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不一定要成為土地的主人,才能擁有收成的快樂

By 欣旅遊BonVoyage2020/10/21
article cover


身為一個看不懂老天爺臉色變化、對蟲兒小鳥來吃buffet傷腦筋的都市人,其實不必捲起褲管親自下田,只要找真正的農夫,就能請他使用對環境、對身體都友善無害的栽種方式,悉心照顧我們的作物。這麼一來農夫有了保證的收入,我們也有了安心的食物,這就是「契作」的概念。

圖片/南澳自然田授權提供

沒有田地的農夫 也能藉由企業力量茁壯

雇傭制的契作在台灣風行許久,農業生技蓬勃發展之際,更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即使農夫沒有自己的田地或農場,也可能找到能提供土地、設備等資源的企業合作。企業根據需求,紛紛與專業農民約定契作,如魔法咖哩在彰化二林契作越光米;宏?認購新北金山的彩田米;台電在彰化溪洲契作白蘿蔔等例子,一方面讓農民最初就確定作物會有買主,並拿到比較好的收購價,另一方面企業主則能提供給客人或員工安心的食材,生長過程還有專人追蹤狀況,也對行銷宣傳有加分效果。

個人契作領頭羊阿江哥 南澳的夢想實驗基地

如果嚮往契作這種模式,但又不像企業有能力大量收購作物該怎麼辦呢?其實「個人契作」也已風行好幾年了。2009年陳昌江(阿江哥)在宜蘭南澳做了一個實驗:以3萬元請農夫以自然農法代耕稻米,收成的稻穀全歸阿江哥所有。這次的親身體驗開啟了他推動契作代耕的想法,隔年成立「南澳自然田」,主張「收成量不管是多少,都是屬於契作主的。」唯一只要求農夫好好照顧作物,南澳自然田定期巡視農田,拍下作物照片回報給主人們。農夫事前有了耕作保障,就不必使用化學肥料追求最大產量,顧客能吃到友善耕種下自然無毒的食物,土地也能維持清淨,三者都是贏家。

辛苦經營了幾年,南澳自然田在2013、14年漸漸打開知名度,民眾除了下單契作稻米,也時常來到南澳體驗插秧、收割自己的稻穀,阿江哥說「農友應該和消費者有開放性的見面機會,人家才會知道你的食物很實在,這也是南澳自然田一直想要實現的精神。」而且阿江哥強調,到了現場才會真正感覺「你是這些食物的主人」不管天氣遇到寒流或酷熱,來到這裡的第一堂課,就是高高捲起褲管,像個正港的農夫一樣赤腳下田,彎腰插秧。這讓契作不只是買賣關係,也儼然成為農遊的一部份,有的大人們藉此回憶起小時候看著阿公種田的身影,有的人這輩子第一次踩進水田,也有許多父母帶小孩來接受機會教育,孩子插秧時一邊偷玩泥巴,一邊認識泥鰍和福壽螺,親身體驗課本上寫的農夫日常。

圖片/南澳自然田授權提供

圖片/南澳自然田授權提供

除了參加體驗活動,南澳自然田也提供打工換宿,吸引不少國內外旅客前來用勞力換取住宿及農事學習機會,不僅解決了田間人力不足的缺工問題,也間接鼓勵了那些有志從農的人來試水溫。

個人契作吹起了一陣風潮,陸續也出現了宜蘭冬山鄉認養柚樹的「柚寶寶養成計畫」、嘉義梅山「橙心柑恩」契作橘子樹等例子,都很了解這樣的方式有利於推廣有機和自然農法,以及滿足消費者對安心食物的需求。

不必是個田僑仔 用自己的方式敬天謝地

比起十年前,有機及友善農產品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生活,不只是有機專賣店,一般超市、大型量販店裡也都能輕易找到。經過一次次不定時爆出的食安危機,即使價格相對較高,民眾還是願意選擇安心的食物。

然而實行友善耕種的小農越來越多,客群增加的同時,卻也分走了原有的經營者市場。南澳自然田現在雖然還有替其他農友接稻米訂單,自己卻已停止種米,一方面是契作稻米的風潮不再,阿江哥語氣感概地說「十年前很熱鬧啊,那時社會氣氛對友善種植很熱絡,只要你出來登高一呼,要找大家去做的時候,滿多人會響應的。再過來五年、十年以後,新農夫已經不少了,友善種植的人也變多了,所以號召力已經沒那麼好了。」而且通路的普及,也讓主力限於網路販售的個體戶小農們受到影響。「不過就整個社會來看也是好事啦。表示大家已經認同有機,友善種植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了。」另一方面則是阿江哥年紀大了,種植稻作太過勞累,因此順勢稍作休息,農場改種薑黃、辣木、酪梨等低勞力的養生作物,等一兩年產量穩定後也將採取契作模式。

圖片/南澳自然田授權提供

南澳自然田的主人阿江哥;圖片/南澳自然田授權提供

農人不是天生愛噴藥,只是在尚未確定有買主的情況下,想產出最大產量、外型又漂亮的作物以追求最大收益。如果能與民眾契作,無論收成是否豐盈,都能放心笑著享用盤中飧,並藉著契作農遊時讓人體會「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這同時是一種親近土地的方式,你不必是個田僑仔,也可以靠著個人契作、打工換宿等農事體驗來敬天謝地。


或是更簡單,享受一頓台灣出產的飯菜蔬果,就是最直接的支持。


欣旅誌 No.13 潮農遊?農遊潮
>潮農遊 當農業邂逅了觀光
>農村廚房友善土地 玩出農村永續新食力
>不一定要成為土地的主人,才能擁有收成的快樂
>包裝好農 MIT台灣味走向國際

==========
撰文採訪/林芳如

台灣契作有機友善農業農業南澳自然田陳昌江稻米契作認養體驗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