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素寫」:阿根納造船廠遺構與暖暖消防分隊,揭示建築手繪與設計思想

By 欣建築2019/09/12
article cover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素寫演講:阿根納造船廠遺構與暖暖消防分隊 ,揭示建築手繪與思想價值;攝影/邱佩儀

本次「雨都三冊」展覽第二展-「雨都素寫」,與建築師們一起走入基隆,提筆做夢,於9月4日(三)至9月12日(四)「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前太平國小)展出。9月7日邀請參展的兩個團隊,十禾環境設計及林彥穎建築師事務所來分享他們觀看基隆的角度,以及他們如何應對基隆的各種歷史文化,環境地貌,發展出各具特色的構想及設計成果。
由策展顧問黃少妤老師(北科大助理教授)擔任開場引言,將基隆想像的可能性用展覽與討論方式,來挖掘這些寶藏。黃少妤老師引用Mies Van der Rohe「思緒引領手,手揭示了思想的價值。」開起本次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素寫」的兩場演講。

策展顧問黃少妤老師(北科大助理教授)擔任開場引言;攝影/邱佩儀

演講一 :阿根納造船廠遺構 十禾環境設計/「體驗不同高層變化的空間」
首先邀請十禾環境設計的負責「阿根納造船廠遺構」專案參與人員唐子玲與李宜憲,與大眾分享阿根納造船廠的設計概念與執行過程。從「環境」、「居民」、「未來」等週遭環境切入探討,設計概念以尊重及順應歷史紋理,帶領大眾理解阿根納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使用空間狀態,並以阿根納為圓心解說此案的文資保留策略,以及未來觀光工廠可能的使用情境。十禾環境設計李宜憲介紹,量體發展策略與位於八尺門邊緣的聚落歷史過程。十禾環境設計團隊在有限的文史資料中梳理,從黃金茂貯碳場(1917?1936)、礦砂裝船廠時期(1936?1945)、台灣金屬時期(1945?1966)、阿根納造船廠時期(1966?1987)及阿根納造船廠荒廢時期(1987?迄今)的各處文獻照片,透過以上準則加以檢視配置及空間論述、機能需求設定。

十禾環境設計吳聲明引言;攝影/邱佩儀

十禾環境設計李宜憲(圖左)與唐子玲(圖右)講解專案過程;攝影/邱佩儀

「阿根納造船廠遺構」模型;攝影/邱佩儀

「阿根納造船廠遺構」模型;攝影/邱佩儀
此案量體策略依據遺構的現況,以「穿越」手指五指交扣的概念,重新組構並改建阿根納,發想新增的量體策略,並且透過新增的緩坡,創造連續性空間的串聯,讓大眾行走路途中,可以體驗不同高層變化的感知想像力。十禾環境設計除透過改建並整理「阿根納造船廠遺構」,期盼帶動八尺門區域的更新,以阿根納遺構與海洋連結為國際化的觀光核心。同時,十禾環境設計團隊也整合阿根納歷史紋理,以輔導設計結合地景,重新縫合遺構、地形,串聯不同空間場域的活動空間,並結合目前周遭景點與店家作為串連重要依據,例如: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濱海社區、和平橋、畢卡索餐廳、海鮮餐廳街與設寮橋等。

十禾環境設計李宜憲(圖右2)與唐子玲(圖右1)向觀眾示範「阿根納造船廠遺構」的設計概念;攝影/邱佩儀

「穿越」手指概念發想草圖;攝影/邱佩儀
此次展覽及講座十禾環境設計分享許多手繪、3D示意圖、1比100的吊船架單元結構與模型,讓大眾試著去想像如何在阿根納吊船架遺構5米之間,置入不同形式3米5的空間機能。可察覺十禾環境設計夥伴們不斷地透過手繪圖與3D示意圖,去思考空間量體彼此之間關係與自然共生的連結性。十禾環境設計花費許多經歷研究阿根納過去歷史痕跡,其分成三個不同時期的歷史脈絡做研究。

3D示意圖;攝影/邱佩儀

3D示意圖;攝影/邱佩儀

在此案可以學習十禾環境設計如何用當代手法再現吊船架結構,從遺構鋼板補強修復、新增鋼構結構,以及新增量體活化空間等,希望可以真實地呈現遺構歷史斷面。十禾環境設計李宜憲分享此案以山海策略,用無障礙平道串連不同的單元結構體去活化。
接著由,十禾環境設計唐子玲分享設計策略,以3種不同穿越路徑,把地景遺構保存下來,串連整體空間,並且讓對岸的和平橋可以連續性地景的關係。同時,也分享許多3D 示意圖當機能進駐空間使用後的場景,期盼遺構可以與空間對話,建築策略以虛空間,讓大眾體驗基隆城市再生的力量。

十禾環境設計李宜憲(圖左)與唐子玲(圖右);攝影/邱佩儀

3D示意圖;攝影/邱佩儀

概念發想草圖;攝影/邱佩儀

概念發想草圖;攝影/邱佩儀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素寫」展覽活動現場;攝影/邱佩儀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素寫」展覽活動現場;攝影/邱佩儀


演講二: 暖暖消防分隊廳舍 林彥穎建築師/「順應地形發展建築自然風貌」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素寫」第二場演講邀請到「暖暖消防隊」十彥建築林彥穎建築師進行分享。本案是十彥建築團隊在基隆的首件設計案,也是其首次設計消防隊建築。
其團隊成員在思考本案時是將消防員型塑為超級英雄,因此本建築就是超級英雄的基地。其重新回塑了本案的設計起源,以漫威英雄電影為案例研究後,整理出隱密性、結合地形及現有建築、抵抗災害發生、結合訓練及生活、結合文化與自然元素、強調建築的觸覺性與視覺性(一定要帥)最後後續落實的發展脈絡。

十彥建築林彥穎建築師發表「暖暖消防隊」設計概念;攝影/邱佩儀

「暖暖消防隊」模型;攝影/邱佩儀
回到上述概念後,其及團隊回到基隆暖暖地區的地型等自然風貌找尋發展脈絡,同時再藉由本次展覽的「素寫」主題整理手稿,在從中來找尋過往發展的設計脈絡後發現,其實當把具像的生活畫面抽離,以抽象線條來表現,也以此來連結後來空間落實的關聯。
由於基地位於40%的斜坡山邊,以斜面量體回應地形,配合消防隊所需的快速因應等關係,就成為一開始最重要的課題。內部空間逐層退縮,要滿足救災、生活及工作的結合,就是本案從開始到現在的重要概念。為了仔細檢討斜坡與量體空間使用的關係,設計階段即使用大比例模型檢討及討論其使用合理性,也藉此發展出許多斜屋頂的空間,仿佛與暖暖山城所發現的生活場所產生連結外,也成為這些超級英雄的生活及工作場域。

「暖暖消防隊」模型;攝影/吳宜晏

「暖暖消防隊」草圖;攝影/吳宜晏
由於消防隊是講求速度的組織,因此消防建築回應快速救災,平面組成便以防災、工作、訓練、生活逐層往上,紅色成為必要的識別性,因此整體就用大紅量體來回應。由於本案緊臨暖暖運動公園,本案提案時也建議利用新增的步道,及夜間的照明計劃讓消防隊建築與居民生活產生關係,而最後基市府都發處長徐燕興也補充表示,本案發展至今最大的價值在於,藉此讓基隆來思考,如何建築來回應基隆本身的山城雨都的物理環境特色及生活場域感受。

基市府都發處長徐燕興;攝影/邱佩儀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素寫」展覽活動現場;攝影/吳宜晏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素寫」展覽活動現場;攝影/邱佩儀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素寫」展覽活動現場;攝影/邱佩儀

【展覽資訊】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雨都素寫」
圖片轉載;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 臉書粉專

> 展覽日期:2019.09.04(三)-2019.09.12(四)
> 展覽地點: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3樓(前太平國小)
> 地址: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一路189巷135號3樓
> 主辦單位: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 執行單位:三十三設計

> 阿根納造船廠 臉書粉專

==========

撰文、攝影/邱佩儀、吳宜晏
編輯/邱佩儀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基隆都市再生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基隆都市再生十禾環境設計林彥穎建築師阿根納造船廠遺址暖暖消防分隊廳舍阿根納文資活化基隆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