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邱文傑與廖明彬對談:看見建築的藝術性,守住建築的溫度

By 欣建築2020/03/10
article cover

邱文傑建築師(左)與廖明彬營建家(右);圖片提供/原點出版

看見建築的藝術性,守住建築的溫度
邱文傑建築師 ╳ 廖明彬營建家

邱文傑:做育幼院這個案子,可以說是我職業生涯目前為止,執行最久的案子,但人生也就是這樣,很多事情要到後來才會明朗,才能釐清做這事情需要的時間,原來要這麼長,這十年來,整個設計過程一直在演變進化,但,我認為這一路就是「承諾與實現」的過程,而且我一開始就有這個意識,要跟大家走在一起,面對所有的變化,盡量做到最好。

我沒辦法形容這樣堅持到現在是為了什麼,我是很愛做設計,也希望把設計做好,但我總覺得這背後,應該還是有更重要更有趣的事情。我記得我跟楊牧師說過「I came here for a reason」,這句話很貼切,我到現在還解不出來那個reason是什麼,但我相信應該是有個信仰存在,所以就一直往前走下去,才有機會與廖董合作,碰到我生命中的剋星(笑)。

廖明彬:文傑講我是剋星,我反而覺得,一路合作相處到現在,兩方扮演不同角色擔起不同的責任,但我們目標是相同的,人就是這樣,只要目標一樣,一起走到最後,會變成相知相惜,想一起把事情做好做完。像文傑的團隊,無論是美恩、Adam,都是很棒的夥伴,看他們在這邊的付出,真的很感動。也許文傑第一次遇到像我這樣的剋星,但其實我不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合作模式,像我知道有些設計將來會產生使用上的問題,以一個專業施工單位我也不能妥協,會跟建築師在設計上來回的討論,因為身為施工者很在意,畢竟將來萬一需要維修,業主都直接會叫施工單位,修繕就是我們在做,我們這部分的經驗太多了,必須適時回饋意見出來。

講到堅持下去的理由,身為營造單位,建築師都能堅持下去,我們為什麼不能堅持到最後,業主牧師與師母很Nice,我想這是支撐我們願意走下去的最大原因,無論是建築師,或是我們,沒有放棄目標,沒有放棄守住建築的靈魂。還有對育幼院的責任,對孩子的責任,營造單位在現場堅持了四、五年,在能做的範圍裡做到最好,回應到孩子們所期盼的新家。

六龜山地育幼院新院舍;圖片提供/原點出版

邱文傑:設計的過程中,很多想法在當下與業主溝通時,未必能得到具體的需求回饋,很多時候是一直走到後來,業主才發現原來當時想的不是這樣,甚至到蓋到一個階段,業主才理解當時設計溝通的實際樣貌,加上時間在走,時代在變、觀念在變、法規在變,需求也會變,很多因素都讓當下的設計陷入掙扎。有很多建築師在這?會認為算了,就放棄了,但我不放棄,我知道哪邊還沒處理好,哪邊還需要溝通,我就是會繼續堅持下去,雖然常常把自己又推進另外一個掙扎,但一路就這樣來來回回,走到現在。

廖明彬:像文傑這樣來回自我思辨,我認為是建築設計中很重要的過程,不斷的收斂折衷,到最後一定會走出一個最理想的結果來,過程中不斷調整,我想建築師也好,施工單位也好,都只能在過程中盡力。像這個案子走這麼久,從設計到施工都很花時間,很多細節從建築師的思考,到現場施作都是一體的,用很平凡的材料,用心思去設計、去施作,一切很手工的,而不是用很高級的東西去完成,例如,要通風的話,一般最快的做法就是安裝通風設備最省事,但我們決定不要用高貴的設備,想要自然通風,又要怕雨水進來,所以建築師跟我們一起想出對策,接著要靠現場的師傅去完成,這不是一個制式的生產,在現場手工打造就花不少時間。

邱文傑:像是處理宿舍每個房間屋頂外緣那圈的天窗,有了採光,有一點點通風,光那一點點就拉扯很久。

廖明彬:是啊,但這樣拉扯才有辦法去講建築的手作、溫度,否則就跟蓋一般房子沒兩樣。

宿舍單元外牆模板組立中;圖片提供/原點出版

邱文傑:又像是教堂的通風與採光的想法,廖董的團隊很細心地繪製了所有的施工圖,構件與構件間的介面也考慮周全,像是通風口的斷水細部就做得不錯,開口要斷水又要有風進來,是很高難度的事情,他們就把細部都收得很好。

廖明彬:在教堂這邊是比較複雜,只要材料設定用鋼構,就少不了混凝土基礎、玻璃、鋼構,而且只要有開口、有通風,就有玻璃,有基礎就一定要有混凝土。不過,教堂外觀看起來是很純粹乾淨,外牆穿上雨淋板後,我覺得為整區加分少,而且不只是視覺效果而已,對教堂內部空間更有阻熱效果,木頭本身不大吸熱,雨淋板跟金屬板中間還有空氣層,室外的熱傳到這邊會被阻隔,有點雙層牆的概念,所以教堂不會有熱的問題。

邱文傑:雨淋板是這樣,我覺得原住民就是要跟木頭、鋼構、水泥等有關係,要用原始的材料,因為必須是原料,但又要有細緻感,水泥接鋼構、鋼構接耐候鋼等,加上這個育幼院給我的直覺就不是方的,所以我設計了一個半圓的屋頂,這些都很累人,還好有廖董的團隊。

廖明彬:在材料細緻的使用上,像是文傑在宿舍外面的混凝土牆上,脫開兩道洩水線防止清水模未來可能因雨痕留下的髒污,也因為這兩道縫,視覺上讓各量體之間有了更緊密的關聯性,用水平線去提高一致性,加分不少。但是的確,在工程施作方面,模板就得多預留這兩條縫,以及後續塞入鐵片的工時。

2016年12月廖董與建築師說明清水模打樣的結果;圖片提供/原點出版

邱文傑:男生宿舍棟一樓室內的模板造價較高,到了二樓以上的外牆清水模,我們就想用更簡單經濟的材料來施作,所以用一般模板加上水平線條的溝縫,我認為視覺上的精緻感提升了不少。

廖明彬:很多建築的思考,會認為反正議題講完了,形式做完了,大概就結束了,但是這樣的建築沒有感覺,沒有溫度。建築的溫度來自於對每一個建築過程的付出與累積,或許每個人對美學的看法不一樣,但我認為文傑的建築,是有感覺的,有溫度的。

我們合作的過程中的確會有一些拉扯,我一樣是學建築出身,在施工上絕對會尊重建築師,一起守住設計精神,但我是做工程的,就是會在理性上多一些機能的考量,施工上會多一些可執行的考量,我想剛剛文傑說的剋星應該就是在指這點,像是我會在意未來會不會漏水的問題,會不會給使用上帶來困擾,這點就會是身為營造單位的理性。當然建築有理性與感性,一個想像一個落實,在這過程之間不放棄,一起把想像實踐出來,建築的溫度就這樣油然而生。

我在扮演我身為建築人的角色,無論跟哪個建築師合作,在合作的過程,就是盡力把建築師想創作的建築實踐出來。建築本身就是一個崇高的東西,涵蓋很多,不是單一的視覺而已。有太多的使用需求、太多材料物料要放在裡面,建造過程需要太多人參與,我站在營造者的專業上,無論材料或工法,都要為建築師落實、完成建築師的想像。但是能不能百分之一百的實踐,其實有很多現實要考量,不能百分之百的時候,也會遇到建築師提出質疑,覺得怎麼可以這樣,所以文傑說我是剋星,就是這樣來的。

營建過程中聚集討論;圖片提供/原點出版

邱文傑:再怎麼說,我知道廖董的團隊對品質的要求是很高的,這點非常棒,像工地經理俊偉,我到今天都還搞不懂為什麼有人能像他這樣,已經做了這麼久還不會累,還願意按部就班地做。要是換作是我,一定趕快蓋完趕快跑了,但是從這裡就能看出來,他有一種慣性——要把事情做好,我覺得這就是清水建築工坊的家教,要能夠沈得住氣,讓事情不只做完還要做好,這點我真的很佩服。

我還沒有放棄去找出最好的答案,這大概就是廖董說的溫度,我自己像這樣的思考拉扯會出現在很多地方,十年來,設計思考的每條線都是這樣過來的。設計是很有機的產生,不同時段蹦出不同的想法來,我喜歡在這些過程中,看到建築的藝術性,看到建築裡有生命。接下來,育幼院還有一些未來的規劃,我已經有很粗略的想法,不過先把新院舍這邊搞定。

2017年12月女宿棟基礎灌漿前夕;圖片提供/原點出版

六龜山地育幼院新院舍;圖片提供/原點出版

作者簡介

陳辰后

資深建築個案紀實企劃,邁入第十年。2015年起擔任台南市政府在日觀光推廣策展人,主理「紅椅頭觀光俱樂部」曾獲得日本GD獎地方創生賞。平時亦擔任雜誌特約採編,內容為地方創作者、風格店家,以及城市旅行等文章。正式出版《毓繡美術館施工全紀錄》、《半畝塘環境整合集團作品集》。

劉佳旻

獨立企畫編輯與文字工作者。曾任雜誌採訪編輯、美學類出版社選書與企劃主編,進入出版業界剛滿十年。不定期為各雜誌、刊物與網站撰寫閱讀、美學、建築與藝術相關文章;著有《創作世代:地景.夢境.怪獸.解構.隱身.靜物》(2015)。

在山中造一個家:六龜山地育幼院新院舍築成記》

【購書資訊】

書名:在山中造一個家:六龜山地育幼院新院舍築成記
作者:陳辰后、劉佳旻
出版社:原點出版
博客來:http://bit.ly/380vHkE

【延伸閱讀】

>《在山中造一個家》六龜山地育幼院新院舍築成記

>邱文傑-旅行就像是造血的骨髓

>「Baan Huay Sarn Yaw School」清邁的震後重建小學/VVA

> 張景堯「旌旗教會」─友善都市空間,打造開放的交流廣場

>教堂建築-話題本

>張景堯建築師作品─「貿易九村浸信會」

==========
圖文提供/原點出版

編  輯/王彤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建築書訊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六龜山地育幼院邱文傑廖明彬清水工坊楊子江李濤高雄建築育幼院教堂建築宿舍建築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