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旅行

李清志 - 日本單車觀察日記

By 欣旅遊BonVoyage2020/10/28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騎著腳踏車舒服的在城市間移動。(圖片來源:Flickr CC授權作者Azlan DuPree)

自行車大概是在19世紀末,明治時期才傳入日本,早期的自行車非常昂貴稀有,後來日本自行車開始國產化,才開始量產普及,成為日本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工具。夏目漱石留學英國,因此較早接觸到自行車,為了抒解異鄉留學壓力,治療憂鬱自閉的性格,他買了一輛自行車,東倒西歪地學習騎乘,《單車日記》描寫的就是那段時間的所見所聞。

圖片說明:日本眾多城市的單車騎乘比例很高,許多人皆騎單車去轉乘電車。(圖片來源:李清志 提供)

自行車在當年的確是一種西方文明科技的表徵,也是某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據說當年的小姐談到理想的結婚對象,會希望「嫁到有腳踏車及電話的家庭」,不過今天的日本城市裡,自行車已經是最普通也最常用的市民行動工具。

東京市區的民眾因為不易負擔養車費用(在東京市區要擁有一部車,還必須自備有停車場),因此大部分的人不開車,而以大眾運輸系統為通勤工具。東京的地鐵及捷運系統十分便捷,電車路網四通八達,不過從家裡到電車站還是需要走上一段路,因此大部分的民眾都是騎乘自行車到電車站,再轉乘大眾捷運系統,自行車則停放在電車車站附近。東京大部分的電車站都有雙層的腳踏車停車裝置,以紓解通勤族日常的需要,也因此減少了自行車亂停的混亂場面;東京JR中央線吉祥寺車站附近,甚至建造有立體的腳踏車停車場,用來容納龐大的腳踏車停車需求。

圖片說明:東京JR中央線吉祥寺車站附近的立體單車停車場,共分為地下室、一、二、三層樓可停放。(圖片來源:李清志 提供)

這座立體自行車停車場共分為地下室、一、二、三層停車空間,可以購買月票或3個月票、半年票等;學生票較便宜,但是只能停放在二、三層樓,單日停車則較為昂貴。立體停車場的結構採輕型鋼架,並利用纜繩吊掛屋頂,十分輕巧,符合自行車輕巧的機械形象;為了配合冬季風雪氣候,立面採取玻璃纖維版,既可透光、又能避風雪,保護愛車不受風雪掩埋。

立川市以公共藝術聞名,市區內有一座關於腳踏車的公共藝術作品,座落在一座腳踏車地下停車場上方,用玻璃盒裝起來的古典腳踏車,每個牽車進入停車場的人都一定能見到;這座公共藝術品不僅是個藝術裝置,同時也成了腳踏車停車場最好的招牌。

圖片說明:以公共藝術聞名的立川市,在一座地下單車停車場上方,有個用玻璃盒裝起來的古典單車公共藝術作品,也成為了重要識別物。(圖片來源:李清志 提供)

電車車站附近雖都設置有各種腳踏車停車場、立體腳踏車架等,但是停車空間一位難求,車站附近街道還是經常停滿腳踏車,造成市容景觀的混亂場面,因此腳踏車停車空間的設計與改進,便成為東京市政單位努力要思考的課題。

千葉車站前還有令人驚奇的腳踏車停車設施,只見一位老先生牽著一輛腳踏車,來到一座小建築前,將車輪卡住軌道,一剎那間,腳踏車就被吸入建築內,好像被鱷魚吃掉一般,迅速又乾淨利落!我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圖片說明:千葉車站前的「ECO Cycle」停車設施,可迅速將單車吸入建築內停放。(圖片來源:李清志 提供)

原來這是最先進的腳踏車停車設施「ECO Cycle」,有鑒於環保當道,腳踏車越來越普及,車站前的腳踏車停車問題也成了各個城市的頭痛問題,ECO Cycle其實是一座往地下發展的圓筒狀腳踏車停車塔,利用電腦自動倉儲系統,將腳踏車吸入建築內,送往地下車庫停放,非常節省空間,也解決了人行道亂停車的困擾。一座城市若要推動騎自行車、節能減碳的政策,除了大眾捷運系統的建造之外,配套措施例如自行車停車空間、自行車專用道等,都必須到位。東京的自行車立體停車場顯示出市政當局推動自行車政策的決心,以及對市民實際需求的澈底照顧。Text.Photo|李清志

※欣旅遊編按:[旅遊計劃] 專題,是欣旅遊姐妹誌《一次旅行》5月號授權,不得轉載。2015年5/5出刊!全台7-11、全家、誠品、金石堂、博客來均售,想了解更多請按此

東京日本李清志單車ECOCycle車站