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單世瑄-來自部落的漂流木

By 欣建築2014/12/22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圖片/何?融(何熊貝) 攝



現在有許多科技人流行到南澳,以自然耕種法栽植蔬果,並讓年輕的學子換宿,以勞作換取房間的居住權,不僅可以透過親自操作學習耕種,還可以體驗鄉間生活與環境建立另一種感情關係,且同時能夠讓青年學到如何自行耕種。有一個澳洲團體不僅談到了土地議題還有耕種上的知識,當地人希望能夠透過諸多學習將南澳塑造成“自然有機的區域”。單老師一邊說一邊將漂流木擺放於桌面上說:「這些美麗的漂流木是單世瑄老師藉由工作營的期間,於各個不同海岸線尋獲,其中有七美部落,但大多數是從南澳神秘海岸帶回來收藏。」

這些小小的木頭都是經由海水的沖刷、侵蝕,這些木頭的自然形體會讓單老師去發想轉換,將不論是透過想像或是新的工具去把自然物轉換為人造物。單老師說:「不只是這些自然物,我會在平溪、侯硐等區域的舊廠房,撿一些沒有人要的機械部件,然後不斷地轉換它,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圖片說明:圖片/何?融(何熊貝) 攝

圖片說明:圖片/何?融(何熊貝) 攝

圖片說明:圖片/何?融(何熊貝) 攝

圖片說明:圖片/何?融(何熊貝) 攝

圖片說明:圖片/何?融(何熊貝) 攝



另外,像是單老師所收藏的腳踏車與摩托車模型,這些常見的機械物與漂流木是兩個不同的材質與功用,會收集它們的用意除了給自己「轉換」的作業外,就是將「自然曲線與特性」以及「機械的作用邏輯性」用於建築設計的教學。單老師說:「這項作業不僅可以讓同學們弄清楚結構與物件之間的邏輯關係。另外,還會希望他們多做了解,比如:先帶學生到這個物件的家鄉,觀察環境以及與當地居民聊天,再將他觀察到的某個具有時間性、故事性的物件放大,去練習將這簡單的機械邏輯弄清楚外,還可以逐步的訓練同學們從物件的時間斷面裡拉出不同的元素,並且做出不同樣貌的作品。」

圖片說明:圖片/何?融(何熊貝) 攝

圖片說明:圖片/何?融(何熊貝) 攝



基本設計訓練主要是希望同學們練習如何觀察人、事、物以及環境,且熟悉材料的觸感、特性、耐久性以及適合它的環境是設計的首要議題,透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習建築的同學們能夠將「觀察」,變成自己到另一個環境之中的基本動作。收集這些物品除了讓自身不斷的練習精進外,同時也想著如何讓學生也能夠同時體會到這些有趣的事情。一個簡單的初衷,讓單老師在教學、收藏以及旅程有著完美的平衡感。

==========


單世瑄


現職
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

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建築碩士
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媒體設計研究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

經歷
1993?1994 三興建設公司專案部工程師
1995?1997 姚政仲設計工作室設計專案
1999?2000 交通大學設計媒體中心副研究員
2000?2001 太一國際設計公司專案設計管理
2001?2002 皓宇工程顧問公司專案設計管理
2005?迄今 墨客設計工坊創意總監

教學
1991?1998 實踐大學空間設計系專任教師
1997?1999 實踐大學空間設計系兼任講師
1997?1998 中國生產力中心室內設計師班講師
2002?2003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3D室內設計實務班
2001?2009 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講師
2000?迄今 華梵大學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
2007?迄今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兼任助理教授
何熊貝人物專訪建築人的旅行觀點建築人的愛物情節單世瑄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