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玩戶外

《單車環島,停不了》環島萬歲!

By 欣單車-單車讓生活更精采2019/06/14
article cover

何謂環島?


其實,我不太擅長把自己真實的一面曝光在別人面前。我內心真正所想的,也不會直接了當地告訴對方。

從小我就習慣掩飾自己,總是努力做著討大人開心的事情。當自己變成大人後,即使想要變得坦率一些,卻已經積習難改。

因此,閉幕式致詞時,當著大家的面毫不遲疑的脫口說出:「環島之後,終於可以說我是真正的台灣人了!」老實說,這舉動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

沒有經過大腦的冷靜判斷,分析利害,沒有通過理性的層層過濾,就這樣單憑感覺,率直的分享自己的感受。也許這就是「環島」病毒的感染力,連我也中毒了,甚至是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個性,也被改變了。

一起環島的夥伴們,是否也是這樣的心情呢?
▲完成環島,大家臉上帶著笑容。(天下文化 提供)

對台灣人而言,「環島」的意義是什麼? 我問了隊伍裡形形色色的參加者。大家幾乎都異口同聲的表示「環島是台灣人的一個儀式」「如果不環島,就稱不上是台灣人」。

本來是作為移動手段和運動項目的自行車,被賦予了環島的特別意義後,在台灣社會和台灣人的心目中,別具象徵意涵。

尤其是包括我在內,四十歲以上的台灣人,接受的是國民黨一黨專政時代的教育,中國色彩濃厚,教科書裡幾乎沒有提到台灣,從小就被教導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但是,伴隨著民主運動的發展,台灣人可以用自由坦蕩的心面對台灣這個故鄉,對台灣這片土地充滿了濃厚的情感。然而,有太多學校沒教到的事,感覺內心空了一塊。於是,想要更深入認識自己的故鄉,這個念頭擴散開來後,就實踐在環島的行為上。

環島期間,映入眼簾的一景一物,就像浸泡在時間的定影劑,沖洗出無數張的底片儲存在我的腦海裡。

從台北出發,行經淡水河自行車道時,路況平坦,騎起來很輕鬆,心情整個大好。接著一路往南陸續經過三峽、桃園、新竹等地,這些地方雖然離台北不遠,平常卻鮮少有機會到訪,趁著這趟環島可以好好欣賞。

在擁有台灣最大風力發電廠的苗栗,沿途為一整排的巨大風車所吸引。

過了台中、彰化等鬧區,騎過紅通通的西螺大橋就到雲林了,這座橋是橫跨台灣最長河流的濁水溪。越往南走,越感受到氣溫明顯升高。

拖著疲憊的身體,一邊在嘉義夜市吃著有名的火雞肉飯,一邊心想自己幹嘛那麼辛苦騎自行車環島呢。就在第三天晚上,第一次閃過後悔的念頭。

第四天到了台南,受到前來加油的「應援團」鼓舞,還有擔仔麵、棺材板、蝦捲等美食的慰勞,豐富的飲食文化療癒了身心。穿過高雄的港口、高樓大廈、工廠之間,大都市的蓬勃朝氣轉化成自己的能量,有了動力繼續往前。

接著來到原住民人口居多的屏東,住民的輪廓也變得不一樣,一大片的檳榔園,彷彿沒有盡頭,還有分布在深山裡面色彩繽紛的原住民部落,可以一窺幽靜之地孕育出的豐饒文化。

還有,讓人完全不想再來第二次的壽卡,努力踩著腳踏板才終於爬上去的魔鬼關卡,真的騎到很想哭。

在台東,東海岸的紅綠燈少,感謝能夠一路順暢通行。望眼所及是遼闊無邊的大自然,伸手卻又遙不可及,彷彿看到了台灣本來的面貌。我忘不了點綴夜空的繁星和粼光閃閃的海面。以及,運動時產生的乳酸大量堆積而造成身體痠痛,在溫泉的滋潤下得以緩解,真是極致享受啊。

長時間騎乘下來,正當覺得身體已經完全適應自行車,好像可以繼續騎時,環島也來到了尾聲。

來來往往的機車,此起彼落的汽車喇叭聲,都會的喧囂,林立的高樓大廈……,看著眼前的台北一○一,終於到達終點了!
▲單車環島順利完騎。(天下文化 提供)

環島結束後,我回到日本,過不久就是二○一七年一月二十日,是父親逝世三十二周年的忌日,我突然想起三年前,父親台大地質系的同學張昭雄先生跟我說的一句話:「我曾經和你父親一起繞了台灣一圈。」

父親年輕時,也曾利用巴士等交通工具進行環島之旅。

一九四七年的夏天,就讀大學一年級的兩個人搭乘火車從台北車站出發。第一天的目的地是台中大甲。因為另一位感情要好的同學的老家就在大甲,雖然同學本人不在台中,但是也受到他的家人熱情款待。

第二天則是前往南投縣埔里鎮,父親的親戚住在這裡。埔里空氣清新、水質好,不只以紹興酒的產地聞名,也是中央山脈的登山口。對於熱愛爬山的父親而言,似乎是經常到訪的地方。

「花了好幾天,終於到屏東了。」張伯伯說道。從西半部往東海岸,偶爾遇到路面狀況糟糕的道路,就改用開車方式前進,經過台東、花蓮,再回到台北。他們出發後,究竟是花了幾天完成環島的呢?

「忘了。雖然很辛苦,但是很愉快。」由於時間太過久遠,張伯伯也不記得天數了。

輕鬆的搭火車環島,是一九九二年南迴鐵路通車,形成環島鐵路網之後的事了。想必父親與張伯伯當時一定花了很長的時間,在還沒有完全連結的鐵路和道路之間,交互換乘來完成環島的吧!

父親十歲離開台灣,前往日本留學。戰爭結束的兩年後,一九四七年返回台灣,進入台灣大學就讀。然而,在身分認同上覺得自己是日本人的父親,對於從中國大陸來台的國民黨實行一黨威權統治,在肅殺氛圍的社會中感到格格不入,所以在一九四九年的秋天,搭船偷渡到日本。等他再回到台灣,已經是一九六○年代了。

父親是在一九四九年夏天出發去環島,那時他已經決心前往日本了。出生台灣,從小被教育為日本人的父親,在戰爭結束後,突然被告知是中國人,他在身分認同上陷入苦惱。在學校學的是日本地理和歷史,可是他對自己重返台灣的這片土地以及統治者的中國背景卻一無所知。

明明是祖國的「台灣」,儼然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內心的真實情感和現實生活產生了矛盾,但苦於找不到平衡點,於是決定離開台灣。而父親的這趟環島也帶著訣別之意,想把「台灣」烙印在自己的腦海吧。

回頭想想,現在有很多台灣人為了確認自己的身分認同而「環島」,或許父親的環島也有相通之處。

當他經過日本統治時代留下來的神社時,是否有雙手合掌默禱參拜呢?到了會講日文的村落,是否有跟當地人交流呢? 父親是否看出台灣的山和日本的山有什麼不同呢?

對於父親的環島之旅,我心中浮現越來越多的問號,遺憾的是他早已不在人世,所以無從得知。

與父親相比,我的環島之旅在整體環境上已經相當完備,沒有吃到什麼苦頭。

雖然相隔近七十年,但是我們透過環島得到的東西,存在著共通點。

對台灣一路走來的歷史找到思考的方向,還有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成為重新審視自己的契機,以及對人生產生不同的體悟。
▲一青妙的「環島私日誌」-《單車環島,停不了》。(天下文化 提供)

這趟環島,或許不過是人生中微不足道的九天而已,可是在遙遠漫長的路程中,四處蘊含著台灣的豐富多樣性,感動俯拾即是。即使把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五感全都用上了,也無法把全部的魅力一網打盡。

我自己雖然是在台灣接受教育,十一歲移居日本之後,跟台灣也漸行漸遠。最近十年間,我頻繁的到訪台灣,寫了書,和台灣的連結越來越緊密,自以為已經夠瞭解台灣了,但是透過這趟環島才知道自己是夜郎自大,一路上的新發現簡直多到不可勝數。

正因為是靠著自己的雙腳完成環島,多少能夠直接體會到父親當時的心情。

在台灣騎自行車環島,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快樂、美味,當然還摻雜著痛苦。感覺自己騎了好遠,也思考了許多,其中富有意義的「發現」也多了不少。

回到日本,我盯著體重計上面的數字,竟然比參加前還重了一些。也許是來自於這趟環島之旅的回憶和經驗,還有在我心中再度累積的「台灣」的重量吧。

環島萬歲!

更多旅程感動故事收錄在一青妙《單車環島,停不了》(天下文化出版)。

《單車環島,停不了》
▲《單車環島,停不了》。(天下文化 提供)

某日,作家一青妙收到一封信,邀請她到台灣騎自行車環島,她原本打算婉拒,誰知卻誤打誤撞踏上這一趟特別的旅程,途中發生了哪些事?看到哪些不一樣的風景?竟讓她從此愛上「環島」這種旅行型態,從此停不了!

認識一個島嶼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雙腳踩動踏板前進,親自去呼吸,去看,去聽,去吃,去感受。──一青妙

台灣│明明是造訪過無數次的台灣,新的發現和感動卻俯拾即是。
屋久島│因單車環島的契機來到此地,發現了很多跟台灣的共通點。
四國│親眼見識太平洋的藍與瀨戶內海的藍,真的不是同一種藍。
佐渡│拜訪日本著名的產金礦區,遙想起父親家族的九份礦山。
能登半島│在母親姓氏的發源地,享受大自然與藝術的洗禮。
琵琶湖│和環台的老戰友們,一起挑戰環日本第一大湖。
奄美大島│沒想到在此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的中途棄賽。

一青妙挑戰單車環島的旅程,未完待續……

【延伸資訊】
天下文化官網
天下文化粉專
《單車環島,停不了》線上購買:https://bookzone.cwgv.com.tw/books/details/BLF096


【本文授權範圍僅限欣傳媒,不得轉載】
單車環島一青妙天下文化日本台灣新潟佐渡島四國琵琶湖能登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