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畢業設計YOUNG TALK」─回首當年畢業設計的心路歷程

By 欣建築2016/08/30
article cover

上排左至右為褚瑞基、林彥穎、趙元鴻,下排左至右為何震寰、羅曜辰、劉冠宏、林幸長;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上排左至右為褚瑞基、林彥穎、趙元鴻,下排左至右為何震寰、羅曜辰、劉冠宏、林幸長;攝影:吳宜晏


話說從頭
此次「畢業設計YOUNG TALK」的座談會由來,來自於今年(2016)上半年建築系所畢業設計正評,所出現的各種現象。今年畢業設計的題目,小的縮至探討個人內心情感,大的離開地表上太空下海洋,呈現手法除傳統的平立剖圖,到手繪插畫、漫畫、實作、影片等各種方式,讓評圖老師眼花撩亂,開始質疑這倒底還是建築系的畢業設計嗎?這樣的狀態雖然看似百花齊放,但是細看似乎又厚度不足,因而一致開口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建築系的畢業設計變成當今的風貌,而這樣真的不好嗎?

因此我們邀請六位關注畢業設計的年輕建築新銳,以及長年在學校及政府部門擔任評審,如今擔任《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總編的褚瑞基老師,一起來談談「畢業設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由於畢業設計是扣合時代的,不同時代的人對議題的關注,以及訓練呈現的方式不同,因此本篇先請七位與談人分享當年他們的畢業設計之路,讓讀者能先掌握七位的背景,在進入下一篇〈畢業設計的意義何在?〉對談時,能更為理解他們的想法。

【畢業設計YOUNG TALK】
主持人:褚瑞基
與談人:何震寰、林幸長、林彥穎、趙元鴻、劉冠宏、羅曜辰
紀 錄:吳宜晏、王進坤、李沛航、陳彥綸
時 間:2016.06.01
地 點:雄獅欣講堂永康人文空間

一起回首當年路
林彥穎:1998年淡水捷運通車,捷運改變了大家對都市的理解及樣貌,因此2000年在淡江建築畢業時,有五六組同學包括我,是從建築、都市及交通的角度,來討論捷運對未來的影響。當時建築設計作為一個反映當代大環境變動的因子,是清楚而明確的,而我們受到建築教育的訓練,因此最後的成果是緊扣構築的行為。

林幸長:當年在逢甲的教學體制中,有一名為「教學群」的方式,我即為教學群的一員。教學群的體制是大一至大五包括設計課為連貫不分班。當時常以國內各項學生競圖的題目為設計議題,因此除關注傳統建築議題外,跟都市社會問題較相近。當時畢業設計是不談議題的,而我畢業設計操做的是跟青少年有關的議題及場所,探討忠孝橋橋上跟橋下的空間,以當時來說是較具實驗性的題目。雖然議題不太受傳統建築教育的束縛,但最後呈現仍須回到建築系統,還是一板一眼有平立剖等基本圖面,以及呈現構造方式等。

何振寰:我做過兩個畢業設計,第一個是東海學士後,題目是「探討塑膠時代的構造」,當時不太會做畢業設計,因此跌跌撞撞。工作幾年後去AA的Landscape Urbanism念書,這次的畢業設計對我衝擊很大,影響之後教畢業設計的方式。當時AA是在挑戰傳統,不斷實驗各種可能性,要做不一樣、想不一樣的事情,因此不會有固定格式這種事情。也無人懷疑AA畢業能幹嘛?雖然業界跟學校本身都知道當前業界操作的模式,但不會因此而去限制格式。我在AA時有很大的挫折感及衝突,這非指作品上而是思維上的完全不同,這衝突來自於在台灣求學跟工作的經驗。直到快要評圖前,思維才徹底的轉變,而這個轉變過程是這趟學習最值得的部分。兩次畢業設計的經驗,讓我瞭解做不好的那種感受,我認為做不好畢業設計的人,其實比較能教,因為他知道怎麼幫學生跨過難關。

羅曜辰:2002年在中原室內設計系,操作的畢業設計題目是個髮廊,從建築到室內設計及家具,及椅子細部一手包辦,利用頭髮曲面來做平面及建3D。06年在東海MR1的畢業設計是操做一個都市生活的題目,用十個小設計談區域性、人及生活,正評的圖面包括平立剖都是手繪圖,而且沒有固定尺度,是畫人作相對比例,也沒有模型。若現在回頭看其實是稀鬆平常,當時一半的老師不知道該則麼評?因為沒有圖面跟模型,題目的尺度太小,又沒有大論述及信仰。當時雖然被質疑,但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因此雖然被批評這不是建築,但我仍堅持這就是建築,並試圖說服評圖老師。

劉冠宏:我是非常固執的學生,2000年畢業設計是做老舊社區的中庭,土地公廟前的廣場,其上有個鐵棚平常是停機車。在掙扎一學期後決定拆除鐵棚,沒有做建築而是做了很多輕巧的構件。我無法做不相信的設計,當時研究後發現這個社區不需要建築,但已經選了這個社區,因此幾經思考但還是決定不做建築。最後正評時很兩極,有老師認為這是建築,有老師則認為不是。十多年後回想,我犯了一個錯就是沒有命題,因為我把基地的現實當成命題,所以無法去操作建築。於哥倫比亞念研究所時,操做三個畢業設計,雖然老師會出題型跟方法,但題目是由自己訂。這三個題目的路線都不同,有議題也有傳統的。因為哥大的訓練,畢業後讓我從執著轉為開放,美國工作的那幾年,開始大量思考去追問為什麼?才想通什麼是畢業設計?什麼是建築?業主在想些什麼?學生又在想甚麼?因此我才開始跳脫過去求學時的框架。

趙元鴻:畢業設計其實命運多舛,上學期一開始和同學合組又拆組,題目一改再改,雖然隱約有個方向,但總是被批得毫無價值,最後才訂在鹿港。在鹿港的巷弄內遊走後,確定在遊客與社區居民的中介邊緣之地,以北管樂曲為題才慢慢找到著力點。雖然以音樂為題,但我無法將抽象的音樂轉換成建築,但那也不是我想談的事情,在鹿港待的那幾天被巷弄的空間特質吸引,開始思考社區居民與遊客的關係,因此從人與空間出發,談不同人在這個基地的交會,透過傳統巷弄空間的轉換,與音樂藝術中心結合,讓人在建築遊走之際,也能隱約體會傳統巷弄的空間特質。在過程中,我很清楚想設計的是『現代建築』而不是仿古的設計,整個操作期間,逐漸對設計有自己的看法與自信,這是整個畢業設計結束後最大的收穫。

褚瑞基:我的畢業設計是接近於土地的,當時還在解嚴前,正處於後現代主義蓬勃的時期,因此受到後現代主義很大的影響,因此思考建築能扮演怎樣的角色?能在台灣做什麼?也受蔣勳老師的影響,參與如迪化街、林安泰古厝等的建築保存運動。因此畢業設計並非只是最後這個設計,其實還掛有很多子議題,這些子議題就是做過去所參與或學習的各種活動及知識。當時與現在年輕人對國際或台灣新聞的冷漠不同,我們渴望去瞭解社會,會不斷找資料,希望知道社會是怎樣的面貌。
畢業設計YOUNG TALK;攝影:吳宜晏

圖片說明:畢業設計YOUNG TALK;攝影:吳宜晏



【延伸資訊】
>>「畢業設計YOUNG TALK」─畢業設計的意義何在?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88927-youngtalk
>>「建改社YOUNG TALK」首聚會-開啟對話、勇於反省、持續建改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64080-YOUNGTALK
>>2016 6x2更名為「Taiwan 20」公開徵件中!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77751-IEAGD
>>2016 TEAM20兩岸建築與規劃新人獎 開始徵件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75654-TEAM20
>>東南科大室設系畢設評圖 以實體建構為教學核心引導體認「真實」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76131-tnu
>>INmage全國室內空間設計聯展百花齊放 扎實的技術得以深化為技藝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76308-INmage
>>華夏室設+雲科建築兩校畢業設計首聯評 擴大交流共成長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60069-hwharch
==================
攝影:吳宜晏
撰文側記/王進坤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現場直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46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畢業設計YOUNG TALK建築教育褚瑞基何震寰林幸長林彥穎趙元鴻劉冠宏羅曜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