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友善環境翻轉在地經濟 跟著漂鳥197走進縱谷大地藝術季

By 欣美食2020/08/05
article cover

台東除了好山好水好人情,在今年夏天更是充滿藝術氣氛。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推展的「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自從2017年開始,在花東縱谷積極紮根,實踐翻轉在地經濟,從友善生態場域的環境延伸到對於生活方式的認同,期望讓產業與遊客不再是環境的負擔,進而打造出立基於生態美學之上的縱谷新品牌。

在夏季登場的《漂鳥197-2020縱谷大地藝術季》活動,延續了去年頗受好評的藝術創作形式,將台東的自然與風土人情,透過藝術家之眼,同時結合印度詩聖泰戈爾的《漂鳥集》化為雋永的藝術作品,呈現在縱谷197縣道沿線。

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在開展前先完成五件作品的布展,另外五件作品則會在展期間逐步設置完成,因此今年造訪的遊客除了可以一睹今年新的五件作品、欣賞去年的11件作品之外,還可以看到今年五件作品逐步誕生的樣貌,觀察藝術家實際創作的過程,感受作品的生命力。

來到大坡池旁,很容易注意到《生命的反思 Reflecting on Life 》,這件作品是台灣女婿英國藝術家貝馬丁以回收反光鏡、玻璃與不鏽鋼組合而成,在陽光下格外耀眼燦爛。當觀者走在作品周圍欣賞時,便會發覺自己的身影與周圍的池水、綠地、藍天白雲都在作品的反射中。正如創作者馬丁所說,這件作品就是希望引起人們對於大坡池跟周邊環境的關注,希望人們能夠看到自己與其它觀者的反映,並反思自己在自然中的角色。

大坡池另一側的蓮花池畔,則有另外一座讓人無法忽視的作品《何時》,是阿美族藝術家Talaluki志明的創作,以漂流木打造出一座擁有智慧、歲月的老人,面向著大坡池垂釣,似乎在回憶著過往,看向那不知何時悄悄變化成如此的歲月。全身都用漂流木打造而成的老人,光是一隻手掌,就用了上百片漂流木,從背膀到雙腳,漂流木呈現出老人的滄桑與肌理,非常具震撼力。

而受到大坡池鳥類多樣性的感動,噶瑪蘭族與阿美族藝術家阿水(陳正瑞)以竹子跟金屬創作出《我想要有個家》,一眼望去,竹編的大鳥窩帶著連綿不絕的小鳥窩,不僅僅是藝術作品,甚至也成為鳥兒停留棲息的地方,與觀者產生更多互動。

在池上農會超市後方舊穀倉裡,葉海地(Heidi Yip)的作品《溯土Revert to Earth》則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出生於香港、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的葉海地,在世界各國旅行後落腳在台東,持續進行著她的創作,《溯土》這件作品,是她學習阿美族古老的製陶技法而做出的現代創作作品,從挖土、曬乾、搗土、煉土到徹夜守護的野地野燒製作出陶片,用麻線串起七百多片陶片懸掛在穀倉中,隨風吹福發出清脆聲響。這些從土地裡生出來的陶片,在古老的空間中形成了一個圓,就像一個時光隧道,更象徵著人類對於土地無盡的追溯,引人深思。

同樣利用穀倉創作的,還有來自高雄的紀人豪,將其擅長的壁畫塗鴉創作,盡情揮灑在穀倉兩面以直角交會的外牆上,《供給與需求》既抽象又寫實的華麗演出,實在令人讚嘆。讓人期待的是,在這些作品之外,更多藝術作品尚在進行完成中,今年夏天,不妨來縱谷走走,感受大地與藝術的撫慰。




--更多作品資訊,可上活動官網查詢:縱谷大地藝術季

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池上大坡池台東197縣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