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Pre-design的思想:實踐建築計畫的11個條件 /小野田泰明+蔣美喬+林與欣

By 欣建築2019/01/02
article cover


Pre-design的思想:實踐建築計畫的11個條件 /小野田泰明+蔣美喬+林與欣;圖片提供/五南出版社

「建築計畫者」是鮮少耳聞的職業,工作內容是為建築設計的前提條件進行設計整理的前置作業:和業主詳細地協調溝通,製作設施的面積表與機能圖解(diagram),有時會從設計者的選定開始、到空間設計及營運條件的設定一路負責到底。若拿與建築設計有許多共同點的電影製作作為類比,就容易理解這個工作性質吧,也就是建築師=電影導演;建築計畫者=編劇。


圖片提供/五南出版社


圖片提供/五南出版社

圖片提供/五南出版社

電影導演需要統合攝影、音響、照明、服裝等各方面專家,這和建築師管理其他專業領域而做出一個建築的過程相當接近。兩者都具有連結作品與社會之間的pre-designer的特質,但也存在幾點相異之處,例如建築計畫者是將使用者(登場人物)設定在可自在活動的空間中,用想像時間來確定空間。

因此對建築計畫者的主要課題是建構人與空間的關係。但決定建築品質的並不只是建築師或施工者,還有使用者、營運者及業主。建築計畫者有機地參與其中,成為這些人之間的節點,這裡顯現了另一個問題,空間不像建築物般輪廓清晰,無法直接進行操作,而且空間不具有形狀,也不能以感覺判斷優劣,因此建築和空間相關的研究是建築計畫者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建築計畫者存在的必須。

作者序
給台灣讀者的話/小野田泰明

對即將升大四21 歲的我來說,建築,是一個無從掌握的恐怖。正煩惱著未來時,我突然出現起一個念頭,如果去紐約,會不會有些什麼可能性?於是我找尋了各種方法,以實習身分潛入紐約的設計事務所。早起上班,下班後就在紐約圖書館裡拼命地讀書。但大多時候不如人意,體會到要在不同文化裡生存何其困難。不過卻也因為建築工作本身的豐富性開拓了我的視野,恐懼感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之後,我回到畢業的大學任教,正如書裡所提到的,參與了幾項建築案。其中,仙台媒體中心(SMT)是一項艱鉅的案子,不只單純地蓋出建築物,還需要顯示出它的使用方法。為此,我與建築師阿部仁史先生一起構想了一個將建築系學生的畢業設計齊聚一堂並進行討論的活動,即為「卒業設計日本一決定戰—Sendai Design League」(2003年)。這活動的新穎性使其不只在日本國內,海外也吸引了大量關注。2012年,台灣宜蘭舉辦了大評圖,集聚了中華系海洋亞洲地區的畢業設計,王俊雄老師是這個活動的策劃人。王老師與我同一世代,和他相遇之時令我非常驚訝,我們不僅工作類似, 也幾乎同時期在美國東岸修習建築,並且都因這個相似的經歷,成為立定要以建築人而生的契機。


圖片提供/五南出版社


圖片提供/五南出版社


圖片提供/五南出版社

在建築裡迷惘,又在紐約周邊嘗盡辛酸,重頭再學建築;兩人都在亞洲季風地區出生,如今終於透過建築教育相遇了。仍記得我們初次深入談話時湧現的那不可思議感覺,彷彿遇見了25年前在同一地方擦肩而過的另一個自己。

因為這樣的緣分,當王俊雄老師提出希望在台灣出版《Pre-design 的思想——實踐建築計畫的11 個條件》一書的想法時,我沒有第二句話立即贊成。覺得這本書經由王老師的手,以中文得到另一個生命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本書的日文版由伊東豊雄先生幫忙寫了推薦文,也獲得日本建築學會著作賞, 在日本國內得到了正面評價。或許因為本書的內容是關於少見的「建築計畫者」,而使翻譯具有難度。但儘管面臨如此難題,在兼具設計及思考才華,且富好奇心的兩位台灣女性——蔣美喬和林與欣的貢獻之下,克服了這個挑戰。

決定建築品質的並不只是建築師或施工者,還有使用者、營運者及業主。建築計畫者有機會參與其中,成為這些人之間的節點,而建築和空間相關的研究是建築計畫者最有力的武器。本書若能讓大家對這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建築計畫的世界有所了解,透過建築而豐富社會,將是非常榮幸之佳事。

==========

推薦序
建築計畫家小野田泰明與其不設限之胸懷 / 黃聲遠

我想我應該是在2011年5月、在廈門參加研討會的時候第一次見到小野田先生。那是一個和許多日本學者討論民居的研討會,坐在我旁邊的便是他。當時我對於建築計畫已經在日本重要建築中扮演的同步創新角色並不熟悉,但是當小野田先生毫不本位主義的思路被大大地投射在螢幕上時, 我竟然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當時日本東北大地震剛發生沒多久,小野田泰明、伊東豊雄、遠藤新等幾位「重建指揮者」,不只苦惱於該如何保持在時間壓力下,不慌張打折的重建被大自然壓倒性的力量所改變的環境。還要能有效的去協調自然和土木工程,建立居民和專家的互信,把修補發展成能回應地方真正需求的事業。

這些地方經營需要開放的想像以面對各種有意無意的扭曲,跨國的案例交換中,田中央多年的工作心得似乎頗得到小野田先生的注意,在後來幾天於傳統村落的現場勘查中,小野田先生常常來找我聊天,我發現他對構造和行政關係細膩的觀察穿透力是不被國界局限的。他是真正對設計局限有高度實務經驗的思考者,是想從真實中找到突破的未來建築師。

受限於他必須要馬上返回日本,所以我們只好簡單地說了「期望未來在某處相會」,就各自告別回家各自奮鬥。

不久之後,有一天王俊雄教授告訴我在日本仙台舉行多年的「卒業設計日本一決定戰」想要在亞洲找尋互動的夥伴,問我羅東文化工場來不來得及蓋到可用的程度?我隱約知道日本這個跨領域跨世代,甚至娛樂界都參與的活動,成功證明仙台媒體中心可以讓大眾因為空間的解放,激盪出更多生活新可能,讓整個城市被鼓舞!而起心動念協助伊東建築師一起凝鍊出綿密軟硬體同步計劃者原來就是上次遇到的小野田泰明,以及老朋友阿部仁史。

不久小野田帶著日本學生前來羅東大棚架下參加台灣的首屆畢業設計國際大評圖(目前已連續舉辦六年,邁進第七屆),在一年又一年每次評圖的當下,我見識到他對青年學生持續嚴厲的高標準要求。而停留宜蘭的空檔,更不吝熱情的進出我們事務所,面對新模型挑戰一個又一個當下進行中方案的可能營運未來。

多年來,常常有人同情田中央為了讓直覺宜蘭該有的空間形式有機會浮現,必須不斷地一路研究組合甚至創造各種不同的支持條件很辛苦,其實那常是最愉快的成長陪伴過程,面對在不同文化下都逃避不了的真實,小野田先生反倒成了久違的知音。

有時候我們也會一起走訪田中央二十年來大大小小的環境改造,對於宜蘭的山水,小野田先生有非常多溫柔的提醒。後來還組織了跨國跨校工作營,引介日本水利專家檢討宜蘭的水能不能發展成永續能源。

我看見一個理性沒有成見,踏實研究,善良、忘掉自己,冷靜作為別人心靈明鏡的世界人,令人信任。
事實上,2013年的夏天,Gallery MA的執行長遠藤信行先生來訪宜蘭時,手上拿的兩頁A4 的紙,好像就是小野田先生描寫宜蘭的文章。

小野田先生的影響就這樣散布於世界的各個角落,為數眾多且因為和評論家、使用者、設計者、營運者結合為一體,要個別抽出來討論是很困難的。這些努力都活用了每個地方原本就擁有的力量,難以判斷哪些部分為環境的力量,而那些部分又屬於小野田先生思考哲學的產物。話說回來,也許像這樣子將建築計劃者的作風隱藏起來的方式才是他所期望的。

這幾年小野田先生常來台灣,透過政府、學術與企業專案的參與,對台灣一定有更深更寬廣的期待。感謝本書流暢的中文翻譯,從設計熱愛者的角度,精準攤開空間形成的本質,再以第一手創造性的生涯為例,鼓舞青年開放探索自己對世界可能的貢獻方式,提醒就算累積了好工具也要小心不被工具利用,人與人的連結才是真正的目標。

雖然對小野田泰明先生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也仍然有許多充滿迷團的地方。他的多方參與及經由各種不同尺度的嘗試所堆積起來的信念,影響之遼闊著實令人無法想像。不,應該說對世界對改善環境不設限的愛,可能才是他真正想傳達的。

在郊區、在都會、在不同國家同樣努力尋找共存。不輕易妥協,無疑是給了有些做研究只是為了找藉口的俗套計劃一記當頭棒喝。風塵僕僕的小野田先生,在「建築計劃是不是可以通過善意的感染,協助讓公共空間持續成為人類思想自由的心理基礎」這項提問上,邁出了一大步。

了解真實,追求自由,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

作者簡介
小野田泰明

1963年生於日本金澤市。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都市?建築學?攻?攻長?教授、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兼任教授?工學博士、一級建築士。
以建築計畫者的身分聯繫了建築的軟體與硬體,作品包括仙台媒體中心(設計:伊東豊雄)、橫須賀市美術館(設計:山本理顯)、流山おおたかの森小中學校(設計:小?一浩、赤松佳珠子+CAt)等。

建築設計作品包括苓北町民中心、東北大學百週年紀念萩會館(阿部仁史共同設計)等。 著有《集合住宅的新文法-復興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害公營住宅(集合住宅の新しい文法-東日本大震災復興における災害公?住宅)》(共著,新建築社,2016)、《Pre-design的思想(プレ?デザインの思想)》(個人著作,TOTO出版,2013)、《近代性空間物語(モダニティと空間の物語)》(共著,東信堂,2011)、《空間管理社?》(共著,2006,新曜社)、《Project Book(プロジェクト?ブック)》(共著,2005,彰?社)等。《Pre-design的思想》是台灣發行的第一本書。

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後,擔任岩手縣釜石市復興計畫主持人、宮城縣石卷市復興推進會議會長、宮城縣七濱町(七ヶ?町)復興顧問等,盡心奉獻於各地的復興計劃。主要獲獎為日本建築學會著作賞(Pre-design的思想,2016)、公共建築賞(萩會館,2016,共同受獎)、日本建築學會教育賞(2008,共同受獎)、東北大學總長教育賞(2006)、日本建築學會作品賞(苓北町民會館,2003,共同受獎)。

譯者簡介
蔣美喬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小學至高中在日本生活,活躍於台日建築交流的口譯工作。

林與欣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累積數年建築實務界工作經驗後,赴日本東北大學研修建築計畫碩士。

兩人都曾為IEAGD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與大評圖活動的工作人員,因而認識每年擔任評圖老師的小野田老師。此次翻譯是以研討學習的合作方式完成,與小野田老師多次討論書中深意,愈加期盼此書能引領更多人進入建築計畫的世界。

【延伸書訊】

圖片提供/五南出版社

>博客來網路書城- Pre-design的思想:實踐建築計畫的11個條件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3149
==========
照片、文字提供:五南出版社
整理:吳宜晏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建築書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61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小野田泰明蔣美喬林與欣建築計畫黃聲遠Pre-design建築書訊五南出版社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