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2019臺北古蹟日】城南山城走讀:文化景觀及面狀保存的無限可能

By 欣建築2019/10/18
article cover

攝影/吳宜晏

古蹟行動講堂來到最後一週,我們分別走讀蟾蜍山以及寶藏巖,了解文化景觀、歷史建築群的面狀保存,以及城南山城的聚落形成與歷史。

我們第一站來到蟾蜍山,由好蟾蜍工作室的導覽人員好蟾蜍工作室余泓緯與莊喬安,帶我們走讀蟾蜍山一周。蟾蜍山從日治時期就是軍事重地以及台灣生態與生技實驗的重要基地,所以富含著豐富的歷史與生態紋理。在歷史方面,蟾蜍山擁有著為數不少的眷村遺跡,也住著以前生態與生物的相關頂尖研究人員。在欣賞與理解眷村的空間配置時,能夠從眷村的建造歷史中找到痕跡,例如因應早期空間不足而形成不同形式與邏輯的增建與街道寬度的改變,都在不同時期形塑著蟾蜍山的面貌。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郜耿琳

攝影/吳宜晏


攝影/郜耿琳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而從眷村的空間與建築形式中,也能夠了解以往眷村的生活形式是如何緊密地相連著,形成一個有機的山城聚落。最後,我們來到蟾蜍山的護村神樹前面了解蟾蜍山作為文化景觀保存的故事,原先起源於老樹的保護,接著帶動起蟾蜍山作為文化景觀的保存,蟾蜍山豐富的眷村歷史以及與周遭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地景,也是古蹟除了以建物為主體之外的另一個保存形式。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護村神樹與蟾蜍山眷村建築;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今日的第二站,我們越過羅斯福路來到對面的寶藏巖,由寶藏巖文化村協會的詹智雄總幹事與徐聖情理事長為我們進行解說,遊覽國際藝術村與在地居民異居共生的情景,也在小巷的穿梭之中了解在邊陲地帶的山城,有著多元的族群與歷史背景,在大多自力造屋的情況下有著多元的建築景觀,也因為山城的空間並不寬闊,而在當時的背景下,居住的空間其實緊密相連,也帶動著日常生活的頻繁互動,形成了緊密的社區關係。在十年前寶藏巖以歷史建築的名義列入文化資產,而後開始的國際藝術村計畫吸引了相當多藝術家進駐,開始了解寶藏巖的歷史與重新建構寶藏巖的意象,在這個過程當中,如何與原有的居民互動、共生,再讓寶藏巖的存續有更多想像與可能,都是這十年間寶藏巖的居民與各式族群、組織在努力的方向。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郜耿琳

最後,蔡嘉豪建築師帶領學員進行「眷村色彩探索體驗」活動,學員們藉由紙板的拼裝與組合以及顏料的彩繪,模擬居民自力造屋的過程,也藉由創作的過程中去想像與其他建物的互動關係,這樣的過程便是寶藏巖一步一步形成的歷史,而現在這樣的社群也在持續的頻繁互動著,寶藏巖在不同族群陸續移入的狀況下,在看似混亂的建築物堆疊中,長出屬於自己充滿野性的山城魅力,在列入歷史建築群後,成為台灣古蹟片狀保存的先驅案例,在這樣的走讀中,我們看到古蹟不同的可能性,也將人重新拉入古蹟的探討之中,看到新的活力與社區再造,為都市生活開創新的想像。

攝影/吳宜晏

蔡嘉豪建築師;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活動資訊】2019臺北古蹟日 - 古蹟行動講堂

> 活動期程:2019.09.15(日)~10/13(日)
>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
>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執行單位:拾意創合
> 協辦單位:時境建築、欣建築

>「2019臺北古蹟日」臉書粉絲頁

> 2019臺北古蹟日主題日活動9/15圓滿結束!一起來場全齡的古蹟尋寶!

>【2019臺北古蹟日】日治學人-茶香漫步。青田街散策-從修復與再利用看見日式宿舍的多種風貌

>【2019臺北古蹟日】常民生活-老屋回春。齊東街漫步:日式宿舍的生活格局與修復

>【2019臺北古蹟日】日治近代-時空漫遊。穿越百年城中城:臺北常民生活的再探索

>【2019臺北古蹟日】名人故居-漫步山林。感受名人生活情懷:在草山學古蹟防災

>「2019臺北古蹟日 - 古蹟行動講堂」09/21~10/13六條主題導覽體驗路線
==========

文字、編輯/鄭?倢
攝影/郜耿琳、吳宜晏
圖片提供/拾意創合
校閱/吳宜晏

更多作品及活動訊息,請上【欣建築-2019臺北古蹟日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臺北古蹟日拾意創合時境建築文化資產保存台北建築蟾蜍山寶藏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