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作品「2017 X-Site供霧所」

By 欣建築2017/07/12
article cover

圖片提供: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工務所是因應變動的臨時性場所,其存在並宣告一種進行中的事件。

「供霧所」擷取美術館即將進行空調系統重大修繕的轉換與過渡階段。以臨時性、變動性、持續轉換的姿態,回應本次x-site的主題。試圖藉由本次作品,介入空調與藝術展覽間的關係。使身體知覺展開,賦予不可見的空氣調節一個再呈現的形式,並創造公眾於此相遇與互動的記憶點。轉化對於假設工程的運用與認知,成為裝載霧氣的容器。
配置圖;圖片提供: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配置圖;圖片提供: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供霧所基本配置圖;圖片提供: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供霧所基本配置圖;圖片提供: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攝影:李易暹

圖片說明:攝影:李易暹

霧海漸漸佔滿了中庭與北美館前方階梯廣構成豐富層次的景象;攝影:李易暹

圖片說明:霧海漸漸佔滿了中庭與北美館前方階梯廣構成豐富層次的景象;攝影:李易暹

夜裡,呼吸般明滅的霧椎裡,正發生著一件藝術、建築與人的霧氣事件;攝影:李易暹

圖片說明:夜裡,呼吸般明滅的霧椎裡,正發生著一件藝術、建築與人的霧氣事件;攝影:李易暹


水霧出現與消失的交替之間,不斷地定義與轉變空間,與織網共同重構邊界。以人的尺度定義「霧錐」,在濕潤煙雨的霧錐裡呼吸、在垂懸飄動的織椅上凝視、在忽而濃霧/隱蔽一切的中庭內對話。可見/不可見、公共性/個體性、自然/人為,空間層次裡霧氣每一瞬間捕捉的表現與體驗。藉由此裝置放大水霧產生的溫濕度差異感受及視覺層次,創造一種直接而深刻的體驗。環境溫度、天候影響霧氣流動聚集的姿態,人行走、穿梭、體驗而改變水霧,形塑供霧所持續變動的樣貌 - in progress。
供霧所的層次性與廣場階梯高低變化,搭配霧氣飄渺瀰漫,創造出更豐富且多層次的空間體驗: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供霧所的層次性與廣場階梯高低變化,搭配霧氣飄渺瀰漫,創造出更豐富且多層次的空間體驗: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霧氣繚繞,從中庭飄起層層霧氣,逐漸形整片霧海;攝影:趙宇晨

圖片說明:霧氣繚繞,從中庭飄起層層霧氣,逐漸形整片霧海;攝影:趙宇晨

不管下雨過後的傍晚,或是晴天下的供霧所,都產生了迷人的倒影之美;攝影:李易暹

圖片說明:不管下雨過後的傍晚,或是晴天下的供霧所,都產生了迷人的倒影之美;攝影:李易暹

霧錐概念分析圖。除了體驗公共性的中庭霧氣,更多了一個個人隱私與霧氣的經驗;圖片提供: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霧錐概念分析圖。除了體驗公共性的中庭霧氣,更多了一個個人隱私與霧氣的經驗;圖片提供: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一個好奇的小朋友,抬著頭望盡了霧錐裡面,仰著頭發現了一片新天地;攝影:趙宇晨

圖片說明:一個好奇的小朋友,抬著頭望盡了霧錐裡面,仰著頭發現了一片新天地;攝影:趙宇晨

霧錐內一景;攝影:趙宇晨

圖片說明:霧錐內一景;攝影:趙宇晨

一個人的時間/一個人的空間/一個人的雲霧間;攝影:李易暹

圖片說明:一個人的時間/一個人的空間/一個人的雲霧間;攝影:李易暹

1固定器2圓盤鷹架3方管4織網布5魚網線6噴頭+鋁管7環型凹管8 LED9雷切接合板+拉釘10橢圓環鋼管11捲簾12撞針式噴頭13橡膠軟墊14木棧板15鷹架踏板

圖片說明:1固定器2圓盤鷹架3方管4織網布5魚網線6噴頭+鋁管7環型凹管8 LED9雷切接合板+拉釘10橢圓環鋼管11捲簾12撞針式噴頭13橡膠軟墊14木棧板15鷹架踏板

攝影:李易暹

圖片說明:攝影:李易暹

累了,抬起腳仰起頭,一個人的寧靜空間,望著星空在吊床上隨著風擺動,體驗著寧靜夜休息時光;攝影:羅晨綺

圖片說明:累了,抬起腳仰起頭,一個人的寧靜空間,望著星空在吊床上隨著風擺動,體驗著寧靜夜休息時光;攝影:羅晨綺

獨特的U型吊椅,提供了陌生與熟悉的兩個人一個談天休憩的空間,伴隨著霧氣繚繞於中庭之間;攝影:黃韋智

圖片說明:獨特的U型吊椅,提供了陌生與熟悉的兩個人一個談天休憩的空間,伴隨著霧氣繚繞於中庭之間;攝影:黃韋智

攝影:余咨穎

圖片說明:攝影:余咨穎



施工過程
中庭水霧裝置鳥瞰;攝影:趙宇晨

圖片說明:中庭水霧裝置鳥瞰;攝影:趙宇晨

水霧裝置測試/骨架尚未繃布的狀態;攝影:趙宇晨

圖片說明:水霧裝置測試/骨架尚未繃布的狀態;攝影:趙宇晨

霧錐輪框與 LED燈條;攝影:趙宇晨

圖片說明:霧錐輪框與 LED燈條;攝影:趙宇晨

霧錐底部橢圓環與骨架以拉釘與雙層帆布條固定;攝影:趙宇晨

圖片說明:霧錐底部橢圓環與骨架以拉釘與雙層帆布條固定;攝影:趙宇晨

霧錐布面與橢圓環以手工回針縫製固定;攝影:趙宇晨

圖片說明:霧錐布面與橢圓環以手工回針縫製固定;攝影:趙宇晨

霧錐面材為白色彈性網布,多用於運動排汗服飾;攝影:趙宇晨

圖片說明:霧錐面材為白色彈性網布,多用於運動排汗服飾;攝影:趙宇晨


作品資料表

作品名稱:2017X-Site供霧所(Mist Encounter)
作品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館前廣場
業 主:臺北市立美術館
主要用途:年度公共藝術作品

建築設計: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參 與 者:林于暄、陳冠瑋、曹凱瑞、曾令理、趙尉翔、蔡旼珊、羅晨綺

作品資訊
尺  寸:H 650 x 1,980 x 2,160 CM
材  質:圓盤鷹架、織網、陽光捲簾、木棧板、水霧裝置、LED 燈條、懸吊植栽

結構技師:?田構造設計事務所/?田匡俊
水霧協力:原彩實業有限公司/買忠億
鷹架協力:實固股份有限公司/何東杰
金屬骨架協力:進亞金屬股份有限公司/陳世雄、陳世榮
       義興人文科技公司/李其昌
布料協力:員新實業有限公司/張宏志、安室窗簾
打版縫製協力:華維傢俱設計有限公司/李鴻維
木作協力:元大工作坊/呂芳元
燈光協力:雷魄光生有限公司

基地面積:1,080㎡
建築面積:427㎡
總樓地板面積:427㎡

造 價:新台幣3,500,000元
設計日期:2016年4月16日至2017年3月20日
工程日期:2017年4月5日至2017年5月18日
攝 影:李易暹、趙宇晨、余咨穎

特別感謝
東木空間設計/陳恥德、南良實業/蔡惠蘭、光森照明/林俊宏、中右營造/邱敏錦、睿紘實業/賴承軒、陳平翔、葉美蘭、葉美子、朱亭璇、Dr Christopher Leung、捷鴻工程有限公司/黃明德、祁紘有限公司、柏克翰陽極股份有限公司、愛?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陳昱仲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簡子鑫拍攝

圖片說明: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簡子鑫拍攝



創作團隊
偶然設計
由五位設計師,曾令理、趙尉翔、蔡旼珊、曹凱瑞、羅晨綺所組成,跨越三個時區共同平行參與第四屆X-Site創作。團隊認為設計過程就如同偶然力的實現,從不可預期的機遇中看見機會,找出事物的有用組合,並運用智慧及創作力將其轉換為設計。

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2015年成立,主持人為陳冠瑋及林于暄。為建築空間規劃、公共藝術、室內、家具、景觀設計之整合團隊;從不同尺度面向探討人與 空間關係,設計強調回應人生活本質、尊重材料物性與空間特色。
左至右分別為羅晨綺、曹凱瑞、趙尉翔、曾令理、蔡旼珊、陳冠瑋、林于暄;圖片提供: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左至右分別為羅晨綺、曹凱瑞、趙尉翔、曾令理、蔡旼珊、陳冠瑋、林于暄;圖片提供: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延伸閱讀】
>第四屆X-Site即日起展開,邀你一同走進迷霧之中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5489-Xsite
>第三屆「X-site計畫」首獎由沈庭增建築製作以《浮光之間》獲首獎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59767-Xsite
>未知的質域-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人嶼Legacy Lab International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440-live
>[陳宣誠+蘇富源+任大賢] 邊緣地景—感覺的物質線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0177-sensationline
=====================
資料提供: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整  理:王進坤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作品導讀】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54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供霧所X-site林于暄曹凱瑞曾令理趙尉翔羅晨綺蔡旼珊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