜說長不長,來過就會嫌時間太短,因為當你跳脫了都市生活,全身沐浴於山林間,唯一想的只有周邊景致與身旁的人,那的享受並非刻意營造所能獲得,而回憶故事的起頭就會悄悄於心中浮出。山那村1001夜的故事,等著大家一起拚湊,那些呢喃的物語將從我們開始在「方寸之間與自己和解」開始撰寫。


勤美學CMP Villag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5%8B%A4%E7%BE%8E%E5%AD%B8cmpvillage/1908556049372980

相關相本:
http://bit.ly/2hvbsUi


延伸閱讀:
2016綠圈圈翻轉行動 Ready Go!-活化全身稚真的細胞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88952-GreenRipples
2015綠圈圈 當我們同在一起-從綻放到內斂的藝術生活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23102-live
2015綠圈圈 當我們童在一起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23099-live
[勤美綠圈圈] 2014暑假,引爆無疆創意美學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776-live
[勤美綠圈圈] 以藝術改造都市體質 - 2014綠圈圈生活藝術祭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741-Live


==========
何熊貝

圖片說明:何熊貝



設計生活實驗家 – 何?融 / 何熊貝
蘭陽技術學院建築工程系、華梵大學藝術學院建築設計學系研究所、台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建築研究志工團《CxCITY》公關長暨社群經理。現 任雄獅集團欣傳媒社群發展部企畫專員,主要任務為《欣建築》線上誌週五主編、電子書執行編輯、文字記者以及建築相關主題活動的策劃與執行,OPTOGO共同發起人-社群經營與公關行銷。




撰文/何?融(何熊貝);攝影/欣攝影 楊昱維,何?融(何熊貝)

CMP Village勤美學山那村在地食材從產地到餐桌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