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2014鬥茶 實踐x銘傳 茶空間聯展

By 欣建築2014/06/06
article cover

文:方尹萍建築師(實踐建築系老師),圖片提供/方尹萍建築師 與 實踐大學建築系大二方組同學生

設計從生活開始。不論濃濃烈烈或清清淡淡的日常生活經驗中,累積設計能力的靈感來至深刻的五感記憶。本學期特別為建築系大二學生量身訂製啟發五感感知力的設計課程,課程的起點以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或不經意”喝”的動作之中,重新透過觀察喝(味覺)的行為帶動挖掘五感至六感的感覺基調。覺察人與物與空間三者之間的關係,觸發創造出可以留下感覺記憶的茶空間作品。

命題由來

以茶為主軸的設計課題的由來,近十年之間,在台灣誕生一種新型的茶席文化,它擁有日本茶道的禪意、同時結合中國古典茶藝,最特別之處莫非於此茶席文化不僅講究茶湯或茶種的質感,更將茶席視為一個舞台。此舞台的茶人仿佛是能劇舞台上的舞者,而茶客就是觀眾的存在。以台灣發展此茶席文化的特色團體之一?人澹如菊?為其中一個代表。此茶席文化以亞洲茶文化為基底,將插花與茶樂等等也結合為一。然而此文化在近年來也逐漸成熟,在日本和中國也開始被此台灣茶席文化的魅力影響,特地來台學習的日本人也逐漸增加,此茶文化的演進也證明了台灣的軟勢力。此次課題架構的核心植入此台灣茶席文化的基本原理,但試圖尋找出一條有別於今的強而有力的概念性茶空間。突破在一個茶席上展演的方式,透過有精神性的思維設計,建構出輔合概念的硬體空間,同時融入茶、茶人、茶點等等品味的軟體媒介,挑戰同時如何觸發茶客(來賓)的五感感知,自然喚出空間的記憶細胞。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茶空間]是種虛構;在[劇場/茶空間]卻是種實驗。在日常生活中,[茶空間]是種逃避的想像世界;在[劇場/茶空間]卻是種真理。當我們被說服而相信這種真理時,劇場與生活就合而為一。

泡茶前先了解如何採茶的層面開始進行,不教條或理論性的說明方式來認識茶文化,而是親身下手摘取及參與烘培的過程。身體記憶的強度常常遠比我們想像中來的真實也長久,身體力行的體驗是建築人最基礎的第一課。

圖片說明:採茶技巧講解


圖片說明:親手採茶過程


圖片說明:採茶收穫


圖片說明:收集新鮮茶葉


圖片說明:初乾過程


圖片說明:揉茶過程


圖片說明:烘茶過程


圖片說明:成果分裝



一比一實體建造

親自下手製作自己的一比一作品。六十公分或九十公分等等尺寸,真實數字距離與人的動作上產生如何的感受與關係?當設計者也是使用者同時,在大學二年級的建築設計的學習階段裡,可以更有感同身受的真實空間體驗。如何透過一個概念設計,如何有結構性的構築出一比一實體茶空間,再親自透過自己的雙手奉茶給茶客時,茶客們又如何的感受著,每一個環節都有可以讓學生與來賓們細細品嚐之處。

實踐大學建築系大二方組一比一茶空間製作過程


愛是: 高開文
茶種:台灣高山烏龍
乾香:很自然的青草味,淡淡甜甜的,嘴巴會忍不住流口水。
湯前:除了青草味,還帶有很奇妙很輕微悶熱的奶味,水氣好像把整個味道都包住了。
第一泡:剛開始喝下去的時候很溫潤,之後轉為微澀,喝到最底的時候會有微微沙沙的感覺,青草的味道消失了,停留在舌尖的微苦又好像沒有這麼苦。
第二泡:停留在上ㄧ泡的苦澀似乎被下ㄧ泡給沖淡了,瞬間覺得心情很好,可是當茶喝到底時,卻有ㄧ種失落的感覺,沙沙的感覺更重了,會一直想要來回磨蹭舌頭或抿嘴脣。
第三泡:茶的味道不像前兩泡這麼重了,像剛開始一樣順口,苦味漸漸被淡甜味取代,喉嚨卻有乾乾的感覺。
第四泡:最後ㄧ泡更為清淡,完全沒有苦味了,只有澀感,嗅覺變得靈敏,可以聞到先前乾香時甜甜的味道,嘴巴裡瞬間會分泌更多唾液一起嚥下。

愛是(邱宇平)
茶種:四果茶
乾香:水果的酸味恰到好處不嗆鼻
湯前香:水果味濃郁外還有淡 淡的紅茶香味
第一泡:顏色是淡淡的橘紅色,果香味最濃厚,櫻桃跟覆盆子的酸甜撲鼻,嚐起來味道淡淡的微甘
第二泡:果香味較第一泡淡,紅茶香漸漸明顯,口感較甜,顏色轉為深紅色
第三泡:果香已不明顯,茶味濃厚,茶在口中稍微停留會有些微澀澀的感覺,甜味更重,顏色最深,深沉的暗紅帶點棕
第四泡:果香剩下一絲極淡的氣味,茶色相似第一泡,茶味也較不明顯,變的清淡但清爽

循序(李祈霖)
茶種:普洱茶
乾香:老熟的茶味,甚至有點倉庫的氣味,淡淡的。
湯前香:經過熱氣,原本淡淡的茶香變為濃烈。
第一泡:較淡,稍有青澀味,帶著普洱獨有的香味,有點龍眼乾的氣味。
第二泡:漸漸有股很淡的中藥味,有點回甘。
第三泡:普洱特有茶香濃,入口時有些畏懼,茶香與乾物的味道過後有明顯回甘。
第四泡:青與澀的味道較為明顯,之後有淡淡的回甘。

循序(陳穎思)
茶種:普洱
乾香:淡淡的霉味,草根味,厚實的木頭味道
湯前香:厚實的木頭味道更重,淡淡的甜味出來
第一泡:有厚重的燒烤木頭的味道,帶點甜味在裡面
第二泡:香味依舊,但是入口後卻喝不進香氣,殘留澀味
第三泡:香氣較微,但喝入口後可以感覺到從喉間散出的香味和澀味
第四泡:香氣漸融於水氣中,味道更淡,聞起來有苦味和甜味並重,但入口後卻只略有回甘,並不苦

境花內(陳彥霖)
茶種:黃金蕎麥綠茶
乾香:淡淡的穀物味配上綠茶的味,清爽。
煮:茶色不重,味道穀味偏重,整體味道淡淡的穀物香。
黃金蕎麥綠燉牛奶
溫潤的奶味加上古為的香味,略澀,加入砂糖,滑順溫潤。
煮:用牛奶燉煮蕎麥綠,看起來單純的牛奶,喝起來有淡淡的穀物香味,不同於應是鮮奶茶的口味。

境花內(賴宥綺)
茶種:紅石榴草莓茶
乾香:水果的味道重於茶香,味道偏甜
沖泡:茶色迅速由透明轉為深橘色,香氣比味沖泡前來的濃,但味道較淡,草莓味濃
茶種:薔薇莓果擂茶
乾香:磨好的淡粉紅色粉末,帶有淡淡的玫瑰花香
沖泡:和一般茶不同,口感較濃且溫潤,帶有飽足感
(Tea Blance)高迪華

陳年烏龍茶
乾香:先有淡淡舊木香內帶有輕薄的竹碳香和梅乾的酸味。
湯前:帶有堅果味和碳酸味。
第一泡:淡花香、納味、回甘時有蜜甜和葡萄乾的香。
第二泡:蔘的甘苦味、舊木香、回甘時有?莉花香。
第三泡:舌尖有甘甜,後帶有花香跟淡薄的烏梅香和葡萄酸。
第四泡:花甜香,回甘帶有葡萄甜和淡淡的青草香。

(Tea Blance)賀孝華
東方美人
乾香:富果香, 淡淡石榴味。
湯前香:花香伴隨著蜂蜜香。
第一泡:散發淡淡花香, 入口清爽。
第二泡:花香濃郁, 入喉後花香餘韻迴盪脣齒間。
第三泡:花香被濃郁果香取代, 入口茶味濃郁, 入喉後回甘伴隨著微微甘薯香甜。
第四泡:花、果香褪去, 茶味、果香、花香伴隨著甘薯香甜達到平衡, 沈穩韻味繚繞, 韻味深遠。

茶水間(陳渟)
茶種:高山烏龍茶
乾香:突然會聞到澀味,後來轉為奶味。
湯前香:淡淡的花香,帶微甜味。
第一泡:花味香氣初開
第二泡:花味香氣多,茶在嘴裡開始有清甜味,甜而不澀
第三泡:花香漸漸淡去,茶甜香加重,夾帶些微奶味
第四泡:剩下淡淡的甜味和香氣,茶裡的苦澀變得明顯但不會太過分

茶水間(周佩瑋)
茶種:高山金萱烏龍
乾香:生澀味衝鼻
湯前香:奶味,花香味相疊。
第一泡:無生澀味,花香為主,茶味清淡甘甜。
第二泡:聞有甜味,甘味中含花香帶微苦。
第三泡:花香及苦味逐漸轉淡,茶呈現淺褐色。
第四泡:聞有輕微澀味,香味與甜味淡,入口後留下生澀感。





愛是、茶水間、循序、TEA BALANCE、境花內,在天地山水仁智的精神軸心下延伸出五組不同主題,漫步夢中花園、不平衡中的平衡、自然的秩序、流動的框景、愛的流露等等的不同想像空間,在抽象的想像世界中又真實的存在如烏托邦的小世界。茶空間中充滿左右腦之間曖昧的遊走穿梭,自然又生疏、真實又虛幻、存在又不存在、主觀又客觀、主角又是配角、抽離又融入,彷彿敘述著{天地山水仁智}的不同面向;啟動五感的空間記憶體[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超越日常生活的框架,細細品嚐與體驗每一個當下,其實設計就是用心生活的寫照。

實踐大學建築系大二方組茶空間作品介紹:

第一組[茶水間] 茶人:周佩瑋、陳渟



作品集:
http://issuu.com/bsintw/docs/

第二組[愛是]茶人:高開文、邱宇平



作品集:
http://issuu.com/978713

第三組[循序]茶人:李祈霖、陳穎思



作品集:
http://issuu.com/216045/docs/

第四組[TEA BALANCE]茶人:賀孝華、高迪華



作品集:
http://issuu.com/ericko777/docs/tea_balance

第五組[境花內]茶人:賴宥綺、陳彥霖



作品集:
http://issuu.com/yuchilai/docs/finish01_7fd814393958e5


此次結盟銘傳大學建築系大二陳組(陳淑慧老師)的跨校合作,在同主題雙方老師不同方式的帶領創作下,誕生出截然不同風貌共十二組茶空間作品。此次鬥茶聯展中,更能凸顯兩校不同的風格與特色,雙方的學生們也可以透過此作品展覽有更進一步與大眾直接接觸,以及與兩校的學生互助合作。展覽僅為一個形式,而透過設計作品真實讓人與人產生互動的媒介,感謝陳淑慧老師以及兩校的學生們大家一起共同構築此小小的烏托邦世界。歡迎各位建築界與非建築界的朋友們一起來體驗[2014鬥茶實踐X銘傳 茶空間聯展 ]含預約制茶席體驗活動。



課程主題: 茶空間
課程執行單位:銘傳大學建築系大二陳淑慧老師組與實踐大學建築系大二方尹萍老師組
展覽地點:台北市迪化街一段127號(URS127玩藝空間)
展覽期間:2014/06/15-2014/06/22

實踐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2014scadteahouse?fref=ts

銘傳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9%8A%98%E5%82%B3x%E5%AF%A6%E8%B8%90%E5%BB%BA%E7%AF%89-2014%E8%8C%B6%E7%A9%BA%E9%96%93%E5%B1%95%E8%A6%BD/1504070113147976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畢業設計畢業設計展建築系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