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中建海峽實體建構大賽 以「實。農」為題展創意

By 欣建築2016/08/18
article cover

中建海峽實體建構大賽 以「實。農」為題展創意;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中建海峽實體建構大賽 以「實。農」為題展創意;攝影/盧育君


由中華青年交流協會、東南科技大學、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大陸)以及清華大學學生科協(大陸)共同舉辦的「中建海峽盃第三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於8月17、18日兩天在台北市四四南村進行比賽。因應本屆「實。農」?主題的構築競賽,經過兩天的努力後逐步完成,有從系統化的組件構成、有以圍塑空間氛圍?主題的構造體,也有從農作物意象轉化而來的構築型式等多樣性呈現。

而在材料表現上,因應競賽以50%木材?限的條件,同學們無不所用其極的發展出系統化卡榫等細部接點來回應,此也呈現出構築本質的細部接合課題。從空間氛圍、構造型式、構築系統及細部接合等課題,來作為檢視實體建構創作的價值?首要關鍵,同時也是希望同學們透過身體勞動能了解的意涵!

此次來台參加比賽的大陸隊伍分別是西南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福州大學以及瀋陽建築大學共計9所學校,台灣則有6支隊伍共計4所學校參加,分別是東南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淡江大學以及中國文化大學,合計共15支隊伍參加。接下來就請各位隨著小編的腳步走讀一趟,從各組會前提供圖版、模型到實作初步成果,來了解一下實體建構獨有的空間魅力:

作品名稱:平起(優選)

參賽學校: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
帶隊/指導老師:黃奕智、黃光廷
參賽隊員:鄭明渝、黃麗蓉、謝仁恩、賴威宏、詹崴傑、李繹名

設計構想:
洋蔥其獨特的生長條件
讓他得以在落山風盛行的屏東盛產
猶如農家辛勤耕作一般
即使烈日凍雨依然努力耕耘著

概念及演變過程:
以洋蔥鱗莖細胞壁構造做為發想
使之建構出輕巧且依需求變動的臨時性茶屋
透過與農民閒話家常的片刻
讓樸實的農村注入新活力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作品名稱:泡泡農場(銅獎)


參賽學校:淡江大學建築系(一隊)
帶隊/指導老師:林珍瑩
參賽隊員:洪偉凱、許德言、張耀文、羅浚銓、黃意茹、陳艾

設計構想:
隨著環境與氣候社會變遷,農田逐步消失,這樣的趨勢將急遽上升。未來是否還有機會擁抱自然,了解食物來源?相信這是個值得探究的問題。鳳梨,台灣常見的水果成為我們的設計源頭,汲取生長紋理與內部系統轉化成空間元素,為了解決可耕面積嚴重不足,垂直種植將成為革新的起點。我們可以建造屬於自己的泡泡農場而不受四季遞換與地形變化的鉗制,泡泡農場可以獨立運作而不互相影響,因此人們將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地。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作品名稱:稻湘亭(銀獎)

參賽學校:湖南大學建築學院
帶隊/指導老師:胡驫、章為
參賽隊員:劉卓星、段劍穎、王思淵、楊茗清、林欣琪、符文婷

設計構想:
本次設計的單元型態來源于台灣農作物水稻,根據其特殊的表面肌理進行抽象形成表皮。空間型態則是模仿成熟水稻在自然下垂時候的形狀。內部支撐結構充分發揮材料的力學性能,由膠合板擠壓產生的預應力提供,保證其結構穩固。單元體則以螺絲固定,滿足其遮陽需求,同時符合綠色生態的主題要求,最終形成供農村居民休息、聚集的場所。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作品名稱: 只麟片甲(金獎)


參賽學校:福州大學
帶隊/指導老師:張紅、林志森、陳力
參賽隊員:崔宇航、關普陽、黃惠暉、黃雲珊、林敏燕、王少君

設計構想:
本設計從台灣盛產的火龍果型態與肌理中得到靈感,採用了彎曲的單元片插接的節點構造,對外以田野穀倉的型態示人,對內有豐富的光效及奇特的肌理變化空間。同時也提供了迅速拆裝以形成不同的空間和功能的可能性,可依據農時的變化拆裝形成休憩、儲藏和穿越等多種空間以更加靈活地滿足農事和景觀需要。拆除後的鐵絲和鈑材可恢復平整並循環利用,實現更加節能和綠色的建造方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作品名稱:大田(優選)


參賽學校:西南交通大學
帶隊/指導老師:付飛、熊瑛
參賽隊員:陳梅一、馮裕茗、黃鈺昇、王浩、王子悅、張斯揚

設計構想:
台灣從日治時期到六十年代初期,農業一直作為三大產業的主導產業,台灣的農業史也基本佔據了半部台灣史。之後台灣農業隨著商業發展逐漸萎縮,八十年代後政府開始振興農業,直至最近推行的環境復興與優質休閒農業等計畫才逐漸顯出成效。
本設計及緊扣台灣目前在年輕人中大力推行的環境復興計畫主題,該計畫旨在讓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幫助農業復興中,體驗自然可持續的生活,回到記憶中自然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狀態。讓更多的年輕人學習古法耕作,插秧拔苗,以掙脫現代社會的城市病。所以本設計以稻為概念,提取並抽象稻穗、稻浪之型態,旨在以此方式使之成為新的台灣地景,希望以返璞歸真之意趣感染更多城市中的年輕人。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作品名稱:耕鳴(銅獎)


參賽學校:東南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二隊)
帶隊/指導老師:湯潔新、劉家豪
參賽隊員:謝承宇、張峻誠、倪暐哲、陳晏舫、陳姿攸、林宛宣

設計構想:
那烈日、強風、暴雨、雞鳴與老天拚搏、細心栽種、努力收割,卻有人想從中賺取更多利潤。作品從二次農業加工空間與販售地點為主,將農作物絲瓜瓜絡作為設計發想,利用棉線纏繞木板組合,呈現瓜絡樣貌設計成多功能框架,讓瓜藤植物生長、休憩的場所、擺放加工後產品。整體外殼有如被扭轉的概念,象徵扭轉農民過往的型態,重新出發。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作品名稱:相交(優選)


參賽學校: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
帶隊/指導老師:楊松裕
參賽隊員:賴蘶元、吳孟宇、康喬、盧彥瑾、盧怡靜、李繹名

設計構想:
台灣曾經被喻為香蕉王國,是當時台灣最為盛產的水果,幾乎家家戶戶的庭院無不一處是不種香蕉的。在當時香蕉與人之情感是相當親密,生活重心是「相交」的。香蕉樹與一般樹種的差異在於樹幹裡的構造,由每片大葉子的葉梢層層包裹假莖,並支撐蕉身,透過毛細現象經由管束運輸所需的養分,而這也是本設計的發展及型態來源。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作品名稱:釋迦。冥想


參賽學校:瀋陽建築大學
帶隊/指導老師:趙偉峰、滿紅
參賽隊員:廖雪晨、於見鑫、岳愛楠、張宸德、趙思齊、莊舒芬

設計構想:
本作品順應競賽題目要求以台灣特色水果釋迦入手,提取其特有的凸起的表皮紋理演變而成我們的構建單元型式,再透過插接以及榫卯等木結構特點,將表皮以純粹的木構建形式表現出來。
相比大陸,台灣的農業朝著休閒有機的趨勢發展,越來越多有機農場尋求純淨的空間與食物。我們的作品旨在為到有機農場的遊客,提供一個可以享受綠色、體驗自然的空間。
在結構上,橫向採取燕尾榫的形式連接,豎向卡槽穿插的形式連接。由於是單位構件的形式,可以實現工業預製,在現場進行快速組裝形成能與人親切互動的空間。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作品名稱:芒種-新型態農業活化器(銀獎)


參賽學校:浙江工業大學
帶隊/指導老師:王紅、趙小龍
參賽隊員:張文硯、楊澤暉、沈張燕、蔣志斌、馮建豪、唐經緯

設計構想:
台灣農業生產現已到達高水平,基本完成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過渡,單是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由於內部因素的制約與外部市場的衝擊,台灣農業出現一些待解決的課題。利用科技進步,發展優質農業,大力發展安全農業、休閒農業,注重與大陸的互利互惠,合作雙贏等目的。

農物產業40年間已由原來傳統的稻米生產,逐漸被水果及蔬果所替代,花卉亦急起直追,即台灣農業因應時代趨勢產業結構逐漸轉型,故配合該三項農業之蓬勃發展、觀光果園、休閒農業、市民菜園、園藝花卉觀光等相互結合,將可帶來農村另一風貌。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作品名稱:銀魚躍清灣(優選)


參賽學校:清華大學
帶隊/指導老師:丁建華、閆潤德
參賽隊員:白若琦、陳達、胡毅衡、商宇航、張嘉琦、張植程

設計構想:
設計發想從頂棚的材料與構造方式開始構思,淺色瓶子與木質材料的節點組合象徵台灣當地蔬菜與木構農業器具,頂棚採用銀白色薄金屬板,呈魚鱗狀形狀排列,呼應台灣地區的農業型態,同時也狀如龍鱗,是海峽兩岸共同繼承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文化形象。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劉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劉育君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作品名稱:纖圍宿-高山農園的採收小站(優選)


參賽學校:東南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一隊)
帶隊/指導老師:廖婉茹、劉家豪
參賽隊員:曾自由、鄭富籌、盧永軒、張靖、鍾建鋮

設計構想:
台灣的中部平原是紡織工業的重鎮與高山農業的產地,當農夫辛勤的耕作農作物時常缺乏適時儲存和休憩空間,若能融合台灣中部的在地特色與材料,以環保的方式提供一種輕量方便組織、可移動的構架,讓農夫在烈日當頭的太陽下能愉悅的耕作,能在汗水後享受收穫的甜美。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纖圍宿-高山農園的採收小站》,東南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一隊);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纖圍宿-高山農園的採收小站》,東南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一隊);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作品名稱:海上農場(銅獎)


參賽學校:淡江大學建築系(一隊)
帶隊/指導老師:林珍瑩
參賽隊員:劉忻怡、邱昱仁、黃國瑞、謝禎原、胡冠棋、江偉龍

設計構想:
近年來藻類在生物淨化及能源生產上的潛力逐漸被發現,這位海洋汙染的治理及新型農業模式製造機會。我們以馬尾藻的繁殖方式為構想,設計養殖藻類的海上農場,用以淨化汙染海域。改面原本的水平養殖為轉軸養殖,增大養殖面積,通過導光棒調整水下的光覆蓋,淨化速率決定了淨水週期,導光棒也呈現週期化的變化。由單元間的組接阻止汙染面積擴散,也製造了海洋新地景。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作品名稱:田園樂高(優選)


參賽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
帶隊/指導老師:薛名輝、董宇
參賽隊員: 宋璠嶼、田潤傢、童煒揚、徐紫儀、閆羽鴻、伊瀏

設計構想:
本設計充分利用木質的可插接特性,以四根直桿和三根彎桿為七個基本構件,以通用等直徑木棍為連接桿件來進行建構的推演,同時我們已釋迦、柳丁、蓮霧、鳳梨、高麗菜等五種台灣水果的剖面形式,結合田間空間活動規律,構築了多樣化的樂高世界。以基本構件出發,用構建來實現實農的居用,以達成詩意的田園理想。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作品名稱:漁秧。秧愉(優選)

參賽學校:東南大學
帶隊/指導老師:韓曉峰、屠蘇南
參賽隊員:威瑞、王憶伊、張博涵、宗袁月、廖伶真、莊惟中

設計構想:
本次設計以台灣盛產水稻為主題,結合農業和漁業皆發達的現況,以孕育寶島的魚為造型的靈感來源,並選擇能永續再生的木材和竹材作為主要材料,一方面旨在傳播台灣的農業知識,另一方面意圖通過主題展覽重煥發寶島鄉村的魅力。
裝置主要分為展覽和休憩兩個部分,展覽部分結合動線也在內部設置了休息座椅,兩部分形成對應關係,並在中間留出互動場地,增添活力。
裝置的加工主要分為CNC數控切割和人工安裝兩部分。前期通過數控機床分別對木板和竹子並行切割,得到主肋和龍骨,再通過蒸氣箱對龍骨進行進一步加工,人工安裝在主肋上,並用自攻螺絲進行連接。整個加工過程發揮了數控建造和人工安裝各自的優點,簡捷高效。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作品名稱:實。農(銅獎)

參賽學校:昆明理工大學
帶隊/指導老師:黎南、廖靜
參賽隊員:陸鵬、秦怡詩、沈榮澤、沈瑤瑤、楊皓、朱勇達

設計構想:
以寶島台灣盛產的水果鳳梨作為概念,擷取其造型及紋理等特徵展現實體建構作品,提供農作需求的臨時性空間。例如農田看護棚及果蔬販售亭,創造農村鄉鎮地景的新風貌,同時,應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綠色建造實踐為未來建築發展趨勢,該設計構想可實現在工業生產,現場快速裝配,主量體為木構造,保護環境減少污染。以植物生產規律中提取「斐波那契數列」,主題紋理採用斐波那契數列遞增的方法,控制每層漸進取率,並設定每層間隔。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

圖片說明:攝影/盧育君

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攝影/吳宜晏



本次「中建海峽盃第三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將於8月19日上午9:00至11:30於四四南村評圖,大陸方面邀請張玉坤(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吳平春(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等擔任複審評審,台灣方面則邀請邱文傑(美國紐約州合格建築師、大涵設計.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2007年全球華人青年建築師獎)、張基義(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副董事長、學學文創志業執行顧問、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楊詩弘(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台灣義築協會副理事長)及呂理煌(建築繁殖場創設人之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等四位老師擔當重任,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前來參加精彩的評圖過程。

另外,8月19日下午13:30~18:00也可以至東南科大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建築論壇暨中建海峽盃第三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頒獎典禮」,屆時除了公布「中建海峽盃第三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競賽成果外,也分別邀請到天津大學建築學院/黃玉坤教授、建築繁殖場共同創設人呂理煌教授、中原大學建築系陳宣誠教授蒞臨演講,與大家分享兩岸學術界在建築、室內設計等在實體建構創作上的看法,且請大家靜候明天的評審結果喔!

[2016 第三屆「中建海峽盃」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
>日期:2016/08/17(三)至8/18(四),09:00~17:00
>開幕:2016/08/17(三)上午8:30
>評審&評圖:2016/08/19(五)上午9:00~11:30
>地點:四四南村-信義公民會館-社區館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勤街56號

[第二屆海峽兩岸建築論壇暨中建海峽盃第三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頒獎典禮]
>專題演講一:明長城軍事防禦體系整體性研究與保護工作彙報/黃玉坤,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專題演講二:「身體性」下的實(詩)境建構/呂理煌,建築繁殖場共同創設人
>專題演講三:作為修補術的構築/陳宣誠,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時間:105年8月19日(五)下午13:30-18:00
>地點:東南科技大學中正樓11樓會議廳
>主辦單位:
臺灣:東南科技大學教學資源中心、中華青年交流協會
大陸:福建省學生聯合會、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學生科協
>協辦單位:欣建築

[延伸閱讀]
>中建海峽實體建構大賽首來台 兩岸學生實作競技促交流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87564-Making

>以「實?農」為題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 臺灣代表隊評選出爐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80147-Making

>中建海峽兩岸建築實體建構作品 同台競技與交流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23457-Making

>築夢海峽 實體構築兩岸首交流
http://solomo.xin立media.com/archi/13103-Making

>築夢海峽實體建構 淡江中科大建築奪牌響兩岸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3251-Making

>2016「中建海峽盃」第三屆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臉書粉絲頁
https://goo.gl/c2g7mO

[延伸資訊]
>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http://jzxy.fzu.edu.cn/

>東南科技大學教學資源中心
http://www.tnu.edu.tw/ltrc/

>中華青年交流協會
http://www.cyio.org.tw/front/bin/home.phtml

>四四南村-信義公民會館
http://xydo.gov.taipei/ct.asp?xItem=1126880&CtNode=37744&mp=124091
==========
撰文、編輯/吳宜晏
攝影/盧育君、吳宜晏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現場直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46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實體建構1:1實作東南科技大學中建海峽中華青年交流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