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張瑪龍]地景、建築、構築 : 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談起

By 欣建築2014/04/13
article cover


撰文 / 孫維利、攝影 / 陳德偉、MAYU architects+提供、編輯 / 吳宜晏

做過許多公共工程、校園設計、景觀設計等各類型的張瑪龍建築師說,任何建築類型他都感興趣。好友劉國滄說:「與其關心建築,倒不如比較關心生活。」張瑪龍建築師贊同之餘,用了一句話來重新詮釋:「若把建築師比擬成貓跟狗兩種類別,我是屬於狗這類型的建築師,因為貓是依存著房子、而狗是跟著人。也就是說:貓是跟著空間,而狗是跟著人的生活。」



這次來到暖洋洋的高雄拜訪張瑪龍建築師,他笑說他這幾天還陷在會計數據的痛苦中,因為事務所即將要轉型,想將更多的設計案交棒給年輕的建築師們,不知道這樣的痛苦思緒對我們的採訪會不會造成影響,我們都笑了。忙碌的張瑪龍建築師將一整天的時間切分數塊,受訪後又接續另一場學校會議,最後我們相約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現場會合。

小學設計議題與空間緊密有關
他聊到,在許多的校園設計中,小學的校園設計有許多啟蒙教育中的議題需要兼顧,可以激盪出多元而有趣的設計。例如:小學生的身高、體重、精神發展等,與許多空間互動都緊密相關;相對的,國中議題也許就是設計幾個小角落可以讓學生偷抽菸就可以了。雖然後者是玩笑話,卻也道出了校園重視的是人與空間中的互動,討論的是活動、而非建築。

圖片說明:忠義國小一景(MAYU architects+提供)

圖片說明:忠義國小一景(MAYU architects+提供)

圖片說明:忠義國小一景(吳宜晏 攝)



「校園其實就是一個都市設計,都市設計要成功,不是討論裡頭的建築有多好看,而是這個區域會不會活絡起來,重點應該放在景觀、公共開放空間。」像是台南孔廟園區老校新建的忠義國小,就花了整整十年的工夫,將附近的區域整理起來。這樣的設計切入角度,反而比較像是處理都市空間中的關係,比如說:孔廟與學校相鄰的界面、討論學校旁的街廓裡原本的生活、巷弄怎樣與校園環境產生關係、校園如何創造機會讓校園被打開來、成為市民都可以使用的開放空間等,最後建築才是被加進來的背景。

由於這些建築物不一定像螞蟻窩般、全天候都有活動行為發生。就像學校是白天有人在、晚上就變成空殼子。住宅則是白天空的,晚上人才會回來,因此對他而言,做建築有時候不一定是那麼全面性,反而是長時間使用的戶外空間之處理與運用、建築與周邊環境怎樣能夠相輔相承,才是他最在意的。

近期頗受矚目的與荷蘭 de Architekten Cie. 事務所共同執行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由於鳳山的都市策略,讓周遭環境的密集程度,如同新北市的中永和巷弄般緊密而無法喘息,因此在這節奏緊湊的區域,就非常需要一個屬於都市的開放型大客廳。這概念就如同當初台南孔廟旁的忠義國小附近,當時也少了這樣開放式的公共空間,因此張瑪龍又將這樣的案子提升到都市設計的「環境整理」。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在整個大環境中,除了「大客廳」的意涵外,每一個機能型的建築並不會獨自形成私密的角落,而是將建築的高度設定在附近樓高十五公尺的高度,就如同綿延的巷弄概念,讓人來到都市區塊中,喜歡駐足停留在這個開放空間裡。張瑪龍不諱言,「大客廳」的穿透性,以及各「房間」的透明度,才是讓整件事情成功的主因。

任何活動都可以到處發生、也能被看見,人在此空間裡感到非常有安全感,風可以徐徐吹進來,還能因應需求辦各種大型音樂會。因此,張瑪龍很喜愛午后來到這裡,又或者是周末有舉辦音樂會的時候,看阿公阿媽被推到這裡曬太陽,心情就開朗起來。尤其是秋冬時分,太陽照射產生斜角,光線效果極佳,讓人想追著影子走。

大量使用薄膜材質而人們就是在這薄膜造型的大漏斗底下活動,薄膜也是張瑪龍在近期經常使用的建築材料,包含真愛碼頭、旗津港邊設計,薄膜是因為它屬於非固定形式,必須依靠兩邊拉力,自然而然形成弧狀線條──不同於模板灌出來的單一想像,因此當初他們在設計上所畫的弧線,與真實產生兩邊拉力後拉出的弧線,大不相同。高高低低的錯落,大漏斗型薄膜也增加了空間中的趣味性。特別喜歡薄膜是因為透光率達十三%,可過濾掉很多的熱氣,適合南部的炎熱氣候。也因為張瑪龍之前成功的使用經驗,決定在此案大量使用,而許多人擔心薄膜表面容易堆積灰塵的問題,也因為角度的設計,讓易沾灰塵的布料變成在漏斗內部,外層則遇雨沖刷自然而然就乾淨了。

屬於自己的放鬆學
由於最近事務所即將轉型,張瑪龍閱讀大量經濟學的書,晚上也會與女兒討論起來。還有迷上討論頭腦思考的書籍,最近翻閱的書是《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意識、抉擇與背後的大腦科學》。除此之外他也會在下班時跑去漫畫店看書,一邊抽菸一邊看漫畫書,在他的放鬆學裡,漫畫與抽菸行為是連結為一體的。

圖片說明:一入門玄關就有一個手足球台,讓人等候休憩時可以試試。

圖片說明:偌大的辦公空間,以白色為主調,是許多建築團隊的齊聚之地,眾多團隊有時也會共同合作完成一個競圖案。

圖片說明:會客桌、會議桌、閱讀空間,都在這一區完全展示。


與家人的旅行步調又或是偶爾與家人來場小旅行,是他最享受的日子。印象最深刻的是前陣子因工作而出遊的台東小旅行,他從潮州開始搭乘,懷舊的藍色平快火車,還有電風扇的聲響,整個車廂只有他們三人,每到一站就下車,這樣的懷舊與節奏感讓他很開心。聊到旅行的節奏,他想起之前與母親到京都自助旅行,因母親無法久行,兩人步調因此變慢,與以往的旅行節奏不同,反而讓他更享受美好時光。

他開始慢慢愛上這樣的簡單與緩慢,就如同那一天,我們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下,也靜靜地感受著,午后那緩緩移動的陽光。


====================
[延伸走讀]
地景。建築。構築?跨領域的融合與串聯~張瑪龍與陳玉霖建築作品經典走讀
http://goo.gl/v17tLO

[延伸閱讀]
人物專訪|張瑪龍|地景、建築、構築 : 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談起
http://goo.gl/KTtKrh

作品導讀|張瑪龍+陳玉霖|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http://goo.gl/SWFwnR

作品導讀|張瑪龍+陳玉霖|愛河之心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1153-MAYU

作品導讀|張瑪龍+陳玉霖|翠華人行橋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1155-MAYUEnvision

張瑪龍+陳玉霖建築師事務所&德司丹聖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http://www.malonearch.com.tw/

MAYU architects+ 為張瑪龍建築師事務所(1999年創立)及陳玉霖建築師事務所(2006年創立)共同組成之團隊,所址位於台灣高雄市。我們同時重視建築實踐中的團隊合作能量,與個別建築作品的獨特性及藝術性,因此跨領域的專業合作與實驗性的創作啟發在我們的建築實踐過程中齊頭並行。設計過程中,基地、涵構、時間、材料、技術、使用者、業主等各方持續對話。我們自許能結合理論論述及設計實踐,融合創新與專業,並與國內外新生代建築師作積極的串聯合作。

>張瑪龍
張瑪龍建築師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1979), 並於美國伊利諾大學取得建築碩士學位(1983), 以及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博士學位(1999).張瑪龍建築師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等校達25年, 並受邀參與工作營、設計評圖及演講. 於1999年創立張瑪龍建築師事務所, 2009年榮獲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規劃設計貢獻獎.

>陳玉霖
陳玉霖建築師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1995),並於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取得建築碩士學位(with distinction, 2002)。於哈佛就讀期間,獲頒Araldo Cossutta年度傑出設計獎及獲提名哈佛畢業設計獎。於2002-2006年間,任職於波士頓William Rawn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於2006年創立陳玉霖建築師事務所 (Yu-lin ChenArchitects);2010年與張瑪龍建築師合組MAYU architects+團隊於高雄。團隊作品曾發表於國內外建築專業媒體,以及受邀參加2012年實構築展覽。近來致力於考掘台灣都市與鄉村地景的深層意義,並探索適合此種地景的建築類型學與構造型式理性邏輯。

人物專訪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張瑪龍陳玉霖MAYUarchitects+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