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

[勤美綠圈圈] 串聯商場與擾動社區的力量

By 欣建築2014/07/18
article cover

撰文、攝影/何?融(何熊貝)

藝術是藉由畫筆、雕塑等等各種媒介,轉化藝術家腦中的想法。大家所看見的藝術品,通常是在美術館或是藝廊展出,所以藝術家大多是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將謬思女神給予的靈感化為現實,或是反覆思考如何以各種暗喻性的手法,述說或是表達自己對某一件事情的觀察與想法。

綠圈圈生活藝術祭的藝術家於創作時,必須逐漸收納自己持續膨脹的想法,並思考如何與商業空間媒合。勤美文創、金典 綠園道商場藉由贊助的方式給予藝術家支持,提供他們資源以及創作空間。如藝術家於創作時,難免會遇到一些瑣碎的問題,比如:材料的運用、巨大雕塑的結構性問題或是各種繁瑣法令等等不同面向的問題,基金會與勤美集團都是卯足全力,與藝術家一起面對所遇到的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法,就是為了希望參展的藝術家們,能夠創作出最好或是他們最想做的藝術品。

圖片說明:賴冠仲,Moon Bear

圖片說明:劉哲榮,Shopping Time

由於部分藝術品會擺放在商業空間,藝術品的聚客性與吸引力一定要夠,因為畢竟展覽的位置於商業空間,執行長/總策展人何承育嚴肅地說:「商業空間最大的限制就是“視覺”,玲瑯滿目的產品在人們的視覺看來已經很花了,所以藝術家必須更使勁將自己的巧思加以整理後,從複雜的背景之中跳脫,讓民眾可以在巨大的商業空間中感受藝文的氛圍,如果藝術家可以做到這一點代表他的創作力道與商業價值是相對充足的。如此一來,藝術家可以讓更多人欣賞作品還可以讓知名度逐漸提高,這點對於年輕的藝術工作者來說相當重要。」

或許對許多人來說“藝術無價”,但對一名以藝術維生的藝術創作者來說,經濟來源是極為重要的因素,何承育說:「Andy Warhol認為優雅的藝術品應該和商業融為一體,藝術家仍須有穩定收入,才會有持續創作的動力,如何保持永續經營也是現代藝術家的課題之一。」

圖片說明:謝怡如,麒森鹿兒島

圖片說明:謝怡如,麒森鹿兒島

圖片說明:謝怡如,麒森鹿兒島

誠品綠園道與金典綠園道商場許多空間,平時只是梯間、走道、牆面甚至是天花板,在諸多藝術品的點綴下,都成了不同形式的藝廊。以金典綠園道商場3、4樓的《麒森鹿兒島》來說,藝術家謝怡如將一件作品拆分為許多不同的小作品,4樓看似小島的作品是長頸鹿的身軀,牠迫不及待地把頭向下探,看著站在3樓的小鹿,走在商場的3樓,很難讓人不注意到這色彩繽紛且溫馨的作品。創作讓思緒化為可視,商業空間與藝術的緊密接合,就像破繭而出的蝴蝶,展著色彩斑斕的翅膀。

近年有許多社區營造單位以“藝術”介入社區,藉由擾動社區居民共同作業,創造居民互相熟識以及對社區的認同感。何承育說著:「以街區來說,藝術介入的使命就更重要了!一個鄰里之間出現了一個藝術品,其使命應該是如何將周邊居民拉近、建立關係,並建立對鄰里的共識。」

圖片說明:毛線塗鴉工作坊,攝影/王銘岳

綠圈圈生活藝術祭之中有個活動名為《毛線轟炸》,藉由毛線塗鴉工作坊的毛線編織課程,讓周邊居民來到勤美術館一起打毛線,利用編織毛線時讓學員們彼此產生互動,並拉近社區居民的情感。何承育說:「《毛線轟炸》是由黃良敏老師教大家如何編織毛線,民眾可以自行前往畫家之屋一樓參與毛線編織,再包覆草悟道上的每一顆街樹樹幹。不過當我知道,編織一條足以包覆街道樹的作品,需要花將近200小時,真是嚇人!」

圖片說明:日淳,忠明13鄰社區塗鴉

圖片說明:日淳,忠明13鄰社區塗鴉

圖片說明:五七,夢獸,忠明13鄰社區塗鴉

於金典綠園道旁的忠明13鄰的社區塗鴉行動,則是由藝術家徐至宏、57、日淳、硬糖果,藝術家與勤美文創、金典 綠園道商場的同仁,不斷與里民見面、溝通、商討,並且親自動手將鄰內牆角與街道,所堆放的廢棄木料與垃圾都清理乾淨。這些空白牆角被清空之後,猶如巨大的畫布,提供給徐至宏、57、日淳、硬糖果四位藝術家,提起畫筆在這些牆面畫上許多代表美好生活的繪畫作品,例如藝術家57將“夢”這個字轉化成《夢獸》並繪於住家的牆上,代表著夢獸白日陪伴、守護在這些人的身邊,夜晚時則會吞噬人們內心的徬徨與不安;藝術家日淳則是畫下,這個社區附近巷弄間的美味小吃以及一些傳統行業的樣貌,讓人在忠明13鄰行走時,不僅可以觀賞繪畫還可以藉由畫中的故事認識該區域內的大小事。

何承育拿起了手機,秀了一張忠明13鄰入口的前後比照圖,然後說:「這一張比照圖可以看到清理後、繪畫完成後,以及日後居民自行拿了盆栽去裝飾牆面的比照圖,在藝術家於這些牆面上完成了創作,可以看的出來忠明13鄰的居民對這樣的活動與藝術品的認同感逐漸升高,甚至也有婆婆問藝術家什麼時候還會再來畫新的。」

圖片說明:Michael Vincent Manalo,快樂裡的悲傷

綠圈圈生活藝術祭可以切成三個層面大致可以分為「具吸引力」、「串聯街區民眾的情感」以及「藝術家自身觀察,透過創作呈現於藝術祭之中,讓大家藉由欣賞的方式去了解」,然而於勤美術館內與周邊的藝術創作,各自擁有不同的深度與廣度,其展現的方式不再只是安靜的等待,而是主動地持續與周邊的居民發生關係,改變人們認為“這樣的藝術創作只為了賺錢”的認知,因為如此想法一但出現,就不會讓民眾去珍惜這樣的環境與活動。

藝術總是轉化生活中各種美好的事物,讓各年齡層的人都可以輕易接收作品所帶給他們的歡愉。綠圈圈生活藝術祭則是透過一聯串的活動、藝術創作以及空間再利用等行動,秉持以跨界、親民、原創為出發點,去引發街區聚落之中的全新生活想像,努力與民眾一起創造屬於這裡的美好生活態度。

[延伸活動]
圈圈走讀-巨型熊軟糖 x 意識流想像力
http://bit.ly/1tcbHRA

==========
何?融 / 何熊貝
蘭陽技術學院建築工程系、華梵大學藝術學院建築設計學系研究所、台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建築研究志工團《CxCITY》公關長暨社群經理。現任雄獅集團欣傳媒社群發展部企畫專員,主要任務為《欣建築》線上誌週五主編、文字記者以及建築相關主題活動的策劃與執行。
何熊貝賴冠仲綠圈圈生活藝術祭綠圈圈夏日藝術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