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傅英斌工作室作品「貴州中關村紅軍墓/長征紀念園設計:山坡上的守望」

By 欣建築2019/08/19
article cover

傅英斌工作室作品「貴州中關村紅軍墓/長征紀念園設計:山坡上的守望」;圖片提供/傅英斌

前言
侯忠茂去世的時候不到二十歲,他是哪裡人?有沒有結婚?有沒有兄弟姐妹?他的家人是否知道他的去世?這些事情我們都不得而知,這位小戰士的墓就像貴州眾多的長征紅軍墓一樣,葬在了長征的路上。試圖透過這一處普通而微小的「紅軍墓設計」追溯個體價值和反思歷史的本真。

項目背景
貴州遵義桐梓縣中關村地處深山,長征中著名的婁山關戰役就在村子西南12公里處,婁山關戰役中負責包抄的一支部隊路過村子時一位生病的小戰士被留在村中,淳樸的村民為紅軍戰士送飯治病,不幸的是一年後小紅軍還是離開人世,負責為紅軍治病的村民把紅軍埋葬在自家山坡的田地之中。這座孤墳就這樣在山坡上守候了80年,直至2016年新一輪的「鄉村建設」,人們再次注意到村裡這處長征遺跡。

經過多方瞭解,村裡唯一知道紅軍故事的這位老人已經80多歲,他的父親當年為紅軍治病並埋葬了他,老人把我們帶到墳前時這處隱藏在山坡菜地裡的荒塚時,這座長滿荒草的土丘已經近乎消失,不由得讓人感歎這個年輕的生命有著怎樣的經歷?當年的小戰士葬身異鄉,他的親人、戰友、愛人會是怎樣的感受?這80年裡可有人記起過他?

我們決定設計一座為普通紅軍戰士緬懷的陵園,這個想法與其他人期待的「烈士墓」大相徑庭,經過一番工作,我們的思路終於得以實施。

紅軍墓原狀;圖片提供/傅英斌


見過當年紅軍戰士的村中老人,老人的父親曾為紅軍戰士治病;圖片提供/傅英斌

設計概念
環境的主題決定了空間的性質,空間的性質決定了空間序列的方式。「紀念性空間」最重要的是表述歷史事實,傳達設計者關於歷史事件精神內涵的理解。而景觀的物質空間就是構建起設計師與訪問者之間的對話橋樑。此「紅軍墓園」的設計主要表現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紅軍長征這一歷史事實,二是對在戰爭中因病犧牲的普通戰士侯忠茂的緬懷。

「紅軍墓園」的景觀營造在最大限度的融入周邊環境當中。在尺度上,通過水平方向上的延展來體現「紀念性景觀」的深遠意義。而不是垂直方向上的宏大與壓迫感的營造。在遠處能夠看到的墓園僅僅有鋼制的景觀亭露出一半。其他均掩映在山林和農田當中。方案整體為一條悠長的田間小路,串聯各個景觀節點,2.5公里長的小路,並不平坦,反而有些局促難行,是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象徵,在途中設置了18個鋼制標牌,參觀者在行走中,能夠看到隨時間排列的長征中重要的節點事件。侯忠茂墳塚為空間高潮,暗紅褐色的耐候鋼制的景觀亭從山坡上伸出,參觀者在小路上行走時,作為視覺焦點,像一面旗幟,指引探索的方向。

在「紅軍墓園」的設計中,僅僅用了石材和耐候鋼兩種材料。石材是當地最常見的材料,能夠很好的融入環境當中。耐候鋼在時間的作用下,呈現暗紅褐色,與綠色的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

走近墓園時,一道石牆貫穿整個墓地,石牆從地面開始慢慢抬起,又漸漸回到土地當中,象徵著整個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小的波瀾,一個年輕的生命奮鬥過,但又默默的消失。入口處結合石牆的鏽色鋼管陣列猶如與侯忠茂一樣的那些無名的紅軍戰士,在長征的道路上獻出了生命。景觀亭為鋼格柵組成的方形體塊,從不同角度觀察,能夠呈現出虛、實兩種狀態。在樹林中時隱時現,像戰爭中飄忽的旗幟,也像是戰爭中人類的命運。不同的參觀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景觀亭的高度僅僅為2.8公尺,寬度為1.2公尺,是適宜一人或兩人停留、思考、交談的空間。景觀亭既是進入墓園的玄關,也可以在此遠眺村莊,實現歷史與當下的時空對話。

穿過景觀亭是紀念區域,該區域結合耐候鋼標牌記錄了與桐梓有關的長征實踐,一側石牆上記錄了小戰士的事蹟和相關故事,訪客可以在此瞭解歷史,回顧時光。保留的一株山桃從石牆後側伸出,春季時候白色的花瓣隨風而落,灑滿小徑。

最後一個空間是墓區,設計師保留了「紅軍墓」的現狀,墳塋沒有做任何修整,在墳墓前結合墓碑增加了一道低矮的石牆,墓碑並沒有採用立式,而是橫放與石牆之上,高度處於人的視線之下。後面長滿荒草的墳塋與前方的新砌築石牆墓碑形成強烈的對比,祭奠者不需要仰望,這樣將先輩與世人放在同一時空,同一高度,更能讓人感受到逝去的紅軍戰士也同我們一樣,曾經是鮮活的生命。

墓園景觀中道路是比例最大的部分。路徑長度約2.5公里,但主體道路寬度僅僅有0.6公尺,是在村民日常穿梭于田間的自然小路基礎上改造而來,鋪設了碎石和必要的臺階,其他均尊重了原貌。從局部來看,0.6公尺寬的道路屬於小尺度,甚至略顯局促,從整體上來看,2.5公里的散步路徑,又屬於大尺度,這樣的長度和寬度對比,使得道路顯得悠長而曲折。恰似紅軍長征道路的艱辛與漫長。穿梭在田間的小路四季有不同的景色變化,春季金色的油菜花盛開,夏秋田間種滿玉米,遊人在青紗帳中穿行,猶如體驗當年行軍之路。

總平面圖;圖片提供/傅英斌

軸測圖;圖片提供/傅英斌

空間序列關係;圖片提供/傅英斌

紀念園入口;圖片提供/傅英斌

景觀台;圖片提供/傅英斌

景觀台眺望村莊;圖片提供/傅英斌

紀念區;圖片提供/傅英斌


紀念區;圖片提供/傅英斌

墓園;圖片提供/傅英斌

墓園;圖片提供/傅英斌

園區入口;圖片提供/傅英斌

穿梭于農田中的步道;圖片提供/傅英斌

碎石小徑與沿路紀念柱;圖片提供/傅英斌

使用情境/影響
以人的視角重新審視一位普通戰士的生命痕跡,空間上沒有高大的紀念碑,沒有軸線對稱,沒有莊嚴肅穆,空間充滿溫情和思辨。以往的紀念性景觀,被紀念的多數是「神」「帝王」或者某種傑出人物,即便是普通人,也常常會被蒙上「神性色彩」。而此專案中,我們紀念的是普通的紅軍戰士,沒有英雄事蹟,沒有爵位頭銜。 但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脫去了「神性」的光彩。

建成後來悼念的老人;圖片提供/傅英斌

紅軍墓全景;圖片提供/傅英斌


基本資料

作品名稱:貴州中關村紅軍墓/長征紀念園
作品地點:貴州遵義桐梓縣茅石鎮中關村
業  主:桐梓縣人民政府

建  築
事 務 所:傅英斌工作室(Fuyingbin Studio)/ 鄉建院(CNRPD)

建 築 師:傅英斌
參 與 者:張浩然、閆璐、劉洋
建築面積:170㎡

設計日期:2016年4月
工程日期:2016年8月


團隊簡介
傅英斌工作室
傅英斌領銜的工作室在鄉村建設領域,一直嘗試建立跨界的思維,通過在地的營造實踐,對本土文化的現代表達,探索具有獨創性、藝術性和可持續的當代鄉村建築景觀。既不對西方進行表面模仿,也不對傳統進行膚淺的解釋,創造符合當下時代特徵的鄉村設計。結合頂層的制度,為鄉村綜合更新提供優秀扎實的解決方案,營造更具活力的鄉土生活場景。另外工作室對城市更新、公共空間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方面也有積極探索和實踐,尋找最切合專案需求、最能提升專案價值的方案。


主持建築師
傅英斌
長期從事公共景觀、城市公共空間及鄉村改造的研究與設計實踐工作。北京大學LA景觀先鋒獎評委,曾任職國際知名設計公司設計負責人,主持眾多公共空間景觀規劃及設計專案,對公共空間設計、鄉土美學的空間表達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到見解。作為項目負責人,曾經主導廣州蓮麻村改造、貴州中關村改造、開封餘店村整體更新、陝西咸陽灃西新城城市中心區綠廊的景觀規劃設計、寧波西大河運動公園、哈爾濱文化中心、美國奧斯丁沃勒溪城市與景觀設計競賽、韓國釜山港景觀國際招標等項目。


設計作品在諸多專業媒體和學術雜誌發表,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受邀參加201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法國里昂《China, building heritage》建築設計展、深圳設計周等國內外重要設計展。


【延伸閱讀】

> 傅英斌工作室作品「山東淄博北河東村戲臺設計:紅天棚下的鄉村起居」

> 靈魂的場所

> [徐明松]建築人,出發去看就對了!

==========
圖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攝  影/焦冬子、丁沁
整  理/邱佩儀
校  閱/鄭?倢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作品導讀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紀念性空間紅軍墓園中國建築鄉村建設傅英斌長征紀念園桐梓縣貴州中關村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