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旅行

台北爵士現場走透透:Marsalis Home Taipei

By 欣音樂2014/09/05
article cover

隱身在飯店內的 Marsalis Home Taipei,看店名即可知道這裡響著爵士樂(Marsalis 為知名小號演奏者:溫頓·馬沙里斯,他也是融合古典與爵士的現代大師),它是高雄馬沙里斯爵士酒館(Marsalis Bar)的姊妹店,這次我們拜訪了高雄店的經營者,也是當初參與台北店設計的張孝維,一起來聊聊聲音空間規劃與心中的爵士樂。圖片說明:Marsalis Home Taipei 吧檯一隅(攝影:-C≡C-)爵士樂的聲音?-聲音在空間的重要性張孝維本業為室內設計,一路在高雄經營了包括 Marsalis Bar 與展演空間 In Our Time 等五家店。由於父親為樂手,從小

隱身在飯店內的 Marsalis Home Taipei,看店名即可知道這裡響著爵士樂(Marsalis 為知名小號演奏者:溫頓·馬沙里斯,他也是融合古典與爵士的現代大師),它是高雄馬沙里斯爵士酒館(Marsalis Bar)的姊妹店,這次我們拜訪了高雄店的經營者,也是當初參與台北店設計的張孝維,一起來聊聊聲音空間規劃與心中的爵士樂。

圖片說明:Marsalis Home Taipei 吧檯一隅(攝影:-C≡C-)


爵士樂的聲音?-聲音在空間的重要性

張孝維本業為室內設計,一路在高雄經營了包括 Marsalis Bar 與展演空間 In Our Time 等五家店。由於父親為樂手,從小耳濡目染的他養出一對好耳朵,熱愛爵士樂也重視聲響,剛開始聊不久,他便語重心長的表示「一個空間所呈現的聲音很重要,必須重視這件事。」經營這麼多間店,也跑過台灣許多的展演空間,他直說許多人注重的是氣氛與裝潢,但對現場表演來說聲音才是最重要的。

他舉例戶外的空間其實不適合爵士樂演奏,聲音容易散掉,鮮少有場地適合。「現在比較少人嚴肅地去看待這件事情,就像要討論爵士樂的聲音到底是什麼?得回到爵士樂的本質『原音重現』,我很重視聲音在空間所呈現的樣貌,這也是聽錄音與現場最大的不同,不論錄音器材已經發展多好,現場表演都還是具有其獨特性與魅力,必須要重視視聽品質,有好的樂手更需要好的空間讓音樂呈現得更漂亮。」

對聲音規劃的重視,他表示除了要有專門的 PA 負責現場的聲音處理外,最初在空間規劃時就該把聲音設計考量進去。「 Marsalis Home Taipei 的天花板低,聲音會瞬即反彈,為避免聲音互相反射而轟的太厲害,我們在舞台後方的牆面增加絨布材質,其他牆面加上窗簾,增加吸音效果。另一個方面我們裝潢上也不做對稱的設計,在左邊安排吧台,抵銷經由牆面反射的聲音。」

他說明聲音是有指向性的,根據空間大小就要做不同調整:是否需要 line-in,用什麼方式放大,喇叭的位置擺放等都要仔細規劃。不僅是前置作業重要,樂手本身也必須要有觀念,「空間大的地方PA很重要,小地方則考驗樂手自我平衡的調整能力,他們所演奏的聲音就是觀眾聽到的聲音,樂手本身要拿捏得當。」他解釋這種調整是有許多變化的,所產生的聲音氣氛也會完全不同,空間場域、樂手與工作人間都要互相配合與調整,才能有最好的聲音品質。

圖片說明:表演舞台區背後即為牆面的絨布設計(攝影:-C≡C-)


每個環節需緊緊相扣 音樂環境才會健康

空間規劃與聲音條件擁有後,接下來便是節目安排與觀眾培養。「高雄 Marsalis Bar 經營至今五年,一開始擔心平日人少,將表演安排在週末,但這樣反而讓氣氛變得不好,觀眾不是為了音樂而來,請再好的樂手都讓音樂成了背景。後來決定把活動辦在週間,時間也配合上班族的時間,調整到晚上八點至十點才洽當。帶位也是技巧,我們會安排喜歡爵士樂的客人坐前面,讓他擁有良好的聆聽品質,若是單純想聊天放鬆的客人就安排在後面的位子。」

觀眾的行為模式建立,表演的品質也需有一定水準。「樂手不能只是想著來『表演』,那跟『演奏』音樂是有差別的。」張孝維說有好的演出做為基底,同時要讓客人了解音樂的價值,他們是給表演者固定的演出費用,不是拆票制度,當有好樂手來演出,他寧願賠錢也要給出應有的費用。「如果連我這樣愛音樂的人都不敢定出這個價錢,那還有誰敢定這樣的價錢?如果連這樣的音樂都沒有被定這個價錢,那也表示我無法在台灣做對的事情。」

即便有許多國際知名樂手在台灣都還沒有相對的知名度,但在他們努力經營下,一步步做出水準,當觀眾信任他們的節目安排,即使不認識這些樂手,還是會選擇進來聽表演,進而認識這些音樂。「這就是我想做的。曾有不少觀眾在聽完後,會私下跟我們反應說:謝謝安排這場表演。這就值得了!」

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不論是場地、聲音、PA 設備技術、音樂家本身、創作演奏編曲、聽眾與媒體,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大家總是先假設:「反正他們也不懂,講那麼多也沒用,那就做這樣的東西就好。」於是表演者或聽眾,一直在淺層的地方活動著。「我一直不覺得台灣人有哪裡跟別人不一樣。」他直說把生態正常化、健康化是很重要的,一片土壤如果缺這個少哪個,永遠長不好。我們無法扮演每個環節,但要顧好自己的部分,有朝一日,當同好相聚,整個環境才會健康。

圖片說明:店內角落的唱片擺設(攝影:-C≡C-)


音樂是一種語言 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不僅是整體環境應該改善,各個岡位上的音樂工作者也要培養對於音樂的「感受性」,「許多人學習樂器都是在了解音樂之前的,但重點不是技巧而是對於音樂的想法。」張孝維舉知名貝斯手 Victor Wooten 在 TED 上的演講為例:音樂是一種語言。我們學說話時是能保持自由的,不用遵循一條規定的道路,花上好幾年的時間學習,才找到自己的聲音,音樂也是。「重點是先了解音樂,才用樂器將心中的音樂表現出來。」


▲Victor Wooten - 音樂是一種語言

「就像爵士樂絕不只是大家以為浪漫慵懶的樣子,也不是只有搖擺。」他說「如何詮釋」在爵士樂中是重要的精神,尤其是音樂涵養的累積,和寫作有點像,當我們吸收的背景知識夠多,擁有一定的文字量,所能使用的詞彙就會比較多,但也不是詞彙多就是好文章,重點應該是『想法』,而不是堆砌漂亮的詞彙。」

若要談該怎麼培養音樂敏銳度,套句他在德國的老朋友說過的話:「沒有入門這回事。」聽音樂要入門、看電影要入門,就怕其他人聽不懂,但其實不用,就是聽最好的。「兒歌其實也不需要,讓孩子聽我們在聽的就好,不論要聽莫札特還是爵士樂。當我們要把音樂分為入門與初階,它就變成分析性的,但音樂不是分析性的,那是後來的人去解釋的。」

「音樂不只是一個會發聲的東西,音樂是我們跟音樂相處的狀態才叫做音樂,就好比正負極,我們會對某些音樂有感覺,對某些音樂則沒感覺。聽音樂應該直覺性的去感受所聆聽到的,那是屬於自己的東西。當我們獲得音樂帶來的趣味與感動,再去理解音樂的脈絡與背景,不需要藉由其他人來告訴我們該怎麼選擇。這也是藝術最大的目的,它讓我們看見自己的不同面向與可能性。」

圖片說明:室內設計師 張孝維(攝影:-C≡C-)


Marsalis Home Taipei
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90號 3F
爵士現場演奏:每週三

採訪、攝影/-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