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旅行

潮農遊 當農業邂逅了觀光

By 欣旅遊BonVoyage2020/10/21
article cover

農業,是台灣立國的根本,廣義的農業包含了農、林、漁、牧所有自然界恩賜給人類的恩典。台灣位於熱帶與亞熱帶間,雨量豐沛,地形豐富,西北部多丘陵,西南部有嘉南平原、東北部則有蘭陽平原等,更是一座四面環海的島嶼,孕育了豐厚的生態系,因此台灣物產種類多樣,且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收成。農業原本是為了餵養人民的產業,更是許多人的賴以餬口的工作,也是國家經濟的最大動能,但隨著工業時代來臨,人力移轉、經濟重心轉移,但對於自然的親近的慾望,依然隱藏在人類DNA中,因此觀光就這樣加入了農業發展的一環。

當農業邂逅了觀光,台灣人開啟了農遊的紀元;圖片/欣傳媒資料庫

勞力漸離務農 玩心卻回歸田野

1960年代起,台灣的農業觀光休閒漸漸萌芽,人們假日開始會有了到果園、茶園等地方採果、踏青的概念,1970年代,台灣經濟持續起飛,人民的年均所得突破了12,000美元,大家開始注重休閒、遊憩、旅遊,直到1980年「木柵觀光茶園」成立,「觀光」這兩個字第一次正式和農業結交了關係。1988年,有台灣休閒農業教父之稱的張清來董事長也在宜蘭成立了全台灣第一座的觀光農場「香格里拉」,發展至今,成為許多大小朋友愛去的「香格里拉休閒農場」,不只有農業體驗、住宿、餐飲、網美打卡點,甚至為遊客設計了許多活動,不只當時成為許多人效仿的目標,也能看出人們對於農遊的需求層面越來越廣。

香格里拉休閒農場董事長張清來與雄獅集團董事長王文傑;攝影/楊詠鵝

全台第一座觀光農場–香格里拉,在不斷進化下,不僅有美麗的觀景台也有IG打卡最愛的盪鞦韆;攝影/楊詠鵝


台灣以農立國 現代人以農遊親近台灣

隨著台灣整體經濟起飛,都市快速發展,人力漸往工業、商業等各行各業分散,台灣變成一個多元經濟體的國家,務農不再是人民的日常,漸漸疏離了土地與自然,唾手可得的常識變為了專業的知識,人們必須要「特地」利用假日才能親近寶島,因此農遊與休閒農業的概念逐漸興盛,許多校外教學、員工旅遊會到走馬瀨農場、飛牛牧場等觀光休閒農、牧場去見學,冬日採草莓也成為台灣民眾每年必做的活動。需求與供給不斷的循環下,觀光農牧場的經營者也不斷進化,各自發展、各自精采,現今全台灣休閒農業場域也超過1000家,而且持續增加中,旅行社也開始推動了採果、務農體驗、到農場住一晚等行程,過去以農立國的台灣,現在我們以農遊了解台灣。

農遊不斷的演變,各種體驗應運而生;圖片/欣傳媒資料庫

這樣玩才夠潮 從淺層休閒轉為深度體驗生活

說到以農遊了解台灣,不如說台灣的農業正在尋找一個永續發展與農遊文化的平衡點,農遊除了給予民眾第一層休閒的享受,漸進到第二層農業知識的提供,隨著許多農二代的努力與創意,現在農遊正步入第三層深度體驗生活的階段,農遊不只是親近土地、接近自然,而是跳脫自己的日常去體驗農夫的日常,建立和農夫的關係,了解食物的履歷。親自摘採自然農法的食糧、揮舞菜刀、點起爐火,燒一桌農村餐桌;捲起褲管、穿上雨鞋、走入泥濘的田裡成為一日農夫;用更長的時間打工換宿,給自己一段和土地、和農友、和自己相處的時間,這樣的玩法正潮流嗎?也許只是靜下心來,了解這塊土地上的另外一種生活樣態,透過農遊讓種植者與購買者相互有了溝通的管道,農夫們也有了新的經營模式,我們則有了更潔淨的食物,讓台灣的農業生態產生正循環。

深度體驗農家生活成為最潮的農遊方式,透過相互了解找尋新的農業與觀光的生態平衡;圖片/欣傳媒資料庫

放假你想去哪裡?不妨為自己安排一趟「農遊」,給自己親近土地和農友的機會,現在不只要從產地到餐桌,我們更應該「從餐桌到產地」。

欣旅誌 No.13 潮農遊?農遊潮
>潮農遊 當農業邂逅了觀光
>農村廚房友善土地 玩出農村永續新食力
>不一定要成為土地的主人,才能擁有收成的快樂
>包裝好農 MIT台灣味走向國際

==========
撰文採訪/楊詠鵝

農遊休閒農業休閒農場觀光農場農業旅遊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