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速寫台灣》看見獨特台式美學,用畫筆成為城市地景記錄家

By 欣建築2020/08/14
article cover

《速寫台灣》圖為屏東李淑德宅;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生為這塊土地的子民,與土地產生連結,並且用速寫來記錄這些我們一同經歷的美好,是多麼重要的事。

──鄭開翔

從《街屋台灣》開始,鄭開翔以其獨特的觀看重點,引領大家看見充滿台灣特色的街屋。帶著「城市速寫家」的職志走遍台灣,這次,他將與大家分享自己用鋼筆和水彩繪出台灣大小事物的方式與技巧。

鄭開翔筆下濃濃台味的作品,究竟有什麼特別的視角?添加那些物件到作品中,可以一眼讓人看穿你的台灣本色?跟著小開老師一步步的紙上指導,從琺瑯水壺、雞腿便當,到摩托車、陽傘攤販,你也能夠彩繪出自己身邊的大小景物,記錄下生活周遭最美好的台灣人、台灣物、台灣景。

自序

用畫筆記錄生活,感受台灣──鄭開翔

接觸了「城市速寫(Urban Sketch)」這種創作方式,是改變我人生相當重要的一個契機。
工作上,我開始嚮往寬廣的創作生活,選擇離開了穩當的鐵飯碗,成為全職藝術家。創作上,從學生時期的大幅油畫作品,轉變成較輕鬆的鋼筆水彩與生活記錄,過去那種久久才能「擠」出一張作品的創作方式,到現在變成真的能夠將繪畫與生活結合,時時刻刻都想創作。感官上,因為遊走在各地城市,關注大街小巷的細節,培養出更敏銳的觀察力與感動力。

此外,在土地關懷上,因為能夠看到更細微的生活樣貌、建築形式,我開始發現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城市,其實有著不平凡的美;在這裡生活的人們,不管什麼角色都有十分可愛的一面,我因此更加熱愛這塊土地。對我來說,創作的靈感來自於生活,而我的生活中最享受的片刻,就是在街頭走走看看。走在路上,就可以找到許多有趣且充滿台灣魅力的元素;每當轉進不起眼的小巷,就會看到充滿生活堆疊感的畫面。這樣尋找題材的過程,像是在探險,也讓我感受到城市鄉村各地蓬勃的生命力。

「城市速寫」讓我覺得,生為這塊土地的子民,與土地產生連結,並且用創作來記錄這些我們一同經歷的美好,是多麼重要的事。所以,想邀請各位,跟我一同用畫筆來記錄自己的生活,透過繪畫與觀察,一同感受屬於台灣自己獨特的「台味」。

台北滿樂門;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空間透視概念──三種透視狀況

「透視」的觀念主要是用來表現一個畫面的空間立體感,在繪製場景或物體時,透視的準確度會影響畫面的穩定度。如果透視觀念不好,畫出來的場景就會歪歪斜斜,或是看起來有種說不出的違和感。通常對初學者來說,正面的角度比較沒有太多透視的問題,是比較好上手的題材。

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到處都有「透視」的蹤跡,大家可以看看下方照片中的街景,離我們比較近的地方,物體看起來比較大,而較遠的地方則越來越小。 簡而言之,透視在講的就是「近大遠小」。

正面的角度,比較沒有太多透視的問題,很適合初學者練習(台南民族路三段151巷街屋);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常見的街景中便有「透視」的蹤跡;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透視一般又分為「一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這三種狀況,以下分別簡單說明。

一點透視

我們面對一個物體或景色時,往往會先找到一個「視平線」。視平線指的是從我們的眼睛或相機看出去的高度,基本上這條視平線會平行於地平面。而空間中所有相互平行的線,稱之為「消失線」,往前延伸最後交會在一個遠方的「點」,就是我們說的「消失點」。這就是所謂的「一點透視」。

一點透視作品範例:屏東市勝功巷一景;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遠方有一個消失點,物體離我們越遠,看起來就越小;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兩點透視

我們站在一個街角或是物體的角落,可以同時看到兩個面,這兩個面的消失線向左和向右各匯集成一個消失點,離我們越遠,物體看起來越小(概略的消失點可能落在畫面外),這就是「兩點透視」。這種透視較複雜,建議初學者可以先從正面的角度開始練習,較沒有太多透視的問題。

兩點透視作品範例:物體向兩側的消失點縮小,通常用來表現街角的房子(屏東夜市王朝旗魚羹);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兩點透視;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三點透視

在畫面中除了往兩側消失的兩點透視之外,還多了一個往上(或往下)的方向,消失線最終會在畫面外匯集成一個消失點。通常在呈現高聳建築物或由上往下俯瞰時會用到這樣的透視觀念。

三點透視作品範例:除了往兩側消失的兩點透視之外,又加上了往上的透視(屏東菸葉廠廠房一景);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三點透視;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木造街屋

在小琉球的巷弄裡看到這間有趣的小屋,建築本體是由木板構成,屋頂以帆布遮蓋,還有植物攀爬,一旁擺放突出的水管。我在畫這張畫時,因為整體顏色比較低調,所以特別加強了木板與門板的色彩。

木頭元素的建築;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我先從左上角樹叢開始畫線稿。注意樹叢的造型與筆觸的變化,樹叢下方水管較複雜,可以暫時跳過,先往右畫出帆布屋頂,再往下畫出房子的大小和門板。內部的木頭排列也比較複雜,一樣晚一點再畫。將左側水管完成。注意水管的透視斜度,每個水管有大小、前後,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原圖。木板的部分比較複雜。我會先把主要物件定出來,之後再做細分。先抓出窗子上方木板的位置,木板高度大約比門板低一點,畫出木板後再畫出下方的窗戶。有了窗戶做定位,其他木板就可以接續畫出。木板的下方會有陰影,所以線條可以局部加粗,除了作為陰影外,也增加節奏感。

樹叢的部分,我用檸檬黃(W233)、葉綠(W277)、翠綠(W261)依序加深。木板的部分,我提高原來的彩度,選用了水藍(W304)、生茶(W332)。帆布下方的陰影用了群青紫(W315)、熟赭(W334)。帆布和水管的亮面部分用生茶(W332)做底色,水管的暗面可以用一點深群青(W294)加深。

以縫合的方式完成門板的上色,內側先用一些水藍(W304)和新翡翠綠(W264),趁未乾的時候,再以亮橘(W247)、熟赭(W334)做漸層,同時可以用指甲做一些刮擦的效果,讓顏色和筆觸看起來更自然。接著再用焦茶(W336)、熟赭(W334)加深周邊,做出生鏽的感覺。到這邊第一層的底色就完成了。

增加木板,帆布、樹叢的明暗層次,以留白的手法刻畫出門口的紅色標語。在屋頂帆布畫上藍色條紋增加變化。以灑點等方式增加木頭的髒汙質感,針對最暗的各處再加深,最後以牛奶筆畫上線條及亮點,簽名完成。

小琉球木造街屋;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作者簡介

鄭開翔

台灣第一位以水彩技法、系統化記錄街屋文化的全職藝術家,城市速寫畫家。
1982年生,屏東人。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畢,其後攻讀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2017年8月開始「台灣街屋100計劃」,隔年以此題目獲碩士學位。擅長速寫、水彩技法,提倡「用繪畫代替照相打卡」。其畫作筆觸流暢、色調溫暖,下筆間帶有獨到觀點及人文關懷,以記錄城市的美麗與變遷為己任,畫作傳達「當時」、「片刻」等永恆主題。
曾榮獲A’國際設計大獎圖形設計類銀獎、台灣世界水彩大賽、台灣國際藝術協會第17屆金藝獎水彩類獎項。2019年4月於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舉辦「畫筆尖的溫柔─在速寫之後」個展,5月與台北101合作「美食街圍籬畫展」,展覽足跡遍及台灣、大阪、廈門、新加坡等地。高鐵《T-Life》雜誌曾以他繪畫家鄉屏東的作品「進來涼」作為封面,2019年更邀其為專欄〈百工技藝〉繪製插畫。
2019年出版《街屋台灣》一書,並榮獲該年度誠品閱讀職人大賞年度新人獎。


《速寫台灣》

【購書資訊】

書名:《速寫台灣》跟著小開老師,從基礎學起,畫出你的台灣style
作者:鄭開翔
出版社:遠流出版
博客來:https://bit.ly/2DLLF86

【延伸閱讀】

>《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

>《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這些尋常住屋是承載我們生活與記憶的容器

>一探「李乾朗手繪臺博建築特展」,用手繪重新詮釋臺博五館

>「城x鎮:林思駿手繪建築展」用速寫訴說城市與建築的故事

>台南好時光:新化老街散策 感受百姓的生活況味

==========
圖文提供/遠流出版

編  輯/王彤
校  閱/邱佩儀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建築書訊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速寫台灣街屋台灣鄭開翔台灣建築街屋水彩繪圖生活故事城市手繪建築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