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基隆市長官邸」見證基隆港區休閒及產業發展的史料瑰寶

By 欣建築2020/04/13
article cover

「基隆市長官邸」見證基隆港區休閒及產業發展的史料瑰寶;攝影/吳宜晏

「基隆市長官邸」在戰後曾為鄧伯粹、謝貫一與林番王等做為市長官邸因而得名,為深入了解「基隆市長官邸」的前世今生,邀請參與修復再利用規劃設計的詹益忠建築師說明其修復始末,藉此了解如何欣賞此規模相對完整的日式房舍。

日洋合一,花俏得宜的「松浦社宅」
「基隆市長官邸」現為市定古蹟,原係松浦社宅,約興建於昭和7年(1932),為兼覽大沙灣海水浴場、旭岡丘海勝景的郊區獨棟式別莊住宅,是當時「基隆關稅務司」松浦新平藉以開拓業務的基地,也見證日治時期頗具西洋風潮的住居型態。詹建築師從松浦新平後代原宗子女士來台參觀「基隆市長官邸」後提供的照片開始談起,透過照片對照逐一述說當時在此生活的畫面,也用此來引領想像這裡曾經的優雅風華以及與修復後的對照。詹建築師拿著老照片說:「這裡(應接室)曾經是松浦新平小兒子在此彈鋼琴的地方,而這個壁龕上的四座隔板,就是照片背景裡的圓弧形花台,透過老照片,我更加認為松浦新平這位企業家在當時應該算頗新潮的,因為空間裡充斥的西洋裝飾,與傳統日式官邸素雅房舍不同」。

要了解「基隆市長官邸」的故事,就要從這幾張黑白的生活照片與現況對照並加以想像;攝影/陳德偉

松浦新平先生;攝影/陳德偉

松浦新平先生居住時期空間照;攝影/陳德偉


松浦新平先生居住時期生活照;攝影/陳德偉

松浦新平先生全家照〈背景就是目前應接室的壁龕〉;攝影/陳德偉

因為從原有平面格局即可看到「基隆市長官邸」有兩個出入口及兩組集糞設施等,可看出其原有兩戶人家。詹建築師表示:「『基隆市長官邸』原為松浦新平及其弟弟各自持有其中一戶,松浦新平為當時的「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基隆支店長,主要工作以協助總督府從事建築改建工作以及開發都市近郊溫泉街等事業為主,可以說是當時十分重要的非官方營造組織。也因為這樣,『基隆市長官邸』並非日式官舍建築,在入口應接室裡的裝飾性壁爐、尖拱窗、原木框玻璃門等元素,都顯得格外花俏。整棟修復前狀況皆已頹廢不已,唯有入口及應接室間的玻璃門扇是現場原有清理修復而成」。

應接室裡的裝飾性壁爐,是「基隆市長官邸」洋日合一風格的重要象徵之一;攝影/陳德偉


日本傳統建築中,一般有叫做「緣側」(外廊)的空間,「緣側」多面朝中庭或庭園,主要是室內外之間的中介,是在此休息停留觀景活動的場所;攝影/陳德偉

床之間(又稱凹間,照片右側空間)為日式房舍房間的一個角落所做出一個內凹小空間,通常在其中會以掛軸、生花或盆景裝飾,床之間和其中的擺飾是傳統日本住宅內部必備的要素;攝影/陳德偉

詹建築師接著說,在修復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偶然間拾獲到了「基隆市長官邸」當時興建時的「棟札」,從上面的相關記載進而確認的「基隆市長官邸」生平關鍵史蹟。而此棟札就成為「基隆市長官邸」鎮館之寶,放置在「基隆市長官邸」史料展示空間中展示著,為這棟古蹟訴說著當時的故事。走到室內,詹建築師指著床之間裡的大黑柱說:「一般日式房舍只有一處床之間(又稱凹間),而「基隆市長官邸」卻有兩處,更可證明此當時為兩戶人家所有,也是這裡與台灣其他地方的日式房舍最不一樣的地方」。詹建築師又說,據當時曾經住在此的林番王市長兒子林文雄表示,當時其隨著林番王居住在「基隆市長官邸」時,住宅外庭院的防空洞旁有座階梯小徑,當時是可以睡隨著小徑直接走到沙灘,由此可想而知「基隆市長官邸」位處可臨海望港的優越地點,他也說其常常就游泳游到對岸的仙洞巖,由此可以知道當時基隆的海邊是易於親近的,也由此得以了解「基隆市長官邸」其日洋合一的休閒風格得來有至。

這裡是「基隆市長官邸」修復過程展示室,裡面有許多修復過程中所保留下來的珍寶,透過歷史物件得以更加認識其過往生活的軌跡;攝影/陳德偉

棟札,又稱「上樑記牌」,是日本建築在舉行「上樑儀式」時會放置在屋內高處的牌子,上面有工程名稱與上樑時間、業主、設計者等與建築相關的資訊,是該建物與當地歷史及文化相關的第一手重要史料;攝影/陳德偉

現代化設備及現地取材可看見前人的智慧及歷史的痕跡
接著詹建築師帶著我們從入口重新走逛「基隆市長官邸」的內部空間。詹建築師說照原本平面圖,入口右側原為書房(辦公室),左側為應接室,正前方通廊原來還有一堵牆並未玲連通,來訪者要到應接室等候接待,是不會直接進到屋內的。後來修復考量為供公眾參觀再利用所需才打通此檐廊。在入口處另外可看到的是由玻璃罩特別保留「預鑄式化糞池」。詹建築師表示這組設備是其修復過程中再開挖所發現的,當時在興建「基隆市長官邸」時基隆也差不多同時在興建「基隆港合同廳舍」(現基隆海港大樓),因此這裡的設備工法也相對先進,從這個設備便可略知一二,因此這個也成為「基隆市長官邸」是現在化住宅的重要象徵。進到市長官邸,從一進門即可被長軸門廊陽光照射給吸引,迴廊環顧建築包圍著中間由四個和式空間,和式空間相通連為一氣。

詹建築師以其在修復前勘察發現的「棟扎」及開挖過程發現的集糞設施,來說明本建築的在當時的代表性及其現代化的程度。從裝飾性壁爐、尖拱窗、原木框玻璃門及入口圓砌石窗等元素,分享其洋式特色。坐在迴廊外石階上,遙望想像當時靠海而居休閒優雅的生活場景。這一切對照外面車水馬龍景色,別有一番景象。「基隆市長官邸」在材料選材上也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詹建築師表示,從其舊圍牆上可以發現基隆海邊常見的咾咕石(珊瑚),從圍牆及地坪上的三合土也可以看到貝殼等就地取材的痕跡,這些目前都可以在現場的陳列室中看到,也在在呈現「基隆市長官邸」有別於其他房舍的臨海特色。

「基隆市長官邸」其舊圍牆上可以發現基隆海邊常見的咾咕石(珊瑚)及三合土裡的貝殼等,可以看到前人就地取材的智慧及痕跡;攝影/陳德偉

「基隆市長官邸」整棟修復前狀況皆已頹廢不已,唯有入口及應接室間的玻璃門扇是現場原有清理修復而成,保留其原始作工及樣貌;攝影/陳德偉

「預鑄式化糞池」成為「基隆市長官邸」是現在化住宅的重要代表;攝影/陳德偉

尊重歷史:凡修過需留下痕跡才是真修復
「基隆市長官邸」也許因為當時非官式宅邸,空間格局、用材選樣反而有其自由度,也因此可看到不同以往的日式恬靜風格,反而更加具生活趣味,這也許是因為當年建築地處大沙灣海水浴場休閒有關,對照詹建築師自在坐在簷廊下微笑的畫面,頗為適宜。而就在此時詹建築師特別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其對於修復古蹟的觀念及想法:「耶穌復活告訴他的門徒說要記得我手上的釘痕,這才代表著真實的神蹟」。詹建築師以此比喻,任何古蹟、歷史建築及老屋的修復再利用,要記得保留前呈現其過往的關鍵模樣,好加以證明其曾經輝煌過,這也是他在從事「基隆市長官邸」修復過程中想要呈現的信仰所在(考量防疫所需,即日起參觀「基隆市長官邸」採預約制,詳細辦法請洽基隆市文化局)。

備註:本文全文發表刊登於雄獅集團欣傳媒《SENSE好感》雜誌第63期 「基隆老屋生活風景」專題,頁66至69,2017年8月出版。


詹益忠建築師;攝影/陳德偉

詹益忠,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及研究所,於台灣科技大學、中華大學、世新大學等多所院校兼任。致力於古蹟修復與都市環境設計規劃,除建築專業之外,同時為自由藝術工作者。

【延伸閱讀】
>欣建築-基隆都市再生 話題本
==========
撰文、編輯/吳宜晏
攝影/陳德偉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基隆都市再生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基隆市長官邸詹益忠基隆都市再生歷史建築舊建築再利用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