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蕭有志] 從數位設計到人的連結

By 欣建築2014/06/23
article cover

撰文/何?融(何熊貝),攝影/何熊貝,吳宜晏

建築,是個很神奇的兩個字,因為它包含了許多不同層面的知識以及各種不同的問題,產生在許多場域當中。許多議題在尚未被發現的時候,它帶給你的純粹只是一種感覺與想像,然後在腦袋裡對著自己說“或許,將這道牆拿掉換成玻璃,增加穿透性,似乎可以讓空間變得…”,但是如果把人放進一空間之中,它就會引發各種有趣的化學變化。

實踐大學建築系系主任蕭有志老師,在大學時期時常對某些空間有這樣的想像,大學畢業後,他前往美國密西根州的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念建築系,原本來到這間學校就讀是想跟著名的建築師Peter Lynch進行獨立研究,不巧的是那年Peter Lynch剛好拿了獎離開了學校,所以選了一位新來的老師Bill Massie作為他獨立研究的指導教授。蕭有志說:「其實這兩個人的長項完全相反,一個是搞建築藝術,一個是搞數位營造。而Bill Massie這位老師很妙,一進學校之後他就到了學校附近的郊區買了一間廢棄的工廠,並把那?當作預鑄工場,在房子裡頭蓋房子,真的很有趣,那時我受到許多早期現代主義,包浩斯的基本設計、幾何、造型等,配合數位工具去進行設計,但是用2D去切割後做出來的許多拼圖,湊在一起之後就會變成3D。」

學生時期,建築所流行的混沌、複雜兩個概念深深影響著蕭有志,所以他常會思考該怎麼將許多碎片組織並交錯在一起,如何運用這些元素做出好設計,那時跟他很要好的同學Doug Johnston則是在做社會與空間之間人與人的互動關係,這兩個以不同角度看待建築的人,時常在課後或是日常一起討論與建築相關的議題。蕭有志笑著說:「那時我常跟他討論許多極為有趣的想法,到了現在我們兩個人做的事情與方向似乎是交換做,我踏上Doug以前想像的建築理念不斷努力,然後換他朝著我當初所想像的建築方向持續前進,兩個人交換了建築的理念與想法,並努力地將它實踐。」

「記得我與Doug曾經擔任底特律汽車加工的駐廠設計師,並在工作的期間發現,現實社會並沒有太多材料可以供給我們不斷嘗試新的設計,且面臨的困境都是一種限制與條件,如何“轉換”就會變成極為重要的一件事。」蕭有志帶著尷尬的笑容並皺著眉頭說。所以蕭有志在教導學生時,教導他們於設計的過程當中,將諸多事物區分成元素、單元、群體、系統,並以層次概念去思考它們之間的關係,如元素組成單元、單元組成群體、群體組成系統、系統組成體系,再由體系發展成一種層級關係,且希望學生們能去認識社會、理解社會,如此一來才能將自己的設計延伸,甚至是不斷複製。

以他在設計課給學生的「一百元的大直社區改造計畫」課題為例,該課題以3~4名學生為一組,每人只限制花一百塊錢,可以至實踐大學建築系上尋找製作模型與展覽過後的廢棄材料回收再利用。實際的走進大直社區,去尋找各自喜歡或是想改造的店家,不限形式然後用盡力氣說服店家讓他們改造。蕭有志笑著說:「不過,通常只要跟他們說“不用錢”,店家一定會答應。」這樣的尋覓與遊說的過程,雖然艱辛但這是有它背後深遠的意義。蕭有志接著又說:「這個課題的確與以往設計課的方式有所不同,因為這些學生第一次有了業主,這些案子不會是由老師告訴你做得好不好,而是要持續面對再現實執行時,所遇到的困境以及業主不斷提問的考驗。」

在建築設計的過程當中,與業主溝通的限制類型眾多,如:法規、風水、耐用性、安全性、店家的使用習慣以及與周邊環境的關係等,藉由這樣的實際操演,而非只處於天馬行空,讓學生可以在大學階段就開始落實諸多設計的想法,於在學期間能夠不斷的累積經驗,打好建築設計這條路上的基本功,將來畢業之後,於建築師事務所或是其他建築行業?工作時,都能以相同的態度持續努力。

相關連結:

[蕭有志] 樹火.竹院子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194-Works

[蕭有志] 旅行的大洋蔥計畫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197-Works

[蕭有志] 大量交織之喜歡可以帶回家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190-Works

[蕭有志] 耕讀小屋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album/detail/574-Cabin



==========

蕭有志

1974年生,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建築碩士,現任實踐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及系主任。他以「大量交織」為理念,將設計創作、教學以及思考方案三方面同步,將它們不斷交合拉再一起,嘗試透過許多不同的「微型空間」以跨方案形式連結各種人、事、物等資源,同時避免資源過剩的狀況發生,較設計而言,他更在乎的是人、都市、建築之間的關係。

蕭有志人物專訪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