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旅行

必比登推介/對台灣美食發展有幫助嗎?

By 欣台灣2023/11/03
article cover

台灣是美食王國,民以食為天的台灣,三步一小店、五步一餐廳,僅有百年歷史的台灣,卻集結了多個時期與不同國家文化融合的豐富滋味。

其中台灣小吃,是一類富有台灣生活與文化特色的街頭小吃之總稱,亦是台灣在地文化的最佳代表。台灣鄰近北回歸線,暖濕的氣候正是孕育新鮮蔬果最佳環境,而四面環海的地理條件,更是各式豐富海產的蘊藏之地,而台灣小吃的特色是就地取材。

新鮮美味的澎湖海產;圖片來源 / 「劉士銘-赤子之心闖世界」FB粉專

台灣飲食文化最大特色

飲食,不僅僅是果腹而已,從中能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體現。想要了解一個國家就是要從它的飲食文化開始。台菜匯聚了中國八大菜系與多國特色。陳沛芳(2015)指出,台菜除了有中國菜的影子,亦有日本的風味,台灣的歷史較短,但由於地理環境與歷史因素,先後經荷蘭、西班牙、日本統治、撥遷來台,因而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造就了台菜多元融合的特性。

台灣料理以中國八大菜系中的閩菜為骨幹,向外衍伸許多山珍海味。重刀工細緻、多湯菜,運用溜、蒸、炒、炸、燉、燜、煨等烹飪手法,並且同時融合了如川菜、粵菜、掛爐燒鴨等京菜精髓。其調味偏酸、甜、淡,而且多用沙茶、蝦油、紅糟、桔汁等調味;因日據時期長達50年,日本料理也早已融入台菜之中,如:生魚片、燒烤鰻魚、蒸蛋、龍蝦片、洋芋沙拉等,也常見於台菜宴席料理當中。

台灣菜是一個跨越國情文化的混血兒。美食部落客小虎則指出,台灣飲食文化最珍貴的就是在它的包容性,台灣飲食上都可以找到一點點其他國家身上的影子。台灣文史研究者曹銘宗表示,台灣本是物產富饒的海島,歷經先來後到的南島民族、荷蘭人、西班牙人、明鄭和清代大規模的閩粵移民、日本人、戰後中國各省的外省人,以及近二十年的東南亞女性配偶,已擁有多樣化的飲食,再加上民生富裕後從世界各國引進的美食,經過不斷的融合與創新,發展成為今天的台灣美食。

必比登名單對台灣美食發展是否有幫助?

繼台北之後,台中、台南、高雄,逐年增加城市列入評鑑,這是「Tourism 2020 台灣永續觀光發展方案」一部份,觀光局希望強化以「美食」為主題,持續帶動台灣觀光的國際能見度,吸引更多國際客來台觀光。台北「必比登推介」名單自2018年首度出爐,第三屆2020年名單的戰場則首次加入台中。2022年台南、高雄的美食名錄也已公布。(推薦閱讀:《2022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必比登推介》平民版米其林美食141間名單大公開)

基隆廟口夜市,夜市為台灣地道小吃集散地;圖片來源 / 欣傳媒資料庫

然而,每座城市的美食,都適合收入在必比登美食名單中嗎?評審人員與評選程序的不透明,是否擁有足夠的專業與公正性?來自國外的評選標準,是否適合套用在台灣地道美食上?獲得必比登殊榮之外,還可能要面臨平民美食「死亡之吻」,對店家來說是福還是禍?

米其林評審員堪稱是史上最神秘的美食評鑑員,評審員用餐時,總是匿名行事。其評分、評選過程,從不對外公開,米其林餐館評審員大多出自餐飲及酒店領域,是這兩個領域的專才。

然而,這些專才究竟是誰?在必比登的美食評選中也是同一批評審員嗎?米其林與必比登的美食類型相異,若是同一批評審員,能同時辨別兩類截然不同餐點中的料理精隨、能接受相差甚遠的用餐環境嗎?若是不同的評審員,那必比登評審員又是什麼領域的專才呢?出爐的名單是否具有足夠的說服力與專業性?

死亡之吻意指,餐廳店家擔憂在業主得知店家獲得必比登美食推薦後,大幅提升房租,變相逼迫店家搬遷或結束營業,其現象以香港尤其明顯。如:2012年6月的「好旺角麵家」總店,被業主加租五成被迫結業,僅餘下同區兩家分店。2012年12月的「添好運點心專門店」因業主瘋狂加租三倍逼遷,被迫從街舖遷入商場。2014年8月的「阿鴻小吃」,獲評級後遭業主加租六成結束營業,多次應驗了「死亡之吻」魔咒。

在風光美食名單下,負面的隱憂亦值得思考,大環境該如何協助店家永續經營、杜絕美食殊榮後的惡性悲歌現象,卻未受重視。

然而,有隱憂就是全然負面的嗎?知名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表示,關於老店,不管是受到必比登推介、餐盤推薦或是摘星的老字號餐廳,都可以發現他們展現出不同以往的活力,能感受到他們展現的企圖心和以往很不一樣;還有一些獲得米其林餐盤推薦的餐廳,店家的手藝和風味比以前更加的精進成熟。

美食部落客小虎指出「我覺得應該是利大於弊,尤其對觀光客這一塊,對觀光客來說,比如我去日本、澳門、香港,我也會去追逐這些所謂的米其林,那他一定會好吃嗎?其實不一定,那當然是見仁見智,但對於觀光客來說,他絕對是一個誘因。」

於台灣美食而言,必比登名單猶如一座激勵群體向上發展的推進器,從食材挑選、料理變化、廚師、服務人員、整體環境等品質皆有所改變與精進。2020年必比登推介美食名單中,台北有31家餐廳及23家街頭小吃,並有台中21間美食餐館,首次入選的台中必比登名單,足見台菜大放異彩,囊括了草袋飯、滷豬腳、甕缸雞、溫體牛肉火鍋、砂鍋粥品、牛肉麵食等,展現台灣在地多元美食的好滋味。

小吃是眾人的美食,也是記憶與情感連結的媒介

「對台灣人來說,小吃是最初、永遠不退流行的美味,一攤不到三公尺四方的小鎮攤位,通常只要味美價廉,往往是養家活口的經濟來源。小吃本身並沒有時效性,也不受地域性限制,而且是一種飛躍時代的飲食產物,許多傳統小吃,光靠一種祖傳口味,就可以永續經營一世紀。」林少屏(2006)。

擁有三千多篇美食文、一百多場美食揪團戰績的美食部落客小虎,和美食的第一步接觸,即是從小吃教主舒國治的著作開始。許多粉絲最早即是從《跟著小吃教父舒國治尋小吃之台北小吃系列札記》開始追蹤小虎,這個美食紀錄改變了他的人生。

美食部落客小虎分享台灣美食與小吃文化;攝影 / 盧育君

小虎在著作中看到了一篇「萬華舊戲院麵線」,品嘗了麵線發現有一股很熟悉的味道,原來它跟基隆的麵線非常的像,而且它有一樣做法跟基隆一樣,早期的基隆麵線沒有蚵仔,都是魚羹跟大腸,這間很特別的是,他把大腸打碎至魚羹裡面,他的名字雖叫大腸魚羹麵線,但你看不到大腸,這個做法全台應該只有基隆有。

生在基隆的小虎回家就把此事告訴媽媽,萬華那邊有間麵線和基隆口味很像,以後你想吃基隆麵線不用回去基隆了。媽媽吃完回來後和他說:真的很像,並和小虎說了「謝謝」。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謝謝這句話沒什麼了不起,可是當時小虎心裡有了很大的悸動。就和一般人一樣,跟家人相處時可能不會講請、謝謝、對不起啊一些比較親暱的話,但不知道為何當時內心湧出了......一個溫度,可以說是由此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好像只是介紹人家吃了一樣東西,就得到了意外你想不到的東西。小吃大家容易接觸,吃完會回來反饋意見,容易與粉絲引發共鳴,從中也獲得了成就感,也找到了分享美食這件事的樂趣。

小吃是平民美食也是眾人的美食,小吃也是記憶與情感連結的媒介。從前多日在國外旅遊、工作、進修時,看見比家鄉昂貴的珍珠奶茶是否還是想伸手買一杯?吃了多日的生冷沙拉、速食店的漢堡炸雞……是否會突然懷念起台灣的滷肉飯、臭豆腐、鹽酥雞、小籠包、藥燉排骨、熱炒?現在有足夠的時間重新細細品味台灣在地美食,饗食台灣正是時候。


參考文獻:
*陳沛芳(2015年12月5日)。〈台菜的三個道場〉,《不用數字的研究》。取自https://bit.ly/33GNKwF
*林少屏(2006)。《致富台灣小吃》。台北市:邦聯文化。


撰 文/欣台灣Melody


延伸閱讀

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專題報導

-------------------------------------------------------

最新最完整的台灣旅遊資訊就在「欣台灣」!
歡迎關注 欣台灣頻道:https://solomo.xinmedia.com/taiwan
加入欣台灣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inTravelTW/
台灣行旅時光:http://bit.ly/3aCqksO

台灣美食台灣小吃美食文化必比登飲食文化夜市在地文化欣旅誌台灣在地小吃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