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易新設計+逢甲建築實構+CUS作品「連綿地景─伴風。間」

By 欣建築2017/06/13
article cover

間,訊息載體成為廣場中的焦點,引領著人群;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間,訊息載體成為廣場中的焦點,引領著人群;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構築之前,思維之後/關於連綿地景的兩組空間創作
如果構築可以有所作為,我們意圖在學校建築設計課程中介入以構築為本的思維模式,藉由構築誠實面對建築的真實。起因是受逢甲建築系沈揚庭老師邀請,參與大四設計課程「建築實構組」後,該組核心思考在於面對「設計的歷程」之中,討論構築在建築設計過程因應不同設計前提的介入方式,歷程中始終提醒我幾項問題。

如何建築
建立在真實世界地心引力前提下的構築,將面對得究竟是數位思維抑或只有電腦輔助技術?

如何構築
面對著建構在數位範疇之中的建築空間,在數位之中建築何需真實構築?如須構築如何錨定?

如何製造
伴隨著生產技術的演進,因應數位工具介入設計思考,空間製造究竟是數位先於構築,抑或構築先於數位,這不單是製作流程問題,而是立場問題。

因此,在這自造者的時代,我們衍生了一系列原型(prototype)的討論,因為設計/構築,開展了建築語言的思考。
模型;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模型;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連綿地景 Breezescape 伴風。間」 - 移動於都市之間的“訊息載體”
旅途上的人不知道什麼城在路上等著,他在揣測它的皇宮、軍營、磨坊、劇院和商場是什麼樣子的。在帝國的每一個城?,每一座建築物都不相同,排列的次序也不一樣:可是,外來的陌生人一旦抵達這未知的城市,他的眼睛沿著流動的運河、花園和垃圾堆,掠過錐形的亭臺樓閣和草棚,馬上就能認出太子的宮殿、高級祭師的廟宇、酒館、監獄和貧民區。這證實了-有些人說-一個假設,即是說,每個人心?都有一個由差異點組合的城,沒有形貌也沒有輪廓,要靠個別城市把它填滿。
<看不見的城市,Italo Calvino, 1972>
上-下層結構銜接點示意模型;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上-下層結構銜接點示意模型;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上層結構S板材組構成圍閉單元;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上層結構S板材組構成圍閉單元;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空間漫遊
一種空間漫遊的都市佔領,關於移動性的事件紀錄,並於都市中介入一都市舞台,界定空間節點並規範都市舞台於都市中的移動軌跡。都市存在著眾多訊息提供著人體驗,運用GIS的量化分析,以宏觀角度爬梳著都市訊息,界定都市景觀中的次序與規則。
因應量化的分析成果,於選點之後,建立感官下的微觀觀察,思考開放空間展演之可能,於都市中選定節點介入構築設計。我們以拆解後的都市訊息,並以微觀身體為媒介,重新檢索都市訊息,介入都市展演舞台。訊息載體期待建立,由宏觀分析到微觀身體之間得連結。面對你我存在的訊息城市,我們提出一個佔領計畫,一個關於城市中的連綿地景。

訊息載體,藉由在都市之間漫遊,依據移動性的身體紀錄,譜記移動軌跡,找尋都市節點,思考載體介入都市的樣貌,這樣的載體承載著人,也誘發著都市之間的日常事件。

關於設計操作
伴風。間,單元在一個模矩化的格子系統內,利用有規律高度變化的單元組出不同的曲線,在這系統內不斷地拆解重組,創造出與人相呼應的空間。材料本身附有結構性,又藉由線性紋路的切割,賦予材料彎曲的價值。 一個都市的載體利用軟構築,伴隨著城市中的微風,搖擺著。 而這空間原型,他就像拼圖一樣,在城市中組構出連綿地景。

關於技術執行
板材切割術,藉由紋路切割,改變材料本身的性質。利用線性與幾何圖形的切割,改變木材的剛性,增加彎曲的可能。測試中,因應”非切割面保留區域的多寡”、”紋路的密度”及”切割形狀的方向”,進而影響到彎曲成果。實驗過程中,衍生部分板材可以輕地彎曲,卻因為過板材被破壞過多,而形成過軟無法乘載外在重量。

最終,在紋路測試上,有了一個總結
1:切割紋路破壞了本身材料的強度,但卻增加了彎曲的可能性。
2:紋路間距大小影響材質彎曲程度,應在軟硬與材料強度上找到平衡。
3:紋路長軸應該與彎曲方向垂直。
4:與彎曲方向平行的紋路可以阻擋直接的剪力破壞。
模擬圖/佔領開放空間成為環境中的駐留空間;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模擬圖/佔領開放空間成為環境中的駐留空間;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平面圖;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平面圖;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伴風。間 的構築關係;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伴風。間 的構築關係;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發散的光影,光暈映射於周邊牆體;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發散的光影,光暈映射於周邊牆體;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光線,做為夜間的視覺焦點,聚集著人群;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光線,做為夜間的視覺焦點,聚集著人群;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彎曲板材組構成窺天的管狀框景;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彎曲板材組構成窺天的管狀框景;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構件測試
PVC板材切割術,分割計畫;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PVC板材切割術,分割計畫;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板材切割術-板材試切成果;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板材切割術-板材試切成果;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PVC板材切割術,分割實驗記錄;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PVC板材切割術,分割實驗記錄;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單元原型-三面板材組構試組成果;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單元原型-三面板材組構試組成果;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單元原型(四面板材)內部結構補強;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單元原型(四面板材)內部結構補強;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單元原型(四面板材)單元間構築關係;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單元原型(四面板材)單元間構築關係;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作品資料表
作品名稱:連綿地景Breezescape伴風。間
作品地點:台中市逢甲大學/台中市政府廣場
業 主:逢甲大學/築生文化協會
主要用途:臨時建築、景觀設施

建 築
設計團隊: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 + CUS + 逢甲建築實構
主 持 人: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鄭博仁
逢甲建築實構-沈揚庭
主創作者:CUS-李承哲
參 與 者:CUS-許佳傑、王彥鈞、李怡瑩
逢甲建築實構-曾瑜瑄、余紹慈、李珮瑄、郭雅琪、郭?湘、黃詠歆、劉仕瑀、蔡逸謙、金濤、吳念瑾

施 工
實作團隊:曾瑜瑄、余紹慈、李珮瑄、郭雅琪、郭?湘、黃詠歆、劉仕瑀、蔡逸謙、金濤、吳念瑾

材 料
建 築:南方松、方鋼管、鋼輪、PVC板、二度底漆、亮光噴漆。

基地面積:20㎡
建築面積:20㎡
總樓地板面積:20㎡
設計日期: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
工程日期:2017年1月
圖片提供:鄭博仁、李承哲、官俊宏

設計團隊
鄭博仁
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 建築藝術研究所 藝術碩士(2003)
曾任職建築繁殖場(2000-3);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專案設計師(2006-7);聯合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2007-14);大葉大學空間設計系兼任講師(2007-10,12);東海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2006-7, 2014-16)。現為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主持人、逢甲大學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專業技術人員(2007-14,2016-今)。

沈揚庭
逢甲建築系助理教授,逢甲建築實構負責人,逢甲BIM中心組長

李承哲
逢甲建築系大四學生(2017),第二屆逢甲建築實構成員,CUS團隊發起人暨實作執行者。
王彥鈞
逢甲建築系大四學生(2017),第二屆逢甲建築實構成員,CUS團隊發起人暨實作執行者。
李怡瑩
逢甲建築系大四學生(2017),第二屆逢甲建築實構成員,CUS團隊發起人暨實作執行者。
許佳傑
逢甲建築系大四學生(2017),第二屆逢甲建築實構成員,CUS團隊發起人暨數位製造與參數設計師。

CUS團隊
C = Compound複合/U = Unit單元/S= Studio 實驗坊
我們是來自不同背景的空間專業者,聚集彼此的意見,交叉著不同的想法,作品如同我們一樣,交集不同媒介的材料,激盪出彼此之間的想法,實驗空間組構的可能形式,以CUs代表我們。
伴風。間 構築歷程;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伴風。間 構築歷程;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延伸閱讀】
>Atelier Neo.E易新設計官方臉書、作品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AtelierNeoe
http://goo.gl/McKMst
>[鄭博仁]建築作品集 便是最好的旅行收藏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036-AtelierNeoE
>[鄭博仁]旅行 本來就不是件正經事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035-AtelierNeoE
>[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 洄宅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6327-AtelierNeoE
>【Atelier Neo.E易新設計】─1+1。家工場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60523-AtelierNeoE
>【Atelier Neo.E易新設計】─內皮層之家/台中陳宅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63204-AtelierNeoE
=====================
圖面、文字/Atelier Neo.E易新設計
整理/王進坤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作品導讀】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54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易新設計鄭博仁逢甲建築沈揚庭李承哲王彥鈞許佳傑李怡瑩CUs團隊實構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