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安藤在台灣】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時間篇/沒時刻待過,別說你看過!

By 欣建築2013/10/07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劉育東曾在卡本特視覺藝術中心對面的學生宿舍住宿,如此一來才能真正了解建築的美。(記者陳德偉攝)



撰文 / 許家禎

安藤忠雄設計的首座校園美術館「亞洲現代美術館」,坐落在台灣亞洲大學校園裡,其催生的重要人物、亞洲大學副校長劉育東回想,當年他在國外留學時,最喜歡選定當代知名建築師設計的校園宿舍旅行居住,因為每個時刻、不同天氣都有不同面貌。如今,美術館即將開館「夜宿美術館」成為認識安藤的最佳體驗,劉育東自己也分享最愛必看的三處「神聖空間」。

圖片說明:安藤忠雄設計的「亞洲現代美術館」,坐落在台灣亞洲大學校園裡,不管是館內館外,每個角度都有不同風景。(記者吳宜晏攝)


圖片說明:三樓中央室內的展廳,視線再看遠一點還能見到亞大的古典建築,就像是從21世紀回望古典過往一樣。(記者吳宜晏攝)


圖片說明:劉育東最喜歡一樓到二樓的樓梯間,因為這裡正是整個建築最正中間的光。(記者吳宜晏攝)



催生安藤忠雄首座校園美術館,亞洲大學副校長劉育東可說是不遺餘力,期間一度撐不下去,還是安藤桑拍拍他肩膀說「好房子經常要蓋10年的!」即便辛苦但苦撐下去的理由就是希望為台灣蓋一座國際級大師的校園建築,讓莘莘學子們再也不用只看「紙上建築」。

劉育東回想,自己大學畢業在美國求學時,不同於其他同學把錢拿去各地旅遊,他曾努力得把獎學金與吃喝玩樂的錢省下來,然後到20世紀建築大師柯比意設計的卡本特視覺藝術中心對面的學生宿舍住宿,除了在?頭念念書外,最常做的就是早上、中午、傍晚、晚上到深夜,不論下雨、下雪還是大晴天,只要有空就裡裡外外看遍藝術中心和?頭來來去去的人們。

「如果你沒有每個時刻待過那個空間,那麼你就不算真正認識那棟建築。」劉育東強調,能天天與建築對話是最幸福的。他還說,其實年輕時跟大部分建築系學生一樣,如果旅程有10天,那麼10天大概都安排看建築,現在反而不一樣,通常只鎖定一個城市,不看30棟建築、只看3棟。

他舉例,第一次到羅馬看萬神殿時就迷上了,圓屋頂搭上繁複華美的藻井、諾大的廣場上各式旅人與2000多年前的建築相會,並看著光影打在石柱與門廊,他鉅細靡遺、不厭其煩從早上看到晚上,自己看得津津有味,卻苦了另一半老婆覺得無聊。因此,後來只要來到羅馬就必定會叫上計程車故地重遊,在萬神殿對面的Bar邊看邊喝下午酒,當然也還得待到晚上看夜景才算「看過」建築。

另外,較具現代感的巴黎龐畢度中心也同樣讓劉育東醉心,他可以參訪行程中,趁短短1、2個小時到廣場上偷閒喝個啤酒,再隨意走進去晃晃,因為「慢的時間很珍貴,既然珍貴就只能留給名作!」好的公共空間讓人流連忘返,安藤此次的新作品也使人不捨離去。

圖片說明:劉育東最喜歡一樓到二樓的空間,因為這裡正是整個建築最正中間的光。(記者陳德偉攝)



劉育東透露自己最喜歡的三處「神聖空間」,首先是一樓到二樓的樓梯間,因為這裡正是整個建築最正中間的光,三角型的天窗,天氣好時還鑲有藍天白雲,有時候還會透著如寶石的陽光,讓不少第一次造訪的旅人都忍不住拍照記錄下來。

圖片說明:旅人走上一樓到二樓的樓梯間,赫然發現自己也變成安藤創作的一部分,竟然參與了三角形的構成。(記者許家禎攝)


圖片說明:最正中間的三角型的天窗。(記者許家禎攝)



第二個則是三樓中央室內的展廳,只要站在展間落地玻璃前,就會感受到別的美術館沒有的部分,一來可以感受到自己與展廳和藝術品的對話,還能穿透再穿透,與對面展間的人、展廳和藝術品相識互動。同時,視線再遠一點還能看到亞大的古典建築,就像是從21世紀回望古典過往一樣。

圖片說明:三樓中央室內的展廳。(記者許家禎攝)



另外,兩邊的小樓梯,在最不經意的地方抬頭一看竟然也開了三角形天窗,幽暗通道有救贖般陽光灑落,特別讓人感到無限驚嘆。因此,要如何讓人感受不同時間、不同風情的安藤美術館,館方也特別規劃「夜宿」活動,有學員在一天一夜的禪修、瑜珈、音樂會中,不僅親近了清水模質地的寧靜純粹,也感受到「秩序中的雀躍」!

圖片說明:美術館兩邊的小樓梯,在幽暗通道有救贖般陽光灑落,特別讓人感到無限驚嘆。(記者許家禎攝)

圖片說明:亞洲現代美術館開幕前的「夜宿美術館」活動,吸引不少安藤迷前來體驗。(記者何?融攝)



[延伸資訊] 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 臉書粉絲頁

[經典走讀]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

====================
Profile
劉育東
亞洲大學副校長、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館長。

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博士/麻省理工學院共同博士研究,亞洲大學副校長、講座教授,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創所教授。曾任哈佛、奧斯陸、智利、以色列與北大之客座教授,並擔任亞洲電腦輔助建築設計學會理事長。研究論文發表於國際ISI期刊、學術專書由Birkhauser出版,曾獲2003年第一屆歐洲建築學術論文「派粹維克獎」,並受邀為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館國際評論。

設計作品獲韓國《建築世界》雜誌選為台灣首位之「每月建築師」專輯,曾應邀參加威尼斯、東京、法國、智利、佛羅倫斯、巴塞隆納、香港、大陸等建築展,2007年在北美館舉行的研究室個展「明日建築展」,獲選「台灣十大公辦好展覽」。曾應邀創立「遠東國際數位建築設計獎」、「宏?數位創作獎」、「空間母語建築獎」、並協同規劃首次跨越兩岸之「遠東建築獎」。也於1999年起邀請Peter Eisenman、安藤忠雄、伊東豊雄、Zaha Hadid 來台進行建築計畫。

另外,2007年受邀主持台灣首次十國二十位建築師之「下代基因」集體創作,由A+U雜誌發表為2008年6月全本專輯、並受邀參加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2008年應大師Peter Cook 與伊東豊雄邀請,參展台灣首度受邀之「歐亞建築新潮流2008-2010巡迴展」。2011年受邀參展加州柏克萊大學「西漢虛擬博物館特展」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2000-2010」。

建築設計安藤忠雄博物館美術館劉育東裝潢建築行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