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傅英斌工作室作品「中關村人行橋」

By 欣建築2019/10/23
article cover

傅英斌工作室作品「中關村人行橋」夜景照片;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我們現在修築的,不是一座橋,而是兩座橋。 一座是物質上的橋,另一座是人與人之間的橋; 後者更加重要。 」


活潑的聯接-貴州茅石鎮中關村人行橋設計
起因
專案位於貴州桐梓中關村,當地人的生活與一條河息息相關。貫通南北的河將村子劃分為二,阻隔了東西兩岸人們的正常聯繫與交往,架在河上的幾根電線杆是人們賴以通行的唯一路徑。由於地處山區,每年夏秋之交的豐水期雨量集中,導致河水上漲將這座橋淹沒,渡河便成了一件艱難而危險的事情。因此,在此建橋,不僅是一件改善當地村民出行條件的迫切之事,還可以將橋作為紐帶,重建人們與村落,自然之間的關係。

項目區域;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原狀照片;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設計概念
橋墩與基礎

村落地理位置偏僻,作為主要施工人員的村民們掌握的技術十分簡陋,這也限制了設計的複雜程度。為了保證在下一個雨季前能夠完成施工,讓村民正常通行,建設週期須盡可能的縮短,各種條件導致高技術含量的橋樑施工在此很難實現。

因此,需要借助一種簡便且穩定的材料及施工方式,我們選用了在水利工程裡常見的石籠網箱工藝,經過特殊處理的高強度鍍鋅鋼絲經過PVC防腐包覆加工後編織成網箱,裝填石料後經過綁紮即成石籠網箱,其特有的柔性結構使之既牢固穩定耐沖刷 ,而且可以抵禦一定程度的沉降和形變,施工簡便,造價低廉,無需機械,非常適合在山區等技術設備受限的場地施工。 為保證足夠的橋墩重力並減小迎水面所受的衝擊,橋墩採用船體形式,面寬1m,順水縱深4m。放置網箱前預先平整河床,澆築混凝土基礎。

石籠照片;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一段時間後河水中的泥沙及懸浮物會沉積于網箱石縫之中,慢慢成長出植物,使之與自然融為一體。

石籠照片;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石籠堆築成橋墩;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橋面
三跨的人行橋的橋面為鋼結構,總共三段,每段分開焊接製作,通過螺栓連接。電焊工是在中國任何城鄉都可以找到的成熟技術工種。易於購買的規格鋼材和成熟的製作技術使橋面可以在現場短時間加工完成。作為人行橋,我們希望過橋的同時能夠有豐富的體驗,選取一種可以看到河水的通透材料作為橋面材料,在經過多番選擇比較後,最後選定使用水平踏板作為橋面,用於鷹架的水平踏板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成品材料。水平踏板經過整體鍍鋅後極為耐腐耐壓,作為橋樑使用和磨損程度最高的橋面來說最合適不過,而且水平踏板面層為高強度的鍍鋅鋼網,滿足橋面的通透需求,行人可以透過橋面看到河水。為了方便女士,在橋面上還鋪設了一條60公分寬的鋼板帶,女士過橋也不必擔心高跟鞋被卡住的問題。

橋體結構;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橋體結構;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橋體結構;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燈杆扶手
橋身和橋面充滿工業感的冷峻鋼材難免少了一絲親切,為了與環境形成良好呼應,燈杆和扶手秉承就地取材的原則,選用道地的鄉間材料——竹子,內部通體打穿並埋入照明線路。 高高聳立的燈杆與河中綿延的蘆葦蕩遙相呼應,讓橋與自然融為一體。夜幕降臨後亮起的竹燈杆,仿佛在寂靜山野中點亮的盞盞蠟燭,為山村平添一筆詩意。

竹燈杆加工過程;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燈杆安裝;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軸測圖;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立面圖;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營造
建設的過程是設計師與村民相互依賴相互協作的過程。自古以來築橋修路在鄉村都是一件累積功德造福子孫的大事,古時村民們甚至要在建好的橋邊立上一塊功德碑以表感激。村裡的男人們負擔起填運石料,搬放鋼架的重活。上樑要請最有威望的老人特意選定好時辰,幾乎全村百姓都來到了現場觀看,一番儀式後,全村青壯年一同上陣抬梁,梁板安放到位後鞭炮聲響徹山谷。 這座完全由村民親手共建的橋,將全村的人聯結起來,亦讓人們重拾起對家鄉和土地的深厚情感。

村民一起抬鋼樑;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鋼樑安裝;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上樑時現場照片;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結語
完工後的步行橋成為了小山村的地標。 樸素而和諧。 築橋,本是普普通通的營造,卻在鄉間重新煥發了新的活力。 孩子們興奮好奇的打量腳下的鋼板,在橋上奔跑踩出響聲,年輕的情侶倚著欄杆互訴衷腸,古稀老人也在蹣跚經過時感歎一番如今的便捷安穩。清晨和傍晚,村民們自發來到這裡賞景閒聊。 它不僅解決了交通問題,也成了新的公共空間和交流場所。無論橫跨的河流是細小或寬闊,橋的重生為整個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相信,築橋的意義不止于完成橋的本身,更多的,是連接兩岸人與人的關係,並讓這紐帶在時間的長河裡歷久長存。

橋上奔跑的兒童;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橋頭空間;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建成照片;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建成照片;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在橋墩上讀書;圖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基本資料
作品名稱:貴州茅石鎮中關村人行橋設計
作品地點:貴州省桐梓縣中關村

建  築
事 務 所:傅英斌工作室(Fuyingbin Studio)

建 築 師:傅英斌
參 與 者:傅英斌、張浩然、閆璐
建造時間:2016年4月-2016年5月
材 料:成品網箱、石料、鋼材、鋼跳板、竹子、混凝土等

團隊簡介
傅英斌工作室
傅英斌領銜的工作室在鄉村建設領域,一直嘗試建立跨界的思維,通過在地的營造實踐,對本土文化的現代表達,探索具有獨創性、藝術性和可持續的當代鄉村建築景觀。既不對西方進行表面模仿,也不對傳統進行膚淺的解釋,創造符合當下時代特徵的鄉村設計。結合頂層的制度,為鄉村綜合更新提供優秀扎實的解決方案,營造更具活力的鄉土生活場景。另外工作室對城市更新、公共空間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方面也有積極探索和實踐,尋找最切合專案需求、最能提升專案價值的方案。

主持建築師
傅英斌
長期從事公共景觀、城市公共空間及鄉村改造的研究與設計實踐工作。北京大學LA景觀先鋒獎評委,曾任職國際知名設計公司設計負責人,主持眾多公共空間景觀規劃及設計專案,對公共空間設計、鄉土美學的空間表達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到見解。作為項目負責人,曾經主導廣州蓮麻村改造、貴州中關村改造、開封餘店村整體更新、陝西咸陽灃西新城城市中心區綠廊的景觀規劃設計、寧波西大河運動公園、哈爾濱文化中心、美國奧斯丁沃勒溪城市與景觀設計競賽、韓國釜山港景觀國際招標等項目。

設計作品在諸多專業媒體和學術雜誌發表,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受邀參加201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法國里昂《China, building heritage》建築設計展、深圳設計周等國內外重要設計展。


【延伸閱讀】
> 傅英斌工作室作品「貴州中關村兒童樂園」

> 傅英斌工作室作品「山東淄博北河東村戲臺設計:紅天棚下的鄉村起居」

> 傅英斌工作室作品「安徽太陽鄉財神廟」/鄉村針灸—重塑民間信仰空間

> 傅英斌工作室作品「貴州中關村紅軍墓/長征紀念園設計:山坡上的守望」

==========
圖文提供/傅英斌工作室
攝  影/焦冬子、傅英斌、張浩然
編  輯/邱佩儀
校  閱/王彤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
-作品導讀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傅英斌中國建築橋設計人行橋參與式營造鄉村建設中關村人行橋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