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旅行

專訪紀宏仁:我想推動的事情是音樂不需要費用

By 欣音樂2018/07/23
article cover

滾石唱片公司的第一位新人,在 1985 年 MIDI 的風潮下,因為熱衷於電子樂和舞曲,他打造了台灣電子樂的一片天。1988 年推出第三張演唱專輯《這次來真的》後,就退居到了幕後,擔任音樂製作人的他,持續的為流行音樂付出與奉獻,更塑造了需多優秀的藝人,但不遷就也不討好,是個音樂不折不扣的音樂頑童。他是紀宏仁很多人問紀宏仁去了哪裡,這麼多個年頭過去,現在的他,開過幾間公司,做的始終是與音樂有關的工作,目前在台北東區經營一間錄音與展演複合的場地─音樂小禮堂,除了提供專業的音樂與影音服務,也辦過許多大小型的音樂會,和許多國內外優秀的音樂家合作,像小野麗莎,田村麻子,台北市民交響樂團等等。更積極的在培


滾石唱片公司的第一位新人,在 1985 年 MIDI 的風潮下,因為熱衷於電子樂和舞曲,他打造了台灣電子樂的一片天。1988 年推出第三張演唱專輯《這次來真的》後,就退居到了幕後,擔任音樂製作人的他,持續的為流行音樂付出與奉獻,更塑造了需多優秀的藝人,但不遷就也不討好,是個音樂不折不扣的音樂頑童。

他是紀宏仁

很多人問紀宏仁去了哪裡,這麼多個年頭過去,現在的他,開過幾間公司,做的始終是與音樂有關的工作,目前在台北東區經營一間錄音與展演複合的場地─音樂小禮堂,除了提供專業的音樂與影音服務,也辦過許多大小型的音樂會,和許多國內外優秀的音樂家合作,像小野麗莎,田村麻子,台北市民交響樂團等等。更積極的在培育年輕學子,提供場地與器材,讓他們在幕後工作及影音上能夠更佳專業。

初見紀宏仁,馬上對他高挑的身材感到驚呼,雖然兩鬢沾染了一些白,但不減這位音樂頑童的意氣風發,言談中流露的親切與熱情,完全沒有一般常被描述的老闆與製作人那種嚴肅架子,甚至也不見他的員工喊他老闆,反而是以「紀老師」來稱呼他。他笑著說:「身分與職業不是一種束縛,造就你的是自己的人生故事。」語畢,他遞出一張名片,只見上頭職稱寫著的是「責任擔當」。

從小在教會中彈琴、唱歌的紀宏仁,最一開始是跟著母親學習鋼琴,但他卻不以此為限,他想做自己喜歡的事,用音樂品味的生活,慢慢地從教會的詩歌到電子樂、演奏曲、流行音樂,涉獵十分廣泛,而現在的他也跨足到古典音樂。音樂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娛樂,「在做音樂時最快樂的是就自己。」說起娛樂,紀宏仁也熱愛數位科技,相較於年輕人,數位對他來說確實是新的知識,但他來說要不斷的探索新知,所以他喜歡研究 3C 產品,「公司裡還是我在教那些小朋友電腦呢!」他也將影像投影與古典音樂結合,為古典音樂演出加上新的呈現方式「正確的事情那就去做吧。」對於做音樂,紀宏仁一路上都十分開放:「畢竟我不是性格保守的人,要一直不停的想像,創意就是這樣被激發的。」


假如有一天,音樂是不用錢的呢?

這是一個很挑戰觀念的問題,但從紀宏仁會寫歌開始:「我一直希望音樂像生活中的自來水一樣,大家可以很自然地取得。」所以他在 40 幾歲時發願「如果要讓自己一生有存在感,我想推動的事情是音樂不需要費用。」而他也解釋了,不是要大家不能用音樂營利,「因為我覺得創作本身就是分享,所以創作者可以免費跟大家分享音樂,而表演一樣是被尊重,所以你可以售票、可以宣傳你的音樂。但在音樂的分享,我希望除了金錢與音樂的交換外,能有更自在的分享環境,讓每個人都能很簡單就能接觸音樂。」

或許是從小在教會長大的關係,他說自己很習慣分享,「現在我在百貨公司時,都還會聽到他們在放我以前做的演奏曲,我聽到的時候心情都會很好,也從來沒有想過要跟他們拿版權費。」版權不一定是最終的解套,可以想想自己當初做音樂的那顆心,「我的力量還不夠大,目前就是提出這樣的概念,但我知道我做音樂的初衷絕不是一直往版稅的方向探討。」這是他心中的理念,也是想在未來推動的事,而他相信成功不是擁有很多錢,而是做喜歡的事:「我能想像這種非主流的想法一定會碰到輿論的壓力,但我想這是我喜歡的事。」

我也喜歡跟年經人相處

放眼望去,紀宏仁公司裡 20 幾歲的員工比例很高,一直以來都在音樂圈打滾的他,從演藝產業看到了時代的轉變,因此他對新一輩的年輕人也相當關心,「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辛苦,分的都上一輩剩下的資源,很多人能力都很好,但環境真的變了,要成功也相對變難了。」所以他籌辦了一個計劃─音樂小聯盟,為年輕人找了許多資源,藉由專業培訓創造有影響力的團隊,「就像每個領域、職場上的大明星一樣,都經歷磨練與考驗,像棒球選手在還沒進入大聯盟競賽前,都會先在小聯盟成長與訓練,我能做的就是讓有熱情與目標的學生,在學有所長的環境中,得到更多的支持與資源。」


他始終相信著年輕人的創意,也希望未來有更多人能支持。「音樂小聯盟的計畫是我從 2016 年開始的,目前辦了兩屆,每位參加的成員都是來自不同學校科系的大學生,我看到的是專業跟專業之間觀念的交換,這讓我很期待他們可以改變未來,只要他們敢要我就願意幫他們找資源,當然也需要更多不同的單位支持。」而時間真的產生代溝,與年輕人互動,會讓人重新長大,「新世代的語言我們這一輩的人很多都聽不懂,就連我時常跟年輕人聊天也需要花一點時間理解,但不可否認的是,總有一天我們必須把棒子交到這群年輕人手上,很多不合時宜的觀念也會慢慢被淘汰掉,所以學習真的很重要。」

的確,人與人之間需要許多碰撞,才能激盪更多的火花, 提到:「音樂小聯盟的計畫主要是從幕後人才的訓練出發,讓學生在企劃、行政、行銷、製作這些專業能力更加成熟,也把更多舞台上的表演者推出去。」以表演藝術當作出發,很符合紀宏仁所耕耘的音樂夢,而他會繼續為音樂努力,幕前與幕後的人互相學習,期待的是創意的產生,不論如何「夢做大一點,世界就會跟著改變。」他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