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新銳齊聚?年輕的力量-Part 2/2018 FA青年建築師獎決選答辯會

By 欣建築2019/03/19
article cover

圖片提供:2018FA青年建築師獎組委會

由藝術設計雜誌《FA財富堂》主辦,東方衛視藝術人文頻道協辦的 “2018FA青年建築師獎”評選活動於3月15日在寶庫河畔藝術空間舉辦決選答辯會,由12位入圍決選的建築師親自進行簡報發表,並接受評委的提問。

以下為“欣建築”特派記者於答辯會現場進行的內容節錄,由於篇幅過長因此拆為兩篇(各六組),供未能親臨現場的朋友閱讀瞭解。本篇為第二篇刊登水雁飛、王寶珍、王求安、王碩、袁媛+李偉、沈庭增六組建築師。最終2位獲獎者將每人給予獎金20萬(人民幣),將於4月19日(五)公佈最終獲獎名單。

>>前情提要:新銳齊聚?年輕的力量-Part 1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63343-FAaward


BEYOND TRANSCENDENCE
水雁飛/上海直造建築事務所
圖片提供:2018FA青年建築師獎組委會


成立事務所大約六年多,經手了160多個專案,多元的認識中國的狀態。今日的講題是BEYOND TRANSCENDENCE(超越超驗),他回憶求學時學習的是西方的教育,是瞄準先鋒性,而回國執業後開始對中西方文化的比較產生興趣,並認為還存在其他的道路,尤其是中國這樣的情況。在水雁飛念書時代,中國建築的建造非常快速,追求的是一種標準化,但他回來後中國經濟發展已放緩,也開始接觸到農村的專案,能做些小尺度跟有概念的作品。他的目標是希望能皆由思考開始發展,貫穿到最後並實踐出來。第一個作品是“江西銅礦遺址博物館”,而這個作品也使他反思了之後想要走的道路,這個專案是領導委派的,方案經過領導同意就執行,專案裡是學生剛畢業想大展拳腳的概念,也就是來自西方的超越決心,但因為地方太窮,自2012年至今還沒完工。在之後的許多經驗中,他摸索出一條道路也就是一體化的設計,是包含策劃、營運、設計的全面思考,希望能更完整的掌握作品的品質,“莫干山大樂之野庾村民宿”即是較符合一體化設計的作品。每個專案都有各自不同的思考跟挑戰,受限於基地環境跟業主喜好,在設計階段中,他會去整合各個面向,使面對到突然發生的狀況時,能快速應對彈性解決。水雁飛認為華人跟西方的狀態並不相同,因此不一定需要與西方相同的去追求超越,並指出未來的方向是“巧於因借,精在體宜”,不是如打拳擊把你打倒,而是怎麼來彼此互動。

【評委提問】
Q:野庾村民宿現在的運營狀態如何?
水:運營非常好,一方面來自於媒體的報導,以及因其位置很好,有許多路過客會入住。也是因當時設計時思考的很完整,知道會吸引哪一些客群入住跟使用。我自己不會完工就立刻發表作品,都會等單位運營一年後,才決定可否發表了,因為希望大家一起養這個房,這跟我喜歡的一些建築師的作品有關,比如巴拉幹(Barragan)過世這麼久,他的自宅仍然保養的很好,能感受到生活的氣息。

Q:你掌握物質性跟精神性的平衡非常好,是怎麼跟業主溝通來達到的?
水:這可能跟我曾在OMA工作過有關,當時我是在競賽組工作,跟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的交流打開了我的維度,建築師的體系過去只服務法老、國王、財閥到民間資本,今天才有機會服務小的個人業主,這跟權力的支配在改變有關,因此要靠建築師自己去打開邊界,因為沒有人能比建築師更可以厘定這業務,因此會要求你必須對社會的結構、經濟的運作,大形勢的判斷都要有廣泛的認識,而非狹隘的只是畫圖,因此當業主在發現我提出的方案,比他還瞭解這行業,是更具體時他就會信任你,大概就是這樣子。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王寶珍/鄭州大學建築學院
圖片提供:2018FA青年建築師獎組委會

師承董豫贛的王寶珍,從兩個部份說明分別是四個實踐三個思考。四個實踐中的第一個專案原本只是別墅圍牆設計,但他說服業主把別墅四周的空地也讓他整治,從設計到完工是斷斷續續共花了七年時間,過程中別墅的使用功能發生劇烈的變化。他在操作過程中不只是做圍牆或是景觀,而是就整個環境連同建築做一整體的思考,並進行改造。在三個思考中,他強調景觀跟造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景觀設計來自西方,是與建築設計並列的概念術語,而中國的造園則是包含建築、室內、室外自然環境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系統營造,與西方景觀設計是不同的。而當代造園研究會冠以「文人」這是有意義的,文人作為中國傳統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文學”對傳統文人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書法再來是繪畫,因此研究“文人”造園必須要先理解文學,而非只研究繪畫。而不同時期的文體不同,也影響了造園的風格,比如漢代文體是賦,造園則是苑、囿或圃;唐代文體是詩,造園則是山莊;宋代文體是詞,造園則是文人園林;明清文體是小說與戲劇,造原則是江南園林,就此分析來看可見文體給造園了不同的養分。最後則是因借之道,表示園林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故因借是一種高超的智慧,體宜則是衡量手段優劣高下之法則,兩者是設計的靈魂。最後並舉三國孔明“何謂將帥?”一文來引述思考何謂建築師。

【評委提問】
Q:體宜即是法則,這部分可否多談一些?
王:“體”跟“宜”是兩部分,比如不識大體,那什麼是體?宜即是合適。舉圍牆設計為例,只要圍起來就達到體,但要圍出什麼想法,是可以思考的,業主希望牆要防盜,在上面裝鐵刺是一種方法,但並不是最好的,若我能幫他思考更好又更美觀的防盜方式,那就能更好的達到體跟宜。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當地,當下:一個假建築師的五年實踐
王求安/北京安哲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2018FA青年建築師獎組委會

是一位自學成材的工作者,很多經驗都是跟工匠學習的。19歲在北京進修一年的室內設計,接著就開始作設計的工作,之後並創辦設計公司,後來關閉公司開始建築設計的自學之路,2013年再次開業本想在城市作大型建築,結果更多是在做鄉村的建設項目。他做鄉村專案的第一步是聚集鄉村的村民跟村長,放影片及團隊的作品給他們看,讓村民認識他跟團隊,接著會開始長期駐村進行調研,充分挖掘鄉村的資源和特點。由於專案多是自建房,是由村民集資興建的,因此他特別注意造價的控制,跟當地工班合作來計算出合理的造價。為了讓村民知道什麼是好的居住品質,會帶著村民去參訪國內好的村建案例,讓他們能想像完工的可能樣貌。他並指出作為一個外來者,對村內的想像有時跟村民的需求是完全相反的,因此需要長期的溝通瞭解,才能真正明白他們的需求,因此派同事長期駐村,好處在於能即時跟村領導及村民溝通,村民看到一直有人在這邊工作,也會比較安心。並強調村的改造不該是點狀而該是面狀的,同事駐村除設計建築外,包括景觀、圍牆等都會一起設計。所謂的“當地”與“當下”,當地指的是房子要符合當地的建築風貌和建造技術,建築原料也盡可能取材於本地。當下指的是設計要有良好的當下生活體驗,能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評委提問】
Q:給農民做鄉建的建築師很多是為了得獎而自掏腰包,你設計費怎麼收取?項目多嗎?
王:是以村為單位在收取,因為每個村的建設時程長達兩三年,每個村的狀態都不一樣,大概在一至兩百萬的設計費都有,目前不愁沒有項目可以作,但都是在村內的項目,反而沒有好的題目可以做。

Q:你團隊成員的背景是怎麼組成?會願意在村裡面常駐一兩年?
王:以前團隊什麼成員都有,有些是在村裡面做木工的,教他怎麼打開電腦的檔和圖面,讓他幫我盯著現場,其實這種是最可靠的,因為他懂材料也懂造價,現在才逐漸有科班的成員。

Q:興建的經費主要是來自政府還是農民?
王:來自政府的是改建房,我最多還是操作自建房,是農民自己花錢蓋的,其實村裡面彼此的關係還是不錯的,彼此會互信,因此會願意付錢集資,成立一個專戶定期轉錢到戶頭裡面,因為是一起興建,所以村民也不會預先知道哪一棟是自己的房。我每做一個村就會在村裡租一個房子設立辦公室,放一個設計師跟一個工程師在村裡,我則是來回在每個村裡面跑,視察這些項目,好處就是當地領導常看到你,就會產生信任感跟依賴感,有很多鄉的項目也會一併給你做,這也是我希望看到的,也才能合乎長期派駐人的成本。

Q:每個鄉村這麼多的農民,你怎麼說服他們願意付錢加入你呢?
王:村民大多樸實,的確有很少部分人是奇怪的,他就是不相信你或是就希望你事情做不成,或不希望村領導把事做好,這種人就是在前期調研時必須先調查清楚的,掌握這些名單後會特別去說服的,不然大部分的人都願意加入的。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META─RESEARCH
王碩/北京META-工作室
圖片提供:2018FA青年建築師獎組委會

除了建築跟室內之外,工作室定義了一系列的城市研究、以建築為媒介如何在原來之層面抽離反觀當代生活的新價值,跨越了學科跟行業。試圖如生物學家一般,在野生的城市現實之中作深入的研究,並梳理各產業背後生產鏈機制與城市的關連。並曾在為期三年的計畫中組織舉辦一系列探討設計、胡同、歷史、社會、文化、居民等各種問題相關的研究、圓桌討論跟工作坊,並梳理這之間的知識生產,成果並以多種新媒體的形式,在威尼斯雙年展、北京設計周等進行展覽。透過這些不同尺度及維度的知識及空間生產,王碩希望能從中找到真正介入人生活的切入點,來探討是什麼定義著促使建築進化的當代語境?什麼推動今天的建築話語體系和實踐拓展邊界?其中青年的居住問題是他所關注的,因為高房價的問題、工作不穩定使青年無法追求好的生活品質,社交也因而發生問題,必須長期租屋生活,但漂泊無法給青年歸屬感,因此在經過深入研究後,他在作品中嘗試回應這些問題,讓散落在城市的青年聚集在一起,並提供良好的生活品質。而也為了更能理解運營方的考慮,而加入營運團隊學習如何計算成本跟營運的相關知識,希望在不同身份找到當代語境跟方向。而他歸納整理出兩條線索一條是城市研究(META─RESEARCH),一條則是元認知(META─COGNITON),並透過新命題而做出實踐。

【評委提問】
Q:經過深入的研究跟調查,怎麼落實到你的設計裡面,以及讓業主接受?
王:經過城市研究會發現有許多原型,是已經發生並仍在進行中的,會整理出來跟業主進行討論讓他們理解,在某些情況下能夠擺脫大家習以為常的模式。另一條則是跟員工調研,透過問卷、微信群聊及面聊,得到他們需求來輔助。我覺得建築師不該把房子設計死了,而應該更開放維持彈性,建立靈活的規則,也就是不落調查研究了什麼資料,還是要轉化為建築、轉化為空間,來回應這些研究跟社會大眾,同時在建築學中能成立並站得住腳。我也藉此不斷探索;什麼推動建築的話語體系?什麼實踐拓展邊界?若建築師不跨出去探討,仍用現代建築教我們的知識跟模型,那就太過被動了。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小寫的建築
袁媛+李偉/武漢小寫(武漢)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2018FA青年建築師獎組委會

2014年成立,主要的基地在武漢跟周邊的鄉村,以及往西的重慶,目前以鄉建的專案較多。中部的鄉村相較江南江西一代鄉村,略顯貧瘠較缺乏鮮明的特點。而小寫團隊接到的專案也多位於鄉鎮而非真正地鄉村,鎮作為村過渡到城市的一個點,風貌已經與傳統鄉村不太一樣,因此小寫團隊開始思考要用怎樣的角度切入,在經過調研後發現“鋼棚”在鄉鎮中經常被使用,放在屋頂空間上,經瞭解是因為其材料容易取得、施工快速、維修方便且便宜。這給小寫一種錯覺是民眾自發的把中國傳統是分開的居住跟亭子,用現代的手法結合在一起。而中國在這三十年來城市風景變化快速,可惜的是許多風景出現後還沒沉澱就開始消失了,比如街區上一個一個的小攤販,這種流動方便的個體攤位,成為街頭的風景反應了當下的生活樣貌,藉由人與人的互動交流,而產生故事性跟事件性,但由於其雜亂而被管制已鮮少看到。但小寫認為這樣一個一個鋼棚下的攤位非常有活力,因此在菜場設計的專案中決定將這兩個特點整合在裡面,並透過設計來保有原本攤販的型態。菜場簡單說是將所有的攤販聚集在一個地方銷售,過去的設計常採用一個大的跨距屋頂來覆蓋所有攤位,優點在室內空間可以靈活使用,缺點則是室內活動跟空間產生斷裂,因此決定運用鋼棚的構造模式讓內跟外連接起來,菜市場不是宏大的敘事,而是反應日常生活的狀態,尺度上應該更親近日常,將攤位擺在場地上,透過一條一條街區把攤位串起來,將攤位升高(鋼棚)讓光跟空氣能透氣來,形成不勻至的空間感,來創造日常街道跟攤位的比例關係跟尺度空間,使過往有親切感的尺度實現在菜場的設計裡面。

【評委提問】
Q:是用常民構造來回應常民需求,那對你有什麼啟發?你想要超越什麼?
小寫:主要是因地制宜,用當地材料,來回應當地需求。在設計鄉建項目時,常被問到跟傳統的關係,我們認為傳統沒有固定形式,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每個時代在材料跟工法上都有各自的限制,因此我們不回避面對現代性問題,是在傳統解決問題的方式中帶入現代性來解決問題。

Q:項目使用的鋼、紅磚等材料,在鄉鎮建築的未來發展性是什麼?
小寫:鄉村現在要蓋房子的首要就是選擇鋼結構,因為興建快、防水透過技術又能隔熱,因此我們認為鋼結構不是在回避傳統,而是此時此地大家都在用的材料,因此鄉民不會反對,也不會說只要磚瓦建築。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沈庭增/臺灣沈庭增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2018FA青年建築師獎組委會

表示其建築是從繪畫開始,在繪畫中找到空間的可能性,並舉自己繪畫作品來說明。2016年臺北市立美術館前廣場有一臨時建築的計畫X-site,廣場非常空闊沒有遮陰加上靠河非常近,因此陽光炙烈風非常強勁,其實人並不會在這邊停留,但該年的題目卻是“會麵點”要創造人交會的空間,當時沈庭增考慮的是臨時建築未來拆除後生命延續的問題,以及怎麼回應基地強風,最後決定將這個限制轉為設計的核心,而以風箏為出發點,最後選擇箱型風箏為裝置,裝置非常輕、透明且相當優美。將箱型風箏串聯成屋頂,人在其下可以感受到被轉化後的風跟光,人因而在此空間中相遇。屋頂的結構透過纖細的柱子連到地盤下的鋼架基礎,透過柱子界讓空間被清楚感知,地盤則採用類同山的形式是往中間隆起,但中間內部則如被勺子挖去留下一個洞,讓人可以進到地盤上躺臥,並進入洞中休憩,創造出一個讓人相聚停留的場所。嘉義火車站前廣場是人車交會的複雜的空間,透過設計雨遮空間,梳理原本複雜的車型、人行動線,並透過輕巧的雨遮讓原本人無法感知的車站建築及周圍環境尺度跟樣貌顯露出來。接著他分享位在實踐大學及新竹的項目,皆是透過材料的轉化跟衍生來創造出新的空間,以及探討空間的尺度跟構造,來讓觀者感知到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評委提問】
Q:你的作品非常一致,能否進一步細述你的中心思想?以及前面談的都是尺度小或臨時的建築,這跟真實建築的限制有點不一樣,你是否有真實建築的作品,請簡單說明。
沈:確實有操作真實的建築如集合住宅等,每個不同的項目跟類型都有各自的限制,但限制反而是好的助力,比如前面所述的風,我們就在設計中去回應他,因此不存在沒有限制的建築。我隱約覺得自己是在追求同時開放又同時凝聚的空間,因為我想讓人感覺到整體的狀態,當有一件東西能支持你多重感覺時,它可以把這個世界包裹成另一個存在的狀態,我試圖在每件作品中捕捉到這件事,有時沒辦法,有時能碰到一點,希望能提升人的存在狀態。

Q:嘉義車站候車亭這麼輕薄結構是怎麼解決?實踐大學案子中新舊、內外的對話非常好,你怎麼把這老房子的結構魅力給激發出來?
沈:嘉義車站候車亭內是由C型鋼跟H型鋼交叉成型的結構,柱子到柱子之間打H型鋼,梁跟梁之間是C型鋼來降低自重,關鍵在於上下兩片3mm的鋼板焊接住H型鋼跟C型鋼,施工時階段還沒加這兩塊板時,遇到風就會明顯晃動,本案結構技師很細膩的把鋼板跟結構的黏著力考慮在裡面,就達成結構安全跟輕薄的效果。實踐大學的校舍原本就具有清晰的樑柱構架、水準開窗及挑空樓梯,但是人在空間中卻感覺不到這些,因為室內被錯誤的隔間擋住,內外沒有關係,水準開窗沒有發生效果,因此將整個需求重新梳理分類,哪邊需要房間,哪邊需要共同工作的大工作室,讓天窗的光線可以經過新的設計被引進室內,也就是經過打洞跟採光的動作,透過精准增加的梁下垂板讓光線洗進來,在做一個兩米四高的天花壓縮水準開窗,使人的視線順著天花、水準開窗一路延伸到室外的樹,人在空間行進的時候會被光線跟尺度引導,重新看見水準開窗。透過設計讓原本被忽視的開窗、樑柱結構被重新看見、被感知到。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俞挺/
FA青年建築師獎聯合發起人、Wutopia Lab主持建築師、Let’s talk聯合創始人
做這個獎其實滿艱難的,大家對這個獎要表達什麼,有很多疑慮、疑問。我與朱旭東跟張智強一向秉持的是多樣性跟多元化,也就是沒有唯一的答案,希望呈現出來的年輕建築師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解決態度,而相同的是都熱愛建築、熱愛社會、熱愛土地。一開始收到的報名很少,在開始加緊宣傳後,最終收到189份的投稿,這時難題來了只能在裡面選兩個,我自己的名單在今天聆聽答辯期間已經翻了好幾次,因為每位入圍決選建築師都有打動我的地方,因此我建議每位評審先不要急著做決定,回去好好沉澱再想一想,因為這兩個選出來的得獎者,是我們要傳遞給看著這個獎項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讓他們知道我們要鼓勵怎樣的建築師,希望發現怎樣的建築師,所以請諸位評委慎重,從建築學、傳播學及社會學這三個點上有益的地方來思考,決定誰才是最適合拿到這兩個獎項。

而沒有入圍到最終12名或40名的建築師,也展現出非常棒的思考跟實踐,但我們不可能把一個獎變成花好它好美人人都可以,因此希望來年這些年輕建築師能有更好的作品,讓自己再往前走,因為評委名單還會再增加。我跟張智強都需要說服很多人,讓評委不要只有5個人或7個人,雖然人數少開會就能決定,但這樣容易有傾向性,當評委多到120位時,是沒辦法被操作的,我就希望用沒辦法操作的方式來把結果呈現出來,我當然也會緊張選出的結果是否會荒腔走板,但隨著第一輪22位主任評委選出來後,這十二位入圍決選者的確達到我所期待的多樣性,以及背後的熱愛、積極跟激情,因此下一屆還會再擴大評委。並希望大家看到這些年輕人鼓勵他們,給他們機會去創造更美好的環境。而作為年輕建築師的前輩,我的態度是保持高昂的鬥志,年輕建築師有本事就過來把我拍死吧!因為中國建築要證明自己,就得要一代比一代更強。

圖片提供:2018FA青年建築師獎組委會


2018FA青年建築師獎介紹
FA青年建築師獎是一個全新原創的跨界公益平臺,平臺聚集了120位評委,其中70%來自建築設計界,20%是藝術家,10%是時尚設計與專業媒體和房地產業的跨界專業人士,這樣龐大而又專業與跨界結合的評委陣容,也是建築設計界前所未有的。

大賽組委會也希望借此引入盡可能多的視角和觀點,從建築設計自身領域到時尚,市場等全領域來發表全面、客觀的評價對參賽者在建築設計的方案創作、工程實踐、理論、創新等方面的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初選,複選和決選全過程採用評委投票制,遵循公開公正的原則來進行,最終,由120位來自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領域的專業評委團,每人兩票,投票選出最終的大獎獲得者。最終2位獲獎者將每人給予獎金20萬(人民幣)。

圖片提供:2018FA青年建築師獎組委會

圖片提供:2018FA青年建築師獎組委會


【延伸閱讀】
>新銳齊聚?年輕的力量-Part 1/2018 FA青年建築師獎決選答辯會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63343-FAaward
>2018「ADA新銳建築獎」澎湖「緣宿」陳冠帆、?真悟獲首獎 「繼光工務所」賴人碩獲特別獎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7627-ADA
>選出最勇敢的台灣人!《青林書屋》及《溢遊建築》分獲ADA新銳建築獎首獎及特別獎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99082-ADA
=====================
資料提供:2018FA青年建築師獎組委會
攝影、撰稿:王進坤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競圖/獎項報導】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48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www.xinmedia.com/archi-channel
FA青年建築師獎中國俞挺新銳水雁飛王寶珍王求安王碩袁媛+李偉沈庭增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