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拉赫曼尼諾夫 Rachmaninoff

By 欣古典2013/07/11
article cover

和鋼琴詩人蕭邦一樣,拉赫曼尼諾夫的曲子也以抒情、浪漫的音樂風格受眾人喜愛,但究竟這位20世紀初的鋼琴巨擘是怎麼看待自己?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成長? 圖片說明:拉赫曼尼諾夫 父親揮霍家產 靠母親撐家計 相較生長於小有資產,家庭有愛的普羅高菲夫,拉赫瑪尼諾夫的家境簡直就是個惡夢。拉赫曼尼諾夫的母親原為富裕將軍的女兒,嫁給愛享樂揮霍的父親,父母都是業餘的鋼琴演奏家。四歲時由母親親自教導他鋼琴,祖父在他九歲時,請了聖彼得堡的音樂老師教授鋼琴。直到父親讓家裡有了財務漏洞,五處莊園房產被拍賣。全家人移到只剩僅夠家人棲身之所。身為閨秀的母親吞下婚姻與財務悲劇,頑強抵抗失婚命運,扛起監護權,靠著親戚的

和鋼琴詩人蕭邦一樣,拉赫曼尼諾夫的曲子也以抒情、浪漫的音樂風格受眾人喜愛,但究竟這位20世紀初的鋼琴巨擘是怎麼看待自己?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成長?

 

圖片說明:拉赫曼尼諾夫


父親揮霍家產 靠母親撐家計
相較生長於小有資產,家庭有愛的普羅高菲夫,拉赫瑪尼諾夫的家境簡直就是個惡夢。拉赫曼尼諾夫的母親原為富裕將軍的女兒,嫁給愛享樂揮霍的父親,父母都是業餘的鋼琴演奏家。四歲時由母親親自教導他鋼琴,祖父在他九歲時,請了聖彼得堡的音樂老師教授鋼琴。直到父親讓家裡有了財務漏洞,五處莊園房產被拍賣。全家人移到只剩僅夠家人棲身之所。身為閨秀的母親吞下婚姻與財務悲劇,頑強抵抗失婚命運,扛起監護權,靠著親戚的接濟,讓孩子們都能受到這個階級身份的人最起碼的教育,包括讓小拉赫瑪尼諾夫去上音樂院。

聖彼得音樂院愛翹課 險遭退學
為了上音樂院而來到聖彼得堡,小拉赫瑪尼諾夫開始寄人籬下的第一階段:「祖母每天給我五毛錢,但我每每走到半路就逃學去溜冰,缺課的結果就是拿到滿江紅的成績單,但我總是能改得讓祖母看不出來。祖母為什麼這麼容易被騙,到現在我還是無從得知,後來我的成績簡直就是幾近退學階段了,音樂院的老師甚至親自造訪,於是還是被媽媽發現了,沒人能騙得了她。我只有音樂一科是不費力就可以過關的」。

恐怕兒子難逃被聖彼得堡音樂院退學,拉赫瑪尼諾夫的母親,靠著她那官宦人家閨秀的人際關係操盤直覺,馬上就委請表親,在莫斯科音樂院聲名大噪的季洛悌救火。

季洛悌古道熱腸,又極愛表弟之才,馬上建請將小表弟送到莫斯科音樂院,師從以嚴格出名的茲維列夫門下,並住宿在他的家中。

就讀莫斯科音樂院 展現音樂才華
身受家庭失能,家人失和之苦,拉赫瑪尼諾夫將莫斯科歲月移情專注於音樂學業上,身懷天分與肢體上的罕見優勢,再加上茲維列夫的嚴格訓練以及巧妙牽起的人脈,拉赫瑪尼諾夫從聖彼得堡音樂院的逃學威龍,搖身一變成為莫斯科音樂院的金獎學生,不但鋼琴無人能及,就連作曲與理論都深獲教授群們的讚許,柴科夫斯基在他作曲畢業考試上,給了五「加加加加」分。與音樂大師如柴可夫斯基、葛拉組諾夫、林姆斯基高砂可夫的合作演出,給予拉赫曼尼諾夫舞台,展現他高超演奏技巧與駕馭龐大曲目的能力,征服了台下觀眾,成了樂壇新星。

 

▲拉赫曼尼諾夫於1891年創作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第一號交響曲失敗  陷入低潮
俄國樂壇的天之驕子在1987年面臨了人生第一次的大打擊,《第一號交響曲》在聖彼得堡首演後,惡評如潮,被當時著名的音樂家與樂評家庫依(César Antonovich Cui )形容是「上帝降臨埃及的十大災難之一」。據說是因為首演指揮葛拉組諾夫沒有把握時間排練,極有可能在首演當日喝醉酒上台演出,才會產生這種悲劇。但不管原因為何,拉赫曼尼諾夫因此受到很大打擊,陷入沮喪之中。接下來的三年裡,他無法集中精神作曲,幾乎沒有完整的作品產出。

圖片說明:第一號交響曲首演失敗的可能禍首:葛拉組諾夫


1900年拉赫曼尼諾夫拜訪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現場演出它改編自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的鋼琴作品。托爾斯泰在演出後說:「世界上有誰需要這種音樂? 我一點都不喜歡這首曲子。貝多芬的音樂根本沒有道理,普希金與羅曼諾索夫的文學作品也是」。事後,托爾斯泰像拉赫曼尼諾夫道歉,深怕傷了拉赫曼尼諾夫的心。敏感的拉赫曼尼諾夫雖然表面上說沒有沒是,被自己仰慕的文豪批評,心中還是有疙瘩。


不久後,拉赫曼尼諾夫透過表弟的介紹,接受心理醫師達爾(Nikolai Dahl)的醫治。達爾醫師是位業餘的作曲家,他利用催眠療法並且不斷與拉赫曼尼諾夫聊音樂有趣的地方,拉赫曼尼諾夫漸漸重拾對音樂的熱愛還有創作自信。1900年十二月,拉赫曼尼諾夫完成《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獻給治癒他的達爾醫師。他親自於首演中擔任鋼琴獨奏,《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中深刻的情感與觸動內心的旋律使的演出大獲成功。

圖片說明:達爾醫師

 
在復原後,拉赫曼尼諾夫與他的未婚妻成婚,有一個幸福的家庭。1903年更受邀擔任波修瓦劇院音樂總監,常旅居於德國、義大利與俄國之間創作演出。並1909年至美國巡迴演出《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獲得極大的成功。

 

▲由拉赫曼尼諾夫的好友,霍洛華茲演出《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遠離家園發展  失去源自祖國的靈感
1917年俄國革命推翻俄羅斯帝國,屬於資產階級的拉赫曼尼諾夫,在社會主義革命黨的領導之下,失去原有財產,迫使拉赫曼尼諾夫離開祖國到美國發展。從1918年到他過世的1943年,都無法再回到祖國,對他而言宛如失去了創作靈感。雖然美國與歐洲大陸給他許多舞台,但多以演出者自居,創作作品相對過去少了許多。

 

▲拉赫曼尼諾夫晚期佳作《帕格尼尼狂想曲》

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流芳百世,鋼琴家顏華容認為,「拉赫曼尼諾夫,是集大成的人。他的音樂真的很好聽,且因為好聽的特質,可以直接說服很多人,反而有一種推廣的作用,很多人會因為他去聽鋼琴演奏」。

牢記核心主題 才能完美詮釋
會彈鋼琴的人,幾乎個個都想挑戰彈奏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然而,他的作品又以艱澀的彈奏技巧、吃重的力度要求,情感表現拿捏不易等難處著稱,讓不少彈奏者又愛又怕。

顏華容指出,想要彈好拉赫曼尼諾夫的曲子,除克服技巧上難處之外,詮釋曲子情感表現的「眉角」在於,拉赫曼尼諾夫的創作曲,都藏著他想表達的核心主題於其中,不論是多長的曲子,核心主題都會一再出現,彈奏者必須牢牢記住,才能順暢詮釋,否則樂曲表現將顯得過於片段。

鋼琴交響化 表達心中豐富音色
「而且聽他的第一號奏鳴曲,就像是把整個交響樂塞到鋼琴裡」,顏華容再點出拉赫曼尼諾夫作曲的另一項特色「鋼琴交響化」。她說,「從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對鋼琴的音響及豐富的泛音效果有很通徹的了解,他將鋼琴各種音域的音色特質與各種常用的鋼琴技巧音型巧妙結合,使之既有交響化表情、又有絢爛的鋼琴技巧表現力,是真正在鋼琴上落實交響化,而不再是將樂團各聲部移植到鋼琴上」。

圖片說明:拉赫曼尼諾夫與女兒的合照


「所以只要觀察拉赫曼尼諾夫的作曲順序就能看出他想當作曲家的企圖心」,顏華容指出,和一般作曲家從奏鳴曲寫起不同,拉赫曼尼諾夫離開音樂學院後的作品,卻是協奏曲和交響曲寫起,顏華容說:「我想是他的耳朵裡總是能聽到三、四種聲音,所以一開始就要用交響曲這種大規格的曲子,才能完整表達他心中所想」。

傳統中求突破 滲入當代元素
顏華容並在她對拉赫曼尼諾夫的著作中提到,她認為拉赫曼尼諾夫在1907年與1913年創作的第一、二號鋼琴奏鳴曲,是拉赫瑪尼諾夫對蕭邦、李斯特所傳承的鋼琴演奏黃金時代致敬。她在著作中說:「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揉和了李斯特、布拉姆斯、舒曼與蕭邦的鋼琴語彙,雖然沒有突破調性音樂的傾向,但他卻很能夠在舊有的型制與題材中『滲入』當代的流行因子,例如他離開俄國之後的作品中愈來愈多的爵士和聲轉調方式,以及繁音拍子的重拍錯置方式」。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文/思瑜 撰寫整理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