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認識老屋新用I:走讀大同區/以活動串聯讓「新用」不侷限於空間

By 欣建築2020/08/28
article cover

認識老屋新用I:走讀大同區/以活動串聯讓「新用」不侷限於空間;圖片構成/吳宜晏「台北老屋新用計畫」以推廣整建維護觀念為主要目標,除了解決生活空間課題補助改造外,以街區新用型等計畫補助方式,協同規劃街區串聯活動導入也是「台北老屋新用計畫」執行方式之一。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及大龍峒有著豐厚的人文故事地景,也有著許多現存、持續營運的老屋,如何藉由現有街區中在地的老屋經營者,透過計畫參與了解整建維護觀念,透過活動延續並整理出其現存的在地生活故事,讓老屋新「用」得以有更寬廣的定義及發現,而不會侷限在有形的空間之中。接下來就請大家透過台北大同區的補助提案點的介紹,了解「台北老屋新用計畫」街區新用及街區串聯成

width=999認識老屋新用I:走讀大同區/以活動串聯讓「新用」不侷限於空間;圖片構成/吳宜晏

「台北老屋新用計畫」以推廣整建維護觀念為主要目標,除了解決生活空間課題補助改造外,以街區新用型等計畫補助方式,協同規劃街區串聯活動導入也是「台北老屋新用計畫」執行方式之一。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及大龍峒有著豐厚的人文故事地景,也有著許多現存、持續營運的老屋,如何藉由現有街區中在地的老屋經營者,透過計畫參與了解整建維護觀念,透過活動延續並整理出其現存的在地生活故事,讓老屋新「用」得以有更寬廣的定義及發現,而不會侷限在有形的空間之中。

接下來就請大家透過台北大同區的補助提案點的介紹,了解「台北老屋新用計畫」街區新用及街區串聯成果:

邊境實驗室-106年微型提案/擾動百年街屋的創意基地
座落於大同區安西街的大稻埕區裡「三進街屋」,原屋主為營造起家。前廳(一進)作為屋主營造公司使用,二進是跨越設計工作室團隊進駐,三進已拆除。提案單位跨越設計工作室的曾定均,申請10萬元的經費,進行「隔間」整建維護。以自身設計專長出發,舉辦手作工作坊、社區共食,以及辦理導讀老屋活動。曾定均分享構築圓柱得弧形磚,以及當時年代背景所延伸的建築細部,像是石牆、木構天花、銅管等。藉由活動連結類型讓學員、在地居民理解大同區不同區域的發展背景,同時也將私人空間開放公眾使用,作為未來推動地區再生的潛在角色。

>延伸資訊:邊境實驗室 臉書粉專

width=600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牧童攝影 羅慕昕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舒喜巷-106年微型提案/相聚老屋「遇見久別重逢的美好故事」
以官將首文化作為媒材,位於台北霞海城隍廟周圍的巷弄裡,探討老舊街區無形文化歷史脈絡。2016年6月開始進駐此空間,以「遇見久別重逢的美好故事」作為舒喜巷團隊溫柔浪漫的宣言,以文史工作室的型態深耕地方,陪伴在地居民共同生活於此,一起找回過去傳統藝陣文化的光榮感。以「陳列互動型」、「活動連結型」的方式與在地職人合作,進行計畫的回饋,將私人空間開放至公眾參觀,透過八將文物展、共識尾牙、體驗工作坊、歷史焦點訪談,逐步探尋並連結過往大稻埕輝煌美好年代。

>延伸資訊:舒喜巷 臉書粉專

width=600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果然文創-106年微型提案/以餐飲、文創事業,重拾漂流的夢想
位在大同區哈密街巷弄之間的複合式藝文、餐飲空間,提案單位果然文創的張又穎先生,申請10萬元的經費。張又穎分享大龍峒的故事,有「三步一秀才,五步一舉人」的美譽,他以家中老屋做為文創基地,花了9個多月打造心目中的樣子,收集許多老物件、傢俱佈置室內,展現復古的老時光。提案者張又穎從自身對於家鄉的特殊情感出發,延續過去自身餐飲經驗,將餐飲菜單結合地方故事連結大龍峒記憶,進行社區導覽分享大龍峒地區的歷史脈絡進行回饋計畫。

>延伸資訊:果然文創 臉書粉專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孖空間-106年小型提案、107年新用型提案/轉譯傳統文化、注入藝文力
位居大同區大龍街裡,原使用狀態為私人空間,孖空間團隊的游純真小姐申請新用計畫進駐此空間後,已申請兩次台北「老屋新用計畫」,將臺北市傳統舊聚落「大龍峒」的地理位置的養份與老屋的核心價值結合,注入新的藝文活力。在106年小型提案時,申請15萬元的經費進行「窗面」、「門面調整」的整建維護,彰顯老屋的質地,並在回饋計畫採取藝術手法轉化社區議題,提供親近的媒材,引發街區、商街、民眾的共鳴。

游純真分享上一份工作是台北電影節的行銷推廣,經常媒合不同領域的創作者與需求,以至於在經營孖空間時,不設限展演空間,將此定位為線上與實體的藝文策展平台,舉辦「大龍峒文化展覽」及呼應空間經營主軸的靜態展覽。甚至在隔年107年新用型提案中,串聯周圍新創店家的進行策展活動,為傳統氛圍的大龍街區帶來地方社群媒合的可能性,近似「社區交流空間」的特性。

>延伸資訊:孖空間 臉書粉專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慢慢生活美-107年街區新用型提案/都市中的慢哲學,溫柔細膩的老靈魂
提案單位「慢慢生活美」的經營者謝德蘭、李宜亞為美術工作教學者,位於大同區昌吉街,主要販售日用陶瓷、經營畫室為主。在老屋新用計畫中擔任「街區店家串聯者」的角色,申請經費為10萬元,以陶作工作坊的模式辦理回饋活動,邀請在地店家體驗陶作的樂趣。在手捏陶的過程中,能讓參與店家們暫時跳脫生活步調很快的台北,能慢慢地彼此互相了解,蒐集彼此的地方故事。藝術家謝德蘭提及「想在台北做慢的事情」也呼應金城武曾說「世界越快心則慢」中的慢哲學。此項回饋計畫不僅僅讓店家帶回自己製作食器、日常用品,還有促進地方社群交流的情感,助於共同推動大同區的生活美好場域。

>延伸資訊:慢慢生活美 臉書粉專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藝風巷-107年新用型提案/以閱讀展覽及活動與社區建立關係
「藝風巷」麥志綱以藝術治療切入經營咖啡輕食,透過計畫配以閱讀展覽及活動與社區建立關係。盡可能維持原來老屋空曠挑高的型態,配以老傢俱的混搭讓時間在此凝結,讓來到此的人心情得以隨之沈澱。

>延伸資訊:藝風巷 臉書粉專

width=999攝影/吳宜晏

width=999攝影/吳宜晏

width=999攝影/吳宜晏

width=999攝影/吳宜晏

高淑玲自宅-107年中型提案/改造騎樓作為與社區的介面友善空間
高淑玲老師自宅將騎樓門面作為與社區的介面友善空間,設置座椅水槽除了自己使用也讓周圍鄰居前來停留,透過參與計畫一來處理門面隔音問題,也讓騎樓空間有其公共性,也讓其推廣自然藍染的觀念得以有機會讓鄰居認識。

width=999攝影/吳宜晏

width=999攝影/吳宜晏

width=999攝影/吳宜晏

width=999攝影/吳宜晏

324版畫工作房-107年中型提案/精神層面的文化事業
建築空間改造部分為「白蟻處置」、「工作櫃改造」。324版畫團隊負責人楊忠銘老師分享2019年從內湖工作室搬至大同區太原路17巷的契機,透過已在太原路一帶深耕已久日星鑄字行的老闆娘得知老屋出租訊息,便承租下來至今。白蟻為老屋修繕時普遍會面臨的困擾,楊忠銘老師提及面臨「白蟻處置」時,先採取「生物防治法」來降低環境荷爾蒙的毒害。起初有效但白蟻卻因後續裝潢工程干擾移巢,324版畫工作房團隊才又改以濕式做法,將藥劑藏入牆面後方紙捲中,讓白蟻吃含化學藥劑的紙捲,除了成功地解決白蟻造成工作室的困擾之外,還造福街坊鄰居。

「工作櫃改造」調整成開放式的工作區,讓參訪民眾能更直接接觸版畫不同的材料及器具。在回饋計畫中以藝文體驗活動為主,舉辦春節木活字版印春條活動、古董凸版原盤機打印活動,並與附近店家一起結合,打造藝術與老物品文化體驗市集,吸引原先324版畫工作房培養的學生及顧客,同時店長也會細心導覽空間硬體改善,擴大老屋新用的影響力。

>延伸資訊:324版畫工作房 臉書粉專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實在好貴麵包製作所-107年小型提案/輕量化騎樓介面的阻隔
提案單位「實在好貴麵包製作所」為張貴雅個人工作室,在日本打工渡假的因緣際會下,無意間吃到令她感動的吐司,於是開起她在東京藍帶學做麵包3個月動機。學成歸國後,她回台北一點一滴創立個人工作室,近年考量烘培器具空間不足與店面販售地點,才進駐大同區長安西路上,並申請老屋新用小型計畫16.2萬元,進行「門面調整」更改開口方式,重新梳理人行動線規劃,在騎樓休息區佈置簡單街道家具,新增路人行留的機會。室內空間雖然為製作區,但因應回饋計畫釋出空間作為交流場所,舉辦藍帶烘焙講座,創造室內、半戶外騎樓空間自然地駐足參與,連結與在地居民的良好互動。

>延伸資訊:實在好貴麵包製作所 臉書粉專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逆風劇團-107年建築改造小型/跨溫層的社會孵化器
全台灣第一個以中輟、高關懷少年所組成的劇團。2015年創立至今,一路從天橋底下慢慢茁壯在大同區延平路二段設址。透過計畫補助30萬元,將辦公室、劇團排練場的空間格局改造,除了解決漏水問題,還新增室內防火的建材等基本配備,創造展示廊道介紹劇團的過往經歷。成瑋盛團長與陳韋志行政總監在室內翻修過程中,親力親為地帶著團員與孩子們共同參與其中,打造像家一樣的「歸屬感」,讓原本像幫派格局的地方,轉變像家一樣的孵育基地。在新用計畫回饋活動中維持「劇團培訓」的藝術課程、少年休息據點的「深夜陪伴」、提供互動機會的「青銀共創」等三大目標,建立社會關懷的共生模式。

>延伸資訊:逆風劇團 臉書粉專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width=999攝影/邱佩儀

【延伸活動】老屋新用計畫-街區串連成果走讀
width=999

「老屋新用計畫」歷年改造空間目前集中在大同區及萬華區,為讓大家能充分認識「老屋新用計畫」成果及以硬體〈空間改造〉帶動軟體〈街區民眾〉的核心價值,將以步行方式,精選幾處提案點辦理「認識老屋新用」走讀活動,並邀請「老屋新用計畫」歷年改造空間團隊及成員進行解說,除了得以實際看到改造成果實際感受空間整維的魅力外,透過老屋新用計畫主持人劉建億及改造空間團隊成員的第一人稱方式與民眾互動及交流過程,讓雙方透過深刻且近距離的對談得到更多的回饋,同時了解台北市「整建維護」政策及老屋新用計畫「街區串聯」的關係!


第一場: 走讀大同
日期:2020年9月13日(日)
時間:14:00~17:00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NF3553QhEteSfTaRA
邀請講者:老屋新用計畫主持人劉建億及參與計畫團隊成員
名額:20人
集合地點:孖空間〈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大龍街231號2樓〉
走讀景點:孖空間、慢慢生活美、藝風巷

第二場: 走讀萬華
日期:2020年9月27日(日)
時間:14:00~17:00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zMzxRdXv4W7r5Ef9A
邀請講者:老屋新用計畫主持人劉建億及參與計畫團隊成員
名額:20人
集合地點:家香味〈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7號〉
走讀景點:家香味、青田中、家吶仔
聯絡電話:02-7711-0779#610 郭小姐 或私訊老屋新用粉專

【延伸閱讀】
>意點創異劉建億/臺北市「老屋新用」精神:以「交換」概念活絡鄰里

>意點創意劉建億/描繪「老屋新用計畫」都市生活藍圖

>台北都市更新「整建維護」政策理念I/以「老屋新用」找回台北巷弄間的人情味

>台北都市更新「整建維護」政策理念II/以「老屋新用」引領民眾認識、了解接受因而「進入狀況」

>認識老屋新用I:走讀大同區/以活動串聯讓老屋「新用」不會侷限在空間之中

>認識老屋新用II:走讀萬華區/解決生活空間課題進而讓老屋「新用」有感

【延伸資訊】
老屋新用 臉書粉專
==========
撰文/邱佩儀
攝影/邱佩儀、吳宜晏、牧童攝影 羅慕昕
編輯/吳宜晏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台北老屋新用計畫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