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碟評/Solange《A Seat at the Table》:一段黑人女性自我培力的旅程

By 欣音樂2016/10/13
article cover

「這個世界,喜愛黑人創作黑人的藝術,卻非常討厭黑人說要當黑人。黑人音樂、黑人電影、黑人戲劇永遠興盛,因為那種黑是可營利的,但談身為黑人的經驗卻被視為不會賺錢。」——索蘭芝諾利斯,2016。圖片說明:索蘭芝Solange《A Seat at the Table》專輯封面(圖片來源:Solange臉書)2014 年,TMZ 公布了一支沒有聲音的監視器畫面:在一間飯店的電梯裡,剛參加完紐約大都會慈善晚會(Met Gala)的索蘭芝諾利斯(Solange Knowles)對她的姊夫 Jay-Z 拳打腳踢,得由保全拉開才能避免物理衝突。在那當下,Jay-Z 並沒有反擊,也在場的親


「這個世界,喜愛黑人創作黑人的藝術,卻非常討厭黑人說要當黑人。黑人音樂、黑人電影、黑人戲劇永遠興盛,因為那種黑是可營利的,但談身為黑人的經驗卻被視為不會賺錢。」——索蘭芝諾利斯,2016。索蘭芝Solange《A Seat at the Table》專輯封面(圖片來源:Solange臉書)

圖片說明:索蘭芝Solange《A Seat at the Table》專輯封面(圖片來源:Solange臉書)

2014 年,TMZ 公布了一支沒有聲音的監視器畫面:在一間飯店的電梯裡,剛參加完紐約大都會慈善晚會(Met Gala)的索蘭芝諾利斯(Solange Knowles)對她的姊夫 Jay-Z 拳打腳踢,得由保全拉開才能避免物理衝突。在那當下,Jay-Z 並沒有反擊,也在場的親姊姊碧昂絲同樣沒有動作,這影片病毒式地在網路擴散,可到底為何而吵眾說紛紜沒有答案。

這大概是除了時尚活動之外,索蘭芝少數會躍上國內外主流媒體的消息,相形之下,她的音樂才華與作品多半被淡化,也許跟她的作品比較符合黑人社群的節奏藍調質感有關。然而,今年她的第三張新專輯《A Seat at the Table》卻受到非常多的音樂媒體關注(台灣的爽報亦有一篇她的專輯推薦),也成為索蘭芝第一張躍上告示牌排行榜冠軍的作品。

《A Seat at the Table》的獨特魅力在哪?也許可以先從姐姐碧昂絲說起......。索蘭芝曾形容《A Seat at the Table》是一段「帶有挑釁意味的療程與自我培力的旅程」。(圖片來源:Solange臉書)

圖片說明:索蘭芝曾形容《A Seat at the Table》是一段「帶有挑釁意味的療程與自我培力的旅程」。(圖片來源:Solange臉書)

黑人女性自我培力的旅程

碧昂絲今年發行的專輯《Lemonade》被視為她對黑人平權的發聲之作,巡迴到各州也不忘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捐款或帶著兒子遭到美國警方射殺的受害者母親出席典禮紅毯,和那張專輯的歌一樣,高調地揮著旗幟。常被拿來和姐姐相比的 Solange,膽敢向 Jay-Z 出拳,今年發行的新專輯《A Seat at the Table》同樣站在支持黑人權益的角度,氣質卻極為柔軟、鎮定。若再對比兩張專輯的幕後製作人物,你更會覺得 Solange 又更靠向黑人音樂的光譜。

NPR 形容《A Seat at the Table》 勇敢且美麗(bold and beautiful),簡單說出它的核心。專輯裡,索蘭芝的唱腔如絲綢般的柔軟,帶有安靜的力量,搭配的配器也極為簡單(復古合成器、貝斯與鋼琴),然而細聽歌詞以及那穿插在曲子間,由黑人親友親口錄下的過場訊息(interlude),你不難聽出一個,在壓迫社會下企圖惕勵黑人社群振作的熱切靈魂。

索蘭芝自己形容這張專輯是一段「帶有挑釁意味的療程與自我培力的旅程」("provoke healing & journey of self empowerment."),她堆砌的不是族群起義的宏大敘事,而是一連串私人經驗的紀錄,以柔克剛的概念專輯。


在〈Don't Touch My Hair〉中,她透過髮型來建立黑人的身分認同,在〈F.U.B.U〉則唱出同名的黑人服飾品牌的座右銘「自足自立」(For Us,By Us)。〈Where Do We Go〉描繪了在種族歧視地區開車都要提心吊膽的心情;主打歌〈Cranes in the Sky〉則透過第一人稱獨白,警惕黑人女性別仰賴物質消費,因為那只是在麻醉逃避自己的痛苦而已。

這些歌也呼應著過場口白的箴言。在〈Interlude:Tina Taught Me〉中,母親 Tina Lawson 提醒到:「認同黑人文化並不等於反對白人文化」,並且反擊那些說「為什麼他們要有黑人歷史月(Black History Month),我們也沒有白人歷史月阿」的傢伙們,明明我們歲歲年年都正被灌輸白人的歷史觀念。而在〈Interlude:Dad Was Mad〉,父親 Matthew Knowles 亦告白了在種族歧視環境下成長的恐慌心理,他說,自己的童年有好長一段時間活在憤怒之中。

擁有多重身分的南方饒舌傳奇 Master P 在〈Interlude: For Us By Us〉談過去與唱片公司預備簽約時,因為膚色而被自動砍價的故事;收場曲〈Closing: The Chosen Ones〉也由他的聲音作結,搭配著肯伊威斯特的名曲〈We Major〉中的銅管旋律,Master P 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們以奴隸的身分來到這裡,但現在,我們要有尊嚴地活著,並能證明我們是萬中選一的人物。」


索蘭芝的獨立之路

在專輯之外,讀索蘭芝的成長經歷特別有感,或許是因為她在那名門之內,帶著早慧的才華與野心,經歷起伏的創作磨合期,最終才開出自己的獨立之路。

1986 年,小碧昂絲五歲的索蘭芝,受到摩城女子團體的音樂影響甚深,從小學跳舞與演戲,9 歲開始寫歌,13 歲便有發唱片的決心。15 歲時,她隨天命真女巡迴,並在 16 歲由經紀人父親的唱片公司發了第一張片。早期她受到父親的「控制」較多,唱電視主題曲,拍戲演電影,2006 年替碧昂絲寫了〈Upgrade U〉、〈Get Me Bodied〉兩首作品,也替真命天女的其他團員寫歌。回憶第一張專輯發行前後的日子,她說:「當你 14 歲時,身邊的人都比你年長、老練,你也只能聽從他們的決定。」

2007 年離婚後,她在休士頓開始第二張專輯的製作,並脫離經紀人父親的廠牌,找來了 CeeLo Green、Soulshock & Karlin、Pharrell Williams 與 Mark Ronson 完成《Sol-Angel and the Hadley St. Dreams》。集結六O、七O年代的節奏藍調音樂路線,評價不歹,開場曲〈God Give Name〉宣示她跟姐姐碧昂絲走不同的路;之後預告推出的 mixtape 的外流單曲〈Fuck The Industry (Signed Sincerely)〉,更一路把碧昂絲、Mary J. Blige、Ashanti、Keyshia Cole、J-Lo 都唱到,明白要與當時的主流 R&B 切割。


2010 年初,索蘭芝飛到澳洲和當地的搖滾樂隊 Midnight Juggernauts 錄音,透過 Vibe 的專訪,她自承錄音過程壓力大,幾乎要崩潰了。為這張專輯,她奉獻所有的心力、氣力與財力,因為「它對我而言不只是一張專輯,而是生命中的轉捩點。」兩年後,她在獨立廠牌 Terrible Records 旗下,交出了這張「歌詞黑暗的舞曲唱片」——包含七首歌的 EP《True》,往 neo-soul 路線靠攏,玩起了八O年代的復古鍵盤音色以及非洲打擊樂,一曲〈Losing You〉已成個人代表作。

2013 年 5 月,Solange 擁有了自己的獨立廠牌 Saint Records,並出版廠牌合輯,也開啟了更多合作,如 The Lonely Island、of Montreal、Janelle Monáe 的唱片皆有她的聲音,已是獨立音樂不可忽視的女歌手。2014 年與知名 MV 導演 Alan Ferguson 再婚,由他拍的〈Cranes in the Sky〉與〈Don't Touch My Hair〉大量黑人演員、舞者、模特兒入鏡,剪接與美術宛如藝術精品。

2015 年,索蘭芝在 HBO 贊助的活動上唱了新歌〈Rise〉,一方面抗議在佛格森與巴爾的摩發生的警察殺害黑人事件,同時也預告新專輯的進度。2016 年 6 月 21 日,在她生日前三天《A Seat at the Table》大功告成,並 於 9 月 30 日,透過自己的獨立廠牌 Saint Records 發行《A Seat at the Table》。從天命真女身邊的舞者、父親領著發片的女孩,到這張在而立之年,願意用溫柔的方式與社會展開溝通,叫好且叫座的唱片,索蘭芝本身的故事,正是音樂能自我培力,從而治癒他人的血肉證明。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