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

[曾柏庭+Q-LAB]台北市八?立體停車場設計

By 欣建築2013/10/22
article cover



撰文 / 曾柏庭 設計總監(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圖說 / 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本案位於台北市八德路與松信路交叉口,基地上為一座約二十多年前所興建的大型自動停車塔建築,其主要服務對象為基地東北角的饒河街觀光夜市。但因其設備老舊,等候時間較長,也缺乏大型巴士停車空間,目前無法有效發揮其功效,故台北市交通局於今年(民國102年)九月舉辦建築競圖,邀請建築師團隊重新規劃一座全新的多用途立體停車場。此建築除需提供一定的汽機車停車空間以外,尚需結合里民活動中心及U-BIKE管理維修站,提供市民一座多功能的公共建築。





本事務所繼成功打造新北市烏來立體停車場後(此作品今年除入圍了台灣建築獎以外,更入圍了普利茲克?建築師雲集的WAF世界建築獎),就不斷的在尋找合適的機會,企圖重新演繹、定義都會型立體停車場之建築雛形(typology)。

我們認為,建築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建築師可以針對當下之時空背景、地理環境,提出一座跨時代性、具未來性及革命性的建築雛形(typology)。我們不安於世人對建築的既定認知,我們認為停車場可以是博物館也可以是市集地,甚至可以是一座城市觀景台。我們對建築混合體(hybrid)這個概念著迷,我們深信透過設計的力量,不僅可以提昇改善饒河街觀光夜市的週遭環境,甚至可以達到所謂的畢爾包效應,幫助台北市成為世界設計之都,創造一座城市地標。雖事以願違,我們的方案並沒能得到評審委員們的親賴,但期盼透過下述的分享,能清楚說明陳述本案之設計願景、想法及初衷。



一、建築幾何

本案基地形狀接近扇形,東側較西側?、南北兩側不平行,為非典型方正街廓。故於設計初期,我們便捨棄了最容易的規劃方式(建築物採方正形狀設計,其它剩餘三角土地用景觀設計的手法帶過),相對的,我們接受基地所付予的條件,提出了一個接近基地幾合的扇形平面。我們認為,建築師若能從都市紋理中找尋出其基地特有的本質及線索,那建築設計就不用再莫守成規或便宜了事的提出千篇一律的解題方法,而我們所居住的城市也才能有更多有趣的建築體驗。





二、結構系統

我們深信建築與結構是一體的兩面,彼此唯有緊密的相互結合,才能創造打動人心的建築作品。故在設計初期,建立對稱的扇形幾合平面尤其重要,也因為其幾合的合理性,良好的結構系統也自然的衍生成形。在平面長向(X軸)的部分,我們以每10米為一跨距配置主要樑柱(每10米可停4台車)。平面短向(Y軸)的部分,以漸變的雙跨距方式設置圓管鋼柱(避開停車格),並搭配左右兩端服務核的半圓形剪力牆系統,創造了一座雙對稱的抗彎矩結構系統。此結構設計原則也讓我們能規律的配置小樑(X軸每2.5米一支),並且完美的結合燈光設計(每2.5米配置2支T5燈具於樑下),創造一個有如時空隧道的韻律感知及行駛體驗。我們熱愛數學,我們熱愛結構。

三、空間構想

一樓東北角配置停車場主要出入口,其動線及視覺呼應也連接基地東北角的饒河街觀光夜市。主要出入口旁更規劃出一座室內大型階梯座位空間,其功能有二:一是當民眾逛街疲累時,可於此處短暫休憩,二是此區可成為結合商業與創意的文化展館,尤其可藉機推廣當地著名的飲食文化,國際觀光客也可因此更認識台灣夜市小吃。



一樓北側配置了U-BIKE的停車空間及維修管理室。此設計將原本曝曬於人行道上的U-BIKE停車空間收納於建築物之內,使民眾及自行車本身免受風吹雨打,更結合停車與維修於一處,方便民眾資詢使用。

一樓北側U-BIKE的左方配置了一座屬於里民活動中心自己的服務核空間,藉由此服務核的電梯或樓梯可上至夾層的里民活動中心。此空間採長向配置原則,原因有三:第一,一樓的大型巴士停車空間需要足夠的樓高,故里民活動中心之短軸深度不宜過深。第二,長向的設計方式有助於延伸室內空間與戶外環境的接觸面,故當配置棋桌或健身器材時,里民都能在運動或交誼之餘,同時享受外面的景色(我方於一樓北側人行道上規劃了一整排的行道樹)。第三,藉由極具通透性的一樓U-BIKE空間及夾層的里民活動中心,可適度的活化目前基地上北方臨八德路毫無生氣的現況。

一樓西側規劃大型公共廁所,其男女比例更達到一比五,除可解決逛夜市民眾長期以來無廁所可用之問題外,更可避免女性朋友常因廁所數量不足而須大排長龍之苦。也因考慮到梯廳應長期保持乾爽及清潔,故此公廁空間獨立配置於梯廳入口之外。

一樓東南角配置汽機車出入口,由右至左分別為往下的機車入口、往上的汽車入口、往外的汽車出口及往外的機車出口。此配置方式有效的將汽機車分道,而其出入口也配合行駛規則及駕駛習慣分配,可減少及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一樓南側則配置了約十輛的大型巴士停車空間。此空間最主要為服務陸客或團客所搭乘的觀光巴士,並於停車空間左側的服務核設有司機休息室。



二樓北側臨汽車出入口閘門處設有管理室。此配置考慮到汽車出入口閘門常有忘記付款的駕駛者朋友誤闖,為避免造成回堵,就近設置管理室,而管理室左側則設置婦女優先車位,方便就近管理。

二樓右側梯廳處台電配電室外牆(配置於此可有效防洪)設置文化走廊,意圖連結藝術與停車場於一體,讓欲停車的民眾在等候電梯之餘可欣賞當地藝術(可以美食為主題推廣饒河街觀光夜市)。梯廳旁設有行動不便車位區,方便行動不便者較輕易的出入停車場。




各標準層(包括二樓)皆設有墊高的人行安全走廊。此走廊設於上排與下排停車位中間,故民眾在停車後往梯廳行徑的過程中(反之亦然),都不需要走在或經過危險的車道就能安全的到達。各層左邊的服務核也設有廁所,方便駕駛者就近使用。





頂樓除設置迴車道方便讓三心二意的駕駛者可迴車往下面樓層繼續尋找車位以外,還在停車位上方架構一個超大的綠化棚架。此設計不僅可減低城市的熱島效應,也可降低長期曝曬於日照下的車內溫度。不僅如此,頂樓東北角更設計了一座大型綠化階梯觀景平台,節慶假日都可容納數百人共同欣賞101煙火或基隆河濱公園之美。




四、參數式流動設計

本案四面八方充滿著流動的特質。基地北側為基隆河,為河流之流動。基地東北側為饒河街觀光夜市,為人流之流動。基地南側為市民大道公園,為綠流之流動。基地西側臨高架橋樑,為車流之流動。四大流動?集,成為本案的中心設計概念。

有別於烏來立體停車場面對自然環境的"藏",本案位於台北市都會區域,週遭環境多為老舊建物,缺乏地方特色及城市活力,故我們決定以"顯"的設計手法來帶動建築的都市更新,並企圖將之打造成一座建築雕塑品,尤其基地南側為一大帶狀綠帶空間,我們認為可藉由此設計進而打造出一座城市新亮點,未來也可成為都市新地標。



透過參數式設計演算法,我們將陽光相對於基地的走向加之分析,設計出一個隨著方位變化的流動皮層,並藉由皮層自身的連續性翻轉,進而達到遮陽及濾光的節能效果。此皮層以鋁擠型格柵為主要材質,並以每25公分的間距平均分布(可均分於10米的樑柱跨距)。此設計成果不僅能有效阻隔熱源、降低室內溫度外,透過格柵所投射出的光影變化,更有如藝術般的於室內空間裡流動。建築在此不是被冰凍的音樂,而是熱情流動的音符,不斷的隨著時間與季節的變化,演奏出屬於自己的建築樂章!



Profile

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 Q-LAB
http://www.qlabdesign.com/

Q-LAB為一國際型建築師事務所,專業團隊由超過35名註冊建築師、設計師及工程師組織而成。工作服務範圍含跨都市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模型製作、資料調查以及文化產業分析等項目。台北及台南分所分別由曾柏庭與曾永信建築師共同帶領並完成了超過400件的作品。公司作品包含商務飯店、休閒飯店、觀光飯店、辦公大樓、住宅大樓、私人住宅、透天住宅、學校建築、購物商場、文化建設等不同領域及類型。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自1982年成立以來屢獲國內外建築首獎,作品也不斷被國內外媒體雜誌相繼報導,目前已被中國、美國、德國、瑞典、韓國等國家之建築相關雜誌刊載。本事務所除獲台灣省政府頒發優良設計獎項外,更榮獲各地政府機關相關重要獎項如建築金石獎、公共工程優質獎、國家卓越建設獎等。Q-LAB本著永續經營、在地化以及國際化的目標與理念,期能提昇國內之建築水準,也為社會奉獻一份心力。

曾柏庭 設計總監

曾柏庭為Q-LAB台北的創辦人兼設計總監。於2001年從卡內基美倫大學畢業,取得建築學士學學位,並於2003年取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曾任職美國紐約畢利歐利事務所(Rafael Vinoly Architects)、紐約帕金威爾事務所(Perkins + Will)及紐約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專案設計師,並參與了諸多知名的設計案。2006年回到台灣,除了建築本業外,並在交通大學、東海大學及淡江大學任教。2008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並聯合父親(曾永信)共同成立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更多建築作品相關資訊請上
【作品導讀】: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article/Works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
【欣建築】: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

作品導讀Q-LAB曾柏庭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八?立體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