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玩戶外

【車友投稿】單車環島苦行錄5 - 藍天碧海熱力無限

By 欣單車-單車讓生活更精采2018/08/17
article cover

日期:106.8.15 天氣:晴。 路線:楓港~大武~臺東,108.31公里。 騎乘時間:5:25:52 最大速度:53.5公里/小時 平均速度:19.9公里/小時 住宿地點:臺東假期商務旅館302房,雙人房1300元。 騎乘路線: 1、楓港~尚武臺9線南迴公路。 2、尚武~大武東69鄉道。 3、大武~知本臺9線南迴公路。 4、知本~臺東臺11線花東海岸公路。 路況: 1、楓港~壽卡的20公里前段上上下下,以上坡為主,部分路段路肩狹窄,要注意後方來車;後段全部上坡,但路肩還算寬,不會太危險。 2、壽卡~達仁約12公里全程下坡,基本上幾乎不用騎就能一路溜到底,所以得注意車速與急彎。 3、達仁~尚



日期:106.8.15
天氣:晴。
路線:楓港~大武~臺東,108.31公里。
騎乘時間:5:25:52
最大速度:53.5公里/小時
平均速度:19.9公里/小時
住宿地點:臺東假期商務旅館302房,雙人房1300元。
騎乘路線:
1、楓港~尚武臺9線南迴公路。
2、尚武~大武東69鄉道。
3、大武~知本臺9線南迴公路。
4、知本~臺東臺11線花東海岸公路。
路況:
1、楓港~壽卡的20公里前段上上下下,以上坡為主,部分路段路肩狹窄,要注意後方來車;後段全部上坡,但路肩還算寬,不會太危險。
2、壽卡~達仁約12公里全程下坡,基本上幾乎不用騎就能一路溜到底,所以得注意車速與急彎。
3、達仁~尚武全程平路,四線道十分寬敞安全。
4、尚武~大武走產業道路,雙線道柏油路,車少安全,部分路段有上下坡。
5、大武~瀧溪有一段山路,且正因為南迴改善工程拓寬中,路肩很窄要注意車輛。
6、瀧溪~金崙平路為主,要上多良車站得爬一段約200公尺的坡,多良到金崙北上方向走新的高架橋比較輕鬆,南下還是走舊的山路。金崙部落外環道高架橋接近完工,未來若不進金崙部落,走外環道十分快速,不過北上方向是連續爬坡比較累。
7、金崙~太麻里有一段山路,也正在進行拓寬工程,要注意車輛。
8、太麻里~知本都是四線道十分寬敞,但有幾個坡要爬。
9、知本~臺東全平路,寬敞好騎,進市區的道路變為雙線道,車輛也比較多要注意。 每日一句:總算有一天比較像人類的行程,依舊熱但不用趕路已經是種幸福。

 
環島第五天路線。
6點在舒適的床與冷氣中醒來,裝備上車,發現旅館頂樓沒有鎖,悄悄上樓看看,一派寧靜的景象,太陽都還躲在中央山脈後頭,曬不到旅館。事不宜遲,趕緊退房到對面早餐店用餐,趁日頭咬人前趕快通過壽卡才是王道。
 
楓港的早晨。
 
尚未清醒的楓港。
 
遠方的恆春半島最高峰里龍山雲霧籠罩。
從楓港往壽卡的路,沿著楓港溪上上下下,我上一次騎單車經過這裡,已經是13年前的第三次環島,而且那時是從臺東過來。其實從楓港上壽卡這個方向,我是第一次騎,以往全是順時針環島,3年前的第五次環島雖然是逆時針,但選了199縣道而跳過這一段。以前全線大部分只有兩線道,現在很多路段拓寬到四線,並且已經在開鑿新的越嶺隧道,未來這段會變得更加好走。
在還沒熱的天氣與尚未出現陡坡的道路上,我輕鬆的騎著,追上了在我前面的一對父子,爸爸看來大我沒幾歲,兒子大概10歲左右,看他們的行李應該是環島沒錯。有心帶小孩出來單車環島的爸爸不多,他們從高雄出發,每天平均只騎30~50公里,今天也從楓港出發,預定到金崙,畢竟孩子年紀還小,體力有限,帶他多看看外面的世界。雖然我今天不像前四天這麼趕,卻也無法跟他們用同樣的速度騎,先行超車,說好在壽卡見。
即使是早起,跟以前環島都5點起床6點出發來比還是晚了,但這年頭大家都晚起嗎?或者是太熱了不環島?除了這對父子以外,我在上到壽卡之前只再碰到一位騎公路車練車的車友,很快的在爬坡時追過我,也很快的打了聲招呼揚長而去。南迴是環島必經之路,可替換的199縣道屬於進階路線,騎的人不多,因此大部分車友會直接騎南迴,所以暑假環島旺季整路只碰到3個車友真的很怪,尤其時間也不是特別早或晚。
總之不管這麼多,努力爬坡才是要務。最後的幾公里,公路脫離溪谷不斷盤旋而上,這是今天最難的一段爬坡,壽卡之後剩下都是輕鬆的路,想到這就令人興奮。在9點之前看到鐵馬驛站,心想今天接下來都好過,然而驛站卻又不開門,實在遺憾,3年前來也剛好沒開,因此我環島這麼多次,都還沒進去過。
 
壽卡鐵馬驛站,但我來的時候老是沒開。
 
一過壽卡,就進入了臺東縣。
雖然說好在壽卡見,實際上我沒辦法花太多時間等這對環島父子檔,於是我在休息足夠後只好先走,接下來若有緣會再遇到。壽卡下達仁幾乎全是下坡,而且路形十分曲折,我靠著多年來練就的技術,用不輸汽機車的速度高速下滑,不過中間在五福山福德宮停了下來。
位於半山腰的這間福德宮,對我來說不只是單純的伯公而已。15年前第一次單車環島,我與Rommel Lin於最炎熱的下午時分從達仁上壽卡,原本充足的飲用水卻被路邊拋錨的汽車駕駛借了不少去加水箱,怕接下來水會不夠喝,就在這間伯公先借用消防用水裝滿水壺,以防不時之需,幸虧最後沒有喝到,畢竟那水肯定不乾淨。除了借水以外,廟坐落的位置風景很好,可以回首來時路,於是留下了照片;4年前我突然被公司資遣,正式離職前要把加班所得的補休休完,我便利用了這突然多出的額外假期,騎機車到東部一遊,經過這間伯公時也拍了張照片留念,來玩個古今對照。
 
位於南迴路邊半山腰的五福山福德宮。
 
廟前方可直接望見從達仁上壽卡的爬坡路段。
 
4年前的機車行,在同樣的地點拍照留念。
 
15年前第一次單車環島所拍,那時草還沒這麼高。
一個有回憶的地方一直存在,令人十分欣慰,這是舊地重遊的價值所在。告別這個有深刻回憶的伯公後,直接抵達達仁的全家便利商店做補給,15年前這裡可是沒有任何超商,變化真大。確定今天一定能到臺東,明天前往綠島的行程沒有問題,怕船票現場買不到,直接去電先搞定這件事比較心安。果然旺季的綠島,限量船票是殘酷的,明天早上8點半過去的票沒問題,但後天只剩早上9點半的船能回本島,得早去早回,想悠閒一點在島上渡假都無法。
下一個景點,來到位於南迴與臺26線路口旁的南迴公路罹難者慰靈碑。此碑立於民國40年(1951),4年前騎機車經過這裡時我才發現原來它就默默站在路旁,因為之前都是南下方向路過,碑正好在馬路對面沒發現。立碑者是臺東汽車貨運、商業與司機工會,都是與公路關係密切的產業或職業,不難想像設碑原因。一旁還有萬善公與伯公,保佑在南迴行車的人們,我只要在公路上發現這樣的碑,一定會停下來行個禮,請罹難者與公路之神保佑我平安順利。接下來,我正式宣布烤人肉大賽開始,好熱啊!還好已經下到東海岸,上坡剩下不多,但到臺東為止記得路上沒什麼遮蔭,盡情的烤就是了。
 
南迴公路罹難者慰靈碑。
 
慰靈碑旁還有萬善公與伯公廟。
該烤的總是要焦,我上車逐步向北而去,在尚武轉進大埤池產業道路,不僅進入了一個從未來過的世界,也來到當地人的休閒去處--金龍湖。這是一個湧泉形成的天然湖泊,因它是附近農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又被稱為「大武水庫」。四周有一條完整的環湖步道,以及沿途散布的涼亭,群山環抱僅開一口,但也面對著遠方的中央山脈,人並不多,是個令人有世外桃源之感的地方。
 
金龍湖遊憩區入口。
 
群山環抱的天然湖泊。
 
平常應該很寧靜,但我剛好遇上團客造訪。
這個可能連假日都沒有太多人的景點,正好在我來的時候遇上兩臺遊覽車,於是我並不孤單,不過大家都很清楚團客以走馬看花為主,所以他們只下車上廁所,最多走到視線可及的涼亭就結束了造訪。有位大叔看到我裝扮明顯跟大家不同,從上廁所就開始攀談環島的事情。當然,不外乎得到的還是讚嘆,即使中老年人也有完成過環島的,但畢竟是極少數,不是每個人都像捷安特標哥73歲還能環島。
有單車又能自行掌握時間,我自然是騎車繞了湖一圈,到完全沒人的步道確實寧靜得出奇,如果我有更多時間,就會坐在這裡看書(我有帶書喔!)。可惜設施乏人利用,裡面的涼亭與廁所雜草叢生,不然就更吸引人了。我把獨享的整個金龍湖再還給大地,往大武前進。
爬個小坡,從大武鬧區出來接上南迴,這裡有條新開發的「大武觀海步道」,沿著海邊的小山丘而築,有著良好的望海視野,時間所限我今天無法一探究竟,有待日後再來造訪。大武街區與南迴的路口旁有間五彩繽紛的房子,這是知名油漆品牌贊助的成果,也提高了曝光率。我走上旁邊的陸橋,以俯瞰的角度拍攝,也正好有三位車友在我面前掠過,看來不是太熱沒人環島,而是大家都很耐熱啊!
 
這間房子是大武彩虹村最著名的一間,位於最顯眼的位置。
 
剛好看到三位車友經過,順手拍了下來。
過個橋,熟悉的大武7-11就在眼前,已近中午12點,接下來要一直到瀧溪才有補給點,那就先吃午餐吧!車友果然多了起來,店裡已經有一團在休息中,而且看來可能要停很久的樣子。有些車友為了避開中午最熱的時間,會安排比較鬆的行程,中午11點到下午2點找個涼快的地方休息,把一天的騎乘從中間斷很長一截,我個人是不偏好這樣做,習慣沿路安排景點,多休息沒關係,只要一直有進度就好。
沒錯,我通常花一個小時吃午餐休息,他們比較早進來,我要出發時還在睡午覺,看著也有些羨慕。一群人一起環島共享樂同患難,這種感覺我已經遺忘在9年前,那年的武嶺會師之後,再也沒有超過1個人跟我一起上山下海。
繼續沿著海岸北上,緊貼海岸的中央山脈雖然沒有營造出清水斷崖那般的氣勢,也讓單車騎士得花上一番力氣翻越。行之有年的南迴公路改善計畫,正在這些山路段進行拉直與拓寬工程,早年只有兩線的馬路,現在在平路段已經全部變成四線,山路段也正逐漸變成一樣的路幅。抵達瀧溪的全家喝飲料吹冷氣降溫,再遇上好幾位休息中的車友,大家互不相識,卻有著同樣的目標。在這種能夠輕鬆運用科技加快移動速度也不覺疲累的時代,還是堅持用自己的力量緩緩前進,單車客的浪漫油然而生,讓不相識的人見面也覺得熟悉。
山坡上紅色的欄杆進入視線,抵達多良車站。這是一座已廢棄的小站,卻因為是臺灣離海最近的火車站,位於山坡上居高臨下,有著良好視野而名揚四海,我直接把車騎到車站入口,在陡坡上引起所有路人注目。此地為原住民「打腊打蘭」社所在地,昭和12年(1937)更名「多多良」,民國81年(1992)南迴鐵路啟用設站時,簡化名稱為「多良」,原有岸式月臺兩座,但不辦理列車交會而將山側月臺撤除。民國95年(2006)多良廢站,卻逐漸成為賞景與拍火車的好地點,今日由太麻里鄉公所在旁邊經營各種商業攤位,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上坡上的紅色欄杆是多良車站最明顯的特色。
 
月臺還在,但已經不提供客運服務,所以不再使用。
 
多良車站有「最美麗的車站」之稱。
 
這車站也是我的老朋友,民國93年(2004)第一次機車環島就來過這裡,那時還沒廢站,渺無人煙,今天是平日還滿坑滿谷的遊客,對比真強。在車站看看藍天碧海,喝杯冰沙,儲存繼續對抗烈日的能量,想起往日還能直接走到月臺的體驗,現在只被允許遠遠觀望,也是人太多的後遺症,否則樹大有枯枝,要是可以走到月臺上,這裡肯定天天都有人想前往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是被迫還是自願。
 
13年前未廢站之時,可以直接走到月臺上,但也因非觀光景點,設施看來十分破舊。
 
昔日多良站房,今日屋頂改為觀景臺,本體改為機房。
回到南迴公路,前方所見是全新的路線,原本的爬坡段現在只開放南下車輛行駛,北上另闢沿著海灘而行的高架橋,讓我未來的路又平坦了一點。進入金崙部落之前,更令人吃驚的龐大高架路段出現,這段路已接近完工,未來可以不必通過部落鬧區,直接從車站上方飛過,筆直的接往前進臺東之路。
 
這樣興築出來的高架路段,簡直是超脫自然的工程。
 
直接略過金崙部落的高架路段。
南迴諸多改善路段,爭議最大的恐怕就是金崙部落這段。雖然瞬間減少了行車時間,還提供一處視野絕佳的觀海點,但對部落族人而言恐怕不是好事。外環道帶走大批車流,也帶走了商機;更糟的是封住出海口的高架橋,保守的人可能說是破壞風水,以我的觀點是破壞景觀。以往族人從部落看海洋是一片開闊,高架橋出現後簡直是一堵高牆,這種突兀的工程真的對人類好嗎?即使我未來也能享受這段路的便利,但我與一般既得利益者最大的不同,是會從另外一面來思考一件事的對錯。
又在金崙進行身體降溫工程,接下來直奔太麻里。爬坡施工管制路段只有單線通行,路上往往塞滿了車輛,不僅讓人體驗到暑假平日臺東的遊客數量,也知道南迴是利用率多高的一條路。沒有耗費太多時間,進太麻里鬧區的全家補點熱量,隨即來到千禧曙光紀念園區,看看時間,我是來歡送今天最後一道陽光的。
 
施工路段管制使路上車輛大排長龍。
 
讓人心靈寧靜的海灘。
不知不覺,我坐在海邊,找個遮蔭處一直望著藍藍的海、藍藍的天空,也看見明天要前往的綠島,夾在兩種藍色之間,似乎在對我招手。無視於旁邊談情說愛的情侶,還是在海灘上嬉鬧的男男女女,把這個世界當成我獨享的空間。
「小弟你是環島嗎?」一位老伯的聲音把我從完全寂靜的海灘上拉回來,結果開啟了一連串的環島心得分享。老伯似乎也樂於此道,說了一堆路上所見趣聞,讓我在這裡多待了一陣子。一直以來已習慣大叔大姐老伯阿婆的搭訕,年輕女孩從未對我產生興趣,於是我始終記得15年前第一次環島時,在這段路上有位女孩搖下車窗的一聲「加油!」那是一種無論上刀山下油鍋都能令人勇往直前的能量罐。
 
遠望今日終點臺東市區。
 
被夕陽拉長的影子。
 
狂旅到此一遊。
還是希望天黑前能抵達臺東市區,我依依不捨離開這裡,前往「臺灣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紀念碑」。此碑就在馬路旁邊,立於民國49年(1960),根據卑南族傳說,他們的祖先在此上岸發展,因而立碑紀念,我竟然到這次環島行程規劃時,才發現這塊碑的存在,真是後知後覺。當時雖然已有原住民這個名詞,但那個年代政府以山胞或山地人來稱呼原住民,甚至人民依然以有貶義的「番仔」稱呼,時過境遷,「山地人」名稱留在碑上,是時代的見證。
 
Tjavualji部落發祥地石碑。
 
紀念碑公園配置。
 
臺灣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紀念碑,以簡體字表示十分特別。
 
其實臺灣原住民並非都住在山上,就像現在還有「高山族」與「平埔族」的分類,平埔族原則上是住在平地的,但東部的原住民很多不住山上,為何被列為高山族?這是個相當有歷史淵源的問題。高山與平埔的分類並非以居住地為劃分基準,而是漢化程度,西部平原區的原住民跟漢人接觸最早、漢化最快也最深,被清朝政府稱為「熟番」;山區與東部原住民直到光緒年間的「開山撫番」才與漢人接觸增加,漢化程度較淺,被稱為「生番」。
「生熟番」的概念,到了日治時期逐漸被轉化成高山與平埔的稱呼。戰後平埔由於漢化太深,政府不再將其納入原住民範疇,高山族的部分則依居住地區分為「山地山胞」與「平地山胞」;政府正式使用「原住民」這個名詞後,再改為「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而原住民也不再分高山平埔,只有在學術上有所區分。目前的原住民16族,噶瑪蘭族在學術上就是平埔族。
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許多族群歷史都靠口傳,無論經過多少人而讓內容產生變化或錯誤,這就是他們的文化,充滿了後代對祖先的想像,成為一種牢不可破的傳統。我再度啟程,前往今天最後一個預定造訪的點--豐里奉順宮,經過豐源國小時,隨手拍了這間地中海風格的學校。
 
經過地中海風的豐源國小還是停下來拍照。
 
太陽下山。
這間主祀蘇府王爺的廟宇,是昔日的旭村神社,今日為豐順里信仰中心。旭村設立於大正4年(1915),是由臺東製糖會社成立的私營日本移民村,以種植甘蔗為主,民國104年(2015)曾舉辦建村百年活動。日前才在彰化實際觀察過官營日本移民村,這次則是私營移民村,其實差異並不大。
 
旭村神社今日格局已不容易看出,殘跡僅剩一座石燈籠,且上面的字已經被破壞。日頭落山,天色逐漸暗下來,我碰到正在打掃廟宇的彭大姐,很熱情問我從哪裡來,於是展開了一系列的對話。十分湊巧,彭大姐的娘家也在新竹,而且是二次移民客家人,祖先最初移到瑞穗拔仔庄,然後再到旭村,今日這裡還住有不少客家人。
 
奉順宮大門。
 
殘存的石燈籠。
 
奉順宮本體建築。
 
「百年旭村」紀念碑。
 
彭大姐知道我是客家人以後更加熱情,歡迎我來這裡玩,並且還說她家就在附近,有空可以過去坐坐。雖然當地還有客家人,但在文化及語言傳承上也有了大問題,彭大姐說他們下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說客語,是「國語人」而不是客家人了。我瞭解現在臺灣客家人的處境,尤其居住在客家屬於少數族群的地方,會有更強烈的感受,不過講國語而不講客語就被稱為「國語人」,我倒是頭一次聽到,有趣。
更有趣的地方,在於我跟彭大姐之間也是以國語交談為主,但她卻很自然的認為我們是同一掛,不是「國語人」,看來我長輩緣實在是好得厲害。現在會主動關心客家文化的年輕人很少,先不管34歲的我算不算年輕,可能有關心對於長輩來說就值得鼓勵了吧!超過6點半,廟裡卻一直沒開燈,附近也是暗暗的,彭大姐跟我說已經停電一陣子,原來如此,客家人雖然節儉,但應該不會天黑了連燈都捨不得開才對,哈哈!
我還是沒能在天黑前抵達終點,即使離臺東市區剩下不到5公里而已。如果還有多點時間,或許我真的會去彭大姐家裡坐坐,因為想挖出更多這裡與客家二次移民的歷史,只能先行道別,之後可能再找機會來多聊聊。8年前的火車環島住過臺東的假日飯店,那時對於老旅館價格卻有新旅館設備這件事感到非常驚奇,這次想再來體驗,便直衝正氣路,找到它卻已經改名成假期商務旅館,價格不像以前這麼超值,但我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就先住再說吧!
 
旅館外觀。
 
假期商務旅館的雙人房。
 
旅館名片正面。
 
旅館名片背面。
 
旅館的位置十分方便,一出門就是有如夜市的街道,許多小吃及名店都在這。就在旅館對面的林家臭豆腐看來肯定是名店,排隊人龍把隔壁也很有名的老東台品甜屋都遮住了,有夠誇張。我先到老東台品甜屋嗑了一碗米苔目冰,再到附近買晚餐回旅館享用,休息時間比前四天都充裕許多,難得享受到了閒適的感覺。
 
超多人排的林家臭豆腐。
 
老東台品甜屋的米苔目冰。
 
老東台品甜屋名片。
打開電視看新聞,才發現我稍早在奉順宮遇上的停電不是小事情,而是因為大潭電廠跳電而導致全臺受影響的大停電事件,整個晚上新聞頻道窮追不捨。稍微關注之後,我得轉移注意力,開始想明天的行程,早上9點半在富岡漁港坐船前往綠島,1小時前抵達取票並處理狂旅托運,從臺東市區到漁港也要抓半小時,加上整備與吃早餐時間,還是6點多就得起床,不能睡太晚,想要盡興的玩其實不能放太鬆。
環離島計畫總算又繼續實行,好好利用未來兩天可以慢慢騎車遊賞的時間,完全消除前五天的辛勞,後面還有更強的boss在等我呢!

*本文由「人間自轉車」授權轉載,原文網址:https://bit.ly/2L2qX1t,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複製轉載。

Ⓞ延伸閱讀:【車友投稿】單車環島苦行錄4-熱帶南國沿山行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